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匯鎮:上陣“父子兵”攜手“戰貧”奔小康

金寨縣湯家匯鎮位於豫皖交界的大別山腹地,是金寨縣的西北門戶,是全縣人口最多的邊遠山區、重點貧困區和革命老區。這裡生活著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子,他們積極樂觀地面對條件的惡劣、命運的多舛、生活的艱苦,在這片紅色的熱土上,生動地演繹了“與命運抗爭、與貧窮較量、與疫魔鬥狠”的人生“三部曲”,這對父子就是曹國慶和曹智。

開篇曲:因病因故致貧,樂當“反思者”

1961年出生的曹國慶,年幼時因一場風寒未能得到及時的救治,患上了“小兒麻痺症”。加之上世紀六十年代,貧困山區醫療衛生條件較差,讓曹國慶因一場不起眼的感冒落下了病根,腿部染上了殘疾,走路行動不便、勞動力不強。在父母的細心照料和積極鼓勵下,儘管身體上有殘疾的曹國慶,內心卻是個積極樂觀的陽光男孩,在中年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並生下一個聰明可愛、乖巧懂事的兒子曹智。

天有不測風雲。在兒子曹智三歲那年,由於夫妻感情不和、關係破裂,妻子負氣而走,原本溫馨有愛、其樂融融的家庭瞬間變得冷冷清清、孤孤單單。妻子的離家出走對曹國慶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當頭一棒,他也曾陷入悲傷的情緒、傷心不已,但面對尚在襁褓之中的兒子和年邁的父母還需要他去照顧。他深知作為家中的‘頂樑柱’自己不能倒下,必須重新振作起來,

勇敢面對慘談的人生、多舛的命運,要為年幼的兒子做好表率。曹國慶看著自己兒子一天天地茁壯成長,內心非常慰藉和歡喜,“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戰“貧”這場無硝煙的戰場上,父子倆相互勉勵,各自分好工,父親負責好好掙錢,兒子負責好好學習。

衝鋒曲:勤勞脫貧致富,爭當“搏擊者”

精準扶貧的東風,吹到皖西大別山深處的金寨縣湯家匯鎮銀山畈村,這裡交通閉塞、地處偏遠,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村。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後,為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實行“一對一、點對點”精準幫扶,鑑於曹國慶家的實際困難和特殊情況,2014年6月經過戶申請、民主評議等程序,曹國慶父子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是鎮村脫貧攻堅重點幫扶對象。

近年來,湯家匯鎮全力打造“一座完整的蘇維埃城”和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業,各項扶貧政策如雨後春筍般沐浴著這座紅色小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項目不斷壯大、旅遊資源漸成規模,年接待遊客人次突破15萬,以前貧窮落後、無人知曉的小山村現如今成為了紅色旅遊大鎮。就在曹國慶陷入人生迷茫期的時候,是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和家鄉的華麗轉身,讓陷入人生迷茫期的曹國慶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重拾了奮鬥的激情。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勤勞肯幹的曹國慶並沒有等靠要,而是善於洞察商機、謀劃脫貧致富的出路。

“想到自己家裡的房屋寬敞,還有150多平方米的院壩,有自己種的蔬菜、養的魚和糧食豬、純土雞,於是就萌生了開農家樂的想法。”曹國慶說。村“兩委”、駐村第一書記和幫扶責任人知道了他的想法後,便主動找上門,支持曹國慶開農家樂,幫他申請了小額扶貧貸款作為啟動資金。頭腦靈活的曹國慶,說幹就幹,為了節約成本,腿腳不方便的他堅持堅持自己到周邊村落尋找材料,一次又一次用改裝過的三輪車運河沙、水泥等建築材料。

硬件打造好了,軟件當然也不能馬虎。在縣殘聯的鼓勵支持下,原本就擅於廚藝的曹國慶到廚師學校再培訓、再深造了2個月,提升業務技能。經過半年多的籌備,2018年冬天,屬於曹國慶自己的農家樂終於掛牌開業,到現在共接待遊客3000多人次,年營業純收入超過5萬元。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曹國慶的兒子曹智通過刻苦學習、努力進取,大學畢業後順利考上了銀行職員,擁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在父子倆的齊心協力下,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收入節節攀升。到2019年底,曹國慶的家庭年度純收入達到10萬餘元,人均純收入達5萬元,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

回饋曲:疫線守護平安,勇當“志願者”

鼠年新春佳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萬家團圓的節日氛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曹國慶父子倆大年三十急匆匆地吃過年夜飯,便向村委會主動請纓,要求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最前沿,當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守護者”。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近期有沒有出過遠門?有沒有感冒發熱的症狀?這兩天天氣涼,出門多穿點,帶好口罩,來給你測下體溫。”在銀山畈村道路勸返點,一邊詢問一邊為來往的司機和行人測量體溫的這對父子倆,在確定進入人員沒有異常情況後,他還總會貼心地再叮囑一句:“回家後,沒事不要亂跑,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路上注意安全。”像這樣的詢問和叮囑,曹國慶和曹智每天都要重複上千遍,一天下來,感覺嘴巴都快要變形了,嗓子也已經變得沙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曹國慶帶領著自己的兒子曹智晝夜衝鋒在防控一線,宣傳防控知識,入戶摸排外來人員和當地居民情況、建立人員臺賬,給過往群眾測體溫、做登記。2月中旬,該鎮突然降溫,暴雪來襲,寒氣逼人,風吹在臉上猶如刀割!可即使如此,曹國慶父子倆依然在一線嚴防死守,堅持程序不減、標準不降,從黎明到深夜連軸轉,逐車逐人排查,兢兢業業踐行著初心使命,用責任和擔當織密築牢疫情防控網。

銀山畈村人口居住密集、人員流動量較大,工作人員也較多,防護口罩有時是捉襟見肘。在特殊時期,市場上口罩、消 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資本就十分匱乏,為了讓防疫工作人員安全站崗及群眾做好自身防護,曹國慶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和主動捐款,東奔西跑買到了部分醫用外科口罩,並積極號召社會各界募捐,幫助解決燃眉之急。一件件防疫物資的背後,是他感黨恩、反饋社會的生動寫照。

“是黨的政策讓我家順利脫了貧,現在正是我回報黨恩的時候,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曹國慶父子倆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貧困戶脫貧奮鬥感恩的精神面貌。不但自己順利實現了脫貧致富,也給其他人樹立了榜樣。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大潮下,一批又一批的曹國慶們從落後走向了先進,從愁苦走向了喜悅、從貧窮走向了富裕。他們正在以嶄新的姿態、昂揚的精神、務實的作風,迎接新時代、擁抱新時代、奮鬥新時代、感恩新時代。(姜綿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