“血糖高了,少吃點飯就行” 專家:這種方法不靠譜!

糖尿病患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血糖目標值。對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126mg/d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是達標的。如果年齡比較大,血糖目標可以放寬一點,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144mg/d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1.0mmol/L(198mg/dL)以下。


“血糖高了,少吃點飯就行” 專家:這種方法不靠譜!

血糖高了找原因


有些患者覺得,血糖高了,少吃點飯就可以了。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飲食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生活中還有很多因素會導致血糖波動。若最近血糖不平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找原因:


飲食

飲食控制,仍然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任務。但是,如果你的飲食已經符合要求,血糖卻仍然較高,不建議你減少食量,飲食還是應該定時定量。每天的飲食,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最好控制在300克以內,也就是少於6兩主食,可以把1/3的主食換成全穀物或者雜豆類;每天的肉類應該控制在150克(3兩)左右,選擇魚蝦、禽類和蛋類更好;還要減少油脂攝入,每天最好不超過50克,不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每天蔬菜類可攝入300~500克。

藥物

如果不能按時規律使用降糖藥,何談血糖控制呢?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按醫生的囑咐按時用藥。若患者在使用胰島素,一定要清楚用的什麼類型的胰島素,明白具體的使用方法和時間。按時、正確地使用降糖藥,是控制好血糖的重要基礎。

運動

如果你整日“葛優躺”或者變身“沙發土豆”,這可不利於血糖的控制。雖然宅在家裡,糖尿病患者還是應該創造條件進行鍛鍊,比如原地踏步、打太極拳、練八段錦、做健身操、在室內來回走、做家務等。如果身體允許,每週還可以做2天抗阻運動,比如俯臥撐、平板支撐、舉啞鈴等等。

作息

人體內部運行有自己的生物鐘,如果睡眠時間不足或者過長,都不利於血糖的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保持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睡眠,三餐間隔時間不少於4小時,防止由於進餐間隔過短,而使血糖升高。

情緒

情緒與血糖的關係也很密切,焦慮、抑鬱、恐懼、憂愁、孤獨等不良情緒可導致血糖上升。現在屬於非常時期,糖尿病患者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疫情也正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不要過分緊張和焦慮,要重視防護,但不必恐慌。另外,融洽溫馨的家庭關係是糖尿病患者的強大後盾,得到家人的關心和支持,更利於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監測血糖 諮詢醫生


若調整上述生活方式之後,血糖仍然偏高,空腹血糖在10.0mmol/L(180mg/dL)以上,餐後2小時血糖在13mmol/L(234mg/dL)以上,這時候,也不用慌,可以記錄好血糖監測結果,及時就診。如果就診不方便,可通過遠程諮詢熟悉的醫生來指導藥物調整。


監測血糖一般選擇“五點血糖”,也就是空腹、三餐後和睡前這五個時間點測量血糖,如果血糖波動比較大,還可以增加午餐前和晚餐前兩個時間點,稱為“七點血糖”。血糖監測數據是醫生調整藥物的主要依據,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進行血糖監測。


總之,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的血糖目標值,如果監測血糖偏高,可以先找原因做調整;若在調整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血糖仍然偏高,可以做好血糖監測,儘快找醫生解決。


來源:健康報醫生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