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荷兰社会创新力(一)

编者按


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学期间,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高星林先生研修专业课程之余,从教育体系、社会环境、实践及转化能力等诸多方面,对荷兰之所以能孕育出蓬勃的创造力加以观察,并与多位荷兰企业家、学者沟通后写成此系列文章。尽管并非专业技术文章,《桥梁》杂志微信公众号将连续三天为读者推送此系列,是希望借此内容在行业创新体系的培养以及创新人才的发掘方面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和理念。


荷兰,面积约为北京市2.5倍,人口约为广东省的四分之一 (约1700万)。然而,在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世界第二。


荷兰的创新力指数高居前列,这背后源源不断的创新能量和动力究竟来自哪里?为何拥有这么多世界级的公司?如何成为高科技强国?为什么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业出口国?为什么是世界最大花卉、种子、奶制品出口国之一?


2019年底,笔者来到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下称“TUD”)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旅程。借此机会,带着这些问题,也开启了探索发现之旅。


阅读了许多历史、地理,名人学者的游历文献,走访了多所当地大学和企业,参加了30余场演讲报告会,采访了诸多当地教授、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梳理出有关创新的关键要素,把这些认识和思考整理形成观察报告。通过这次调研,笔者不但回答了自己的好奇心,更觉得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优良经验值得我们国家关注和学习。希望文章能对他人亦有所帮助,这也是我写作本文的初衷,幸甚至哉。


有关荷兰社会创新的主要因素,暂且归纳为:历史演变的基因和地理环境砥砺、教育体系培育机制、自由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可持续研究和结合实际转化的能力。


我眼中的荷兰社会创新力(一)

笔者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


历史演变的基因和地理环境砥砺


历史演变


大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特性的形成可以从历史和地理中寻出端倪。即中国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815年荷兰成立王国,1848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殖民统治维持了荷兰稳健的经济。二战后,荷兰逐步迈入现代化国家。期间,一些杰出学者的思想学说,对荷兰国民性格的形成、社会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际法和海洋法鼻祖,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胡果•格劳秀斯(Hugo de Groot),其《海洋自由论》为当时新兴的海权国家荷兰,提供了法律原则的基础。现在的莱顿大学仍然是国际法和海洋法最富盛名的殿堂,(联合国)国际法院也设于荷兰海牙(国际法庭)。被誉为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重要的物理学先驱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西方近代哲学史重要的理性主义者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他的无神论或泛神论性质哲学学说,对马克思等后来的哲学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是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间承上启下的科学巨擘。


地理影响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濒北海,海岸线长1075公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本土面积41528平方公里,其中1/4的本土面积低于海平面,素有“低地之国”之称,资源匮乏,自然条件并不优厚。


我眼中的荷兰社会创新力(一)


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是其两大著名城市。阿姆斯特丹位于艾瑟尔湖西南,英吉利海峡的东岸,是欧洲内陆水运的交汇点。鹿特丹位于两条通航大河(莱茵河和马斯河)的入海口,是濒海的绝佳位置。


在自然地理环境和重商主义思想影响下,17世纪的荷兰以商业称雄于世界。为了发展海上贸易,荷兰力兴航运和造船业,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荷兰政府通过创办规模巨大的特许股份公司,对广阔的海外商业空间行使专营权和统治权,其典型代表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其中,东印度公司最为著名(荷兰语VOC),成立于1602年,1799年解散,是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发行股票的跨国公司。


为了公司管理和资本运作的需要,荷兰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第一家银行,并建立了期货交易机制。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保险,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随之而来的是国际清算中心、国际贵金属贸易中心、欧洲股票交易中心……极大的促进了荷兰货币的流通,有力支持了荷兰贸易和经济的高速扩张,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此后,荷兰人在北美的殖民地建立了一座城市——新阿姆斯特丹,并在那里开辟了一条街——华尔街(Wall Street),把现代金融体系带入了美国。


历史和地理在荷兰民族的性格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文艺复兴使西方人告别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加尔文主义为主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席卷整个荷兰大地,并开启了自由、独立和敢于抗争的民智。受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自由、民主、平等、科学、理性逐渐成为荷兰社会价值的基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思想更是深植于国民性格中。历史和地理的影响成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影响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创新的基础。


“做自己”式的教育体系


荷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强调动机、尊重个性。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擅长的事和适合的事情,让学习变成自觉。选择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最大限度尊重独立个性和自我展示。


荷兰的教育体系总体分类分级如下:


我眼中的荷兰社会创新力(一)

我眼中的荷兰社会创新力(一)

荷兰教育体系示意图


第一是学前教育,零至3岁的儿童可以进入幼儿园,非必须。


第二是小学阶段,从4岁到12岁,共设八个年级。小学阶段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七年级的学生还必须参加自行车执照的考试。另外,所有的学生必须通过游泳考试,达到8级(C)的水平。老师结合学生的测试成绩、平时在校整体表现,兴趣、特长和资质给出建议评价,是学生选择中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是初、高中阶段,这个阶段难度加大,分级较多,根据小学毕业测试的综合分级建议。


综合成绩最好的学生进入大学预科教育中学(VWO,preparing high education),学制6年,大约在第三年进行学科分类。毕业后可以进入荷兰的研究型大学(WO, university)。这种公立大学在荷兰仅14所,之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排在第二档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HAVO,high general continued education),学制5年。毕业后可以进入荷兰的大学(HBO,college,荷兰的高等职业教育),这类大学在荷兰约有39所。之后,成绩优异的可以攻读硕士学位,不设博士学位。除非极个别的学生转入上一级中学,或在大学时选入上一级大学(WO, university),才有机会攻读博士学位。HBO较WO更加注重实践。


第三档学生进入第二普通中学,或称预科中学(MAVO,secondary general continued education),学制4年。毕业后可以升入荷兰的中级职业教育或中级专科教育学校(MBO)。MBO分为4个层级,技能从需要协助到独立性依次提高。


第四档是VMBO系列中学,分为4个层级。学制一般为4年,毕业后可以升入荷兰的中级职业教育或中级专科教育学校(MBO)。


然后是Praktijkonderwijs(荷兰语)中学,即实践教育中学(practical education),学制一般为4年,课程设置和VMBO-BB接近,实践科目略增强。


最后是LWOO(荷兰语)中学,为辅助学习教育中学(Assisted learning education),学制一般为4年,面向基本技能(如计数、语法、阅读等)有问题或有严重的社会情感问题的学生而设,须在老师支持帮助下学习。


以上三个阶段都是义务教育,不收费。


第四阶段是荷兰大学阶段,WO本科学制3-4年,相应硕士学制为1-3年,完成学分和答辩即可。博士学制一般为4年,但大多数人无法在4年内毕业。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平均毕业时间为64个月,有的甚至超过8年。HBO本科教育一般学制4年,硕士为1-2年。


荷兰教育体系制度设计中,相邻层级可以互相转化,经过老师和学校的评估。中学和大学体系层级自上而下,理论减弱,实操增强。小学毕业初步分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下资格认证的框架,使得荷兰大学的二元教育体系成为现实,制度设计的灵活性又很好的保证了制度的弹性。这是教育综合排名世界第三的荷兰区别于其他国家最大不同之处。


也许有人会问,小学毕业就几乎决定了一生的职业安排,科学吗?如果对老师的评估存疑,可否另作选择?实际上,由于评估一般都比较客观和准确,荷兰家长总体上信任老师的意见。而且机制设计上有互相流通的渠道,整个体系具有很好的流通性和适应性,评价标准相对客观。这个体系有两大重要特点,一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施教,二是合理的分类教育为社会提供合理分工的人力资源,社会更加均衡,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学习=知识×问题


荷兰的孩子为什么最幸福?


近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统计显示,荷兰儿童的幸福指数在31个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一,芬兰第二,美国第26位。


荷兰的教育重视培养兴趣爱好,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些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有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老师鼓励孩子培养特长,并为每人建立一本“追踪档案”,其中涵盖学习进度、兴趣特长、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荷兰人认为,学习=知识×问题。所以,在中小学的教育中,老师会为学生创造更多质疑、发问的机会。中学期间,每个学生都要交一份调研报告,选题和形式不限,其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实际上,不仅是中小学,大学、研究生的教育也都一直保持着这种训练方法。


土木学院助理教授王猛博士谈到,蒙特梭利教育法(Montessori education)在荷兰很受欢迎。它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应尊重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曲线,不必强调横向比较。荷兰父母极其重视培育自己的孩子,大多遵循“独立、倾听、平等、沟通”的教育原则,他们会选择减少工作时间来陪伴子女,并且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孩子都很有自信,与父母平等地交流,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一次,笔者去莱顿大学调研,刚好是开放日。当地中学五年级的学生可以体验“上一天大学”。活动中有老师授课、志愿者讲解引导、高科技设备展示、实验过程演示、互动游戏环节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了解科技的奇妙,可以激发其对科研的兴趣。


性格和基因是创造力的动力源


开放的心态、良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国民的高素质、鼓励并要求批判性思维已经植根于这个民族的性格和基因,成为其不竭创造力的动力源。


荷兰总体教育水平高。有数据统计,在25-65岁的荷兰国民中,有33.3%获得本科以上学历,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24%。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下称“TUD”)电子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教授、TUD工会副主席Marleen女士介绍,荷兰创新力高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可以自由说话、自由发问,思想没有条条框框的边界限制,自由创造了创新的条件。


在荷兰,知识受到尊重,很多人都在围绕自己兴趣做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完善的保障机制,使得绝大部分人都在围绕兴趣做事情,这极其难得。


我眼中的荷兰社会创新力(一)


此外,荷兰的教育重视独立思考,注重培养思维方法,并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TUD为例,其理念是引导支持创新,强调卓越、影响力、参与度和开放性。学校的运作以教学研究为核心,资源由教授自行调配。这样一来,教授等教职人员可以专心做学问,有最大的学术自由。此外,TUD全部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和学术论文都要求上网并公开,方便共享和查阅。不仅如此,荷兰也是“open science”的倡导者,学术知识的公开和共享,减少了知识获取的成本和壁垒,并可以加强传播。这种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快速迭代的能力,也决定着创新的能力。当然,荷兰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严谨,通过法律保障了创新成果的高附加值和价值。


土木学院刘琰博士生介绍,荷兰的所有大学包括TUD在内,都鼓励并要求所有学生的课程和计划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关于鼓励批判性思维,他们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果老师说行,你要先思考不行;如果老师说不行,你要先思考行。”


访学期间,笔者也参加了几门博士课程和研究生课程,总体感觉所闻非虚。荷兰的学校确实特别注重思维模型构建和思维方法训练。例如,一门提升创造力的课程就极有意思。国外的上课形式及内容和国内大相径庭。两位老师,一男一女,13个学生,半圆围坐。师生相互介绍之后,便开始逐个场景的讲解和训练。课程中,以互动讨论为主。全部以情景代入方式教学,没有答案,只有问题和不断完善的问题。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连问5个“why”,还要问“why not?”同时,学生要不断交换合作对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讨论,综合完善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答案。这种训练可以不断地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用不同的体操动作训练大脑,用颜色和单词颠倒等等多种方式训练一心二用的能力。


我眼中的荷兰社会创新力(一)


在互动和轻松幽默的课程中,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更不是生硬的灌输。另一门课程——Basecamp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位老师,两个学生,整整一晚上,接近4个小时,内容就是对博士论文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协作,进而引导深入挖掘问题,直到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本人的《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Society change(可持续创新和社会变革)》硕士课程,需要通过分组讨论、随时提问、阶段性确认理解程度、强化互动等过程,着重在概念模型、思维方法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强化训练。该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信息量极大、作业量很大,特别是为了完成作业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一个小组为了完成一份作业,有时候要读十几篇学术论文,然后写出超过50页的分析报告。通过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可想而知。


我眼中的荷兰社会创新力(一)

与Basecamp指导老师合影


调研中还发现,荷兰大学和实践结合相当紧密。例如,TUD拥有欧洲规模最大的航空航天学系,并与荷兰国家航天实验室NLR,以及空军、航空公司紧密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TPM管理学院的陈鹏飞博士生谈道,TUD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里拥有并管理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应用于科研研究的小型的核反应堆(2兆瓦),巴基斯坦“导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曾在此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航天学院设计的卫星可以发射上天(低空卫星);学校还设有一个专门给学生做各种奇思妙想的实验场所,在TUD土木学院背后也有一个dream team,学生自治,做太阳能赛车轮船等,这些试验成功后都会向市场转化,最终形成创新产品和生产力。同时,大学研究院制度极大地提升了博士研究生教育及其研究的水平,有力地支持了创新,是荷兰国家创新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国际竞争力形成与提高的主要因素。另外,行业内被认可的学者可以到大学做兼职教授(老师),大学的教授也可以“下海”做兼职。周围许多学者都是这种情况,本人访学的导师Marcel教授以前就是业界的一位项目总监。这种极强的相互联系,可能也是其创新的动力之源。


根植于心的重商传统


前文在历史演变中提到,荷兰以贸易立国,形成了重商的传统。相应的,荷兰的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并予以强化。


在荷兰,学生从中学开始就被要求写商业计划,构思一个公司,通过调研确定可行的运营模式、管理结构、盈利方式等。如果发现好的商业计划,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尝试。此外,学校还会经常邀请各界人士前来授课,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行业。所以,荷兰的年轻创业者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在中学五年级就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


在TUD举办的企业家活动和企业展中,笔者遇到几个创业老板,都是TUD还未毕业的学生。原来,他们是休学创业!此外,在许多创业公司中也有很多学生志愿者,他们利用间隔年(gap year)的机会增长社会阅历和获得实践。这被学生们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机制,既多了选择,又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自己需求和学习的方向。


对此,TUD土木学院叶光副教授谈到,荷兰社会极其重视独立个性发挥,注重把自己的观点培育成现实,开公司也就成为一种普遍风潮。当然,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和积累,这些公司不一定会变大、变强,创业者也许会把公司卖掉,然后开启另一个创业之旅。


​作者 / 高星林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