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弃守南京逃跑,真是原因令人深思,你想到了吗?

在日军制造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与之后抗日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就日本侵华的事实中明确指出南京一定要守,不能放弃!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从蒋介石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彼时的他是准备全力抗日的。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在召开抗日的高级军事会议一个月后,蒋介石却命令守军全线撤出南京,协同国民政府一众官员飞往重庆。

蒋介石撒腿就跑了。

蒋介石的逃跑使得当时的舆论一篇哗然。各界人士纷纷指责蒋介石,说他毫无担当,毫无领袖风范,自己逃跑,留下南京这一座孤城,百万军民任日军宰割。

翻阅当时的资料,可以看到此种观点是占压倒性的优势,蒋介石就应该效仿古罗马执政官,冲在最前线,再不济也应该坐镇南京。总而言之,无论如何,蒋介石就是不应该逃跑。

蒋介石弃守南京逃跑,真是原因令人深思,你想到了吗?

但是,按照当时的情况,蒋介石若是不跑而坐镇南京,由此引发的后果,很有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更加难以承受的痛。

当时,敌我双方军事力量悬殊过于巨大,东北、东南沿海一带重镇又处于日军集中兵力攻占的目标之下。同时国民军内部的组成,很多是原北洋军阀收编而来,心之所向尚且不稳,或各有打算,这种情况下,南京很容易就成为孤城。

所以,蒋介石不跑,南京沦陷之日,便是蒋介石身死之时。蒋介石身死,国民政府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消失,这将造成“群龙无首,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

新领袖无法确立,人心难以统一

当时距离满清被推翻仅仅30年,国内军民对于“民主”的概念认识尚为浅薄,依然保留着较为牢固的封建传统观念,故而民主政体与民主选举机制在当时是很不成熟的。

而国民政府内部,又或者说当时的统治阶级,其内部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包含了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军阀,每个阶级各有各的利益要维护,进而各有各的主张,所以意见难以统一,人心便难以统一。

民主机制的不成熟与人心的难以统一,造成了如果一旦蒋介石身死,国民政府一时无法及时选取合适的领袖人物,将会陷入意见相左,各怀心思的分裂局面。

蒋介石弃守南京逃跑,真是原因令人深思,你想到了吗?

军队成分复杂,易发生割据现象

当国民政府内部发生意见相左之时,有心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势必要争取军队的拥护,而武人干政,在乱世的时代并不罕见。

与国民政府内部的文人集团构成成分一样,国民军的组成也是十分的复杂,除了原生的国民革命军外,后期还编入了原北洋军阀各军,接着又分成各种派系,各种派系有各种派系的政治需求。

军队将士只认直统元帅不认国民政府,这种情况下,控制军队变得十分复杂且十分棘手,放眼当时,除了蒋介石,放眼当时基本上没人能接手并控制这只五花八门且“四不统”(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的军队。

如果蒋介石一旦身死,国民军失去了最高的权威领导,各派系领袖将拥兵自重,陷入争权的斗争当中。重现袁世凯一死,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的局面;重现唐末藩镇割据,王朝倾塌的局面。

最可怕的是,如果派系军阀为了争夺权力,个人利益,不顾民族大义,勾结帝国主义,那么造成的后果,将是国家民族不可承担的痛。当时的国家经历过清末、北洋军阀等时期,早已千疮百孔,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蒋介石弃守南京逃跑,真是原因令人深思,你想到了吗?

共产党当时基础薄弱,还尚不足以掌控全局

虽然国民政府与国民革命军内部构成复杂矛盾重重,派系林立,主张各异,但名义上依然是全国正规正统的政府,如果蒋介石身死,国民政府群龙无首,军阀割据,国内当时尚没有一个党派有力量足以肃清混乱,拨乱反正,能迅速稳住局势并控制军队。

当时共产党还处于发展阶段,军备、财力等根基相比于国民政府较为薄弱,蒋介石一旦身陨,在国民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混乱,共产党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一统。

在权威身陨之际,要是各党派实力平分秋色,那么争端一触即发,同样的,国家也经不起再次折腾。

清军入关南明灭亡,江山易主

群龙无首,军阀混战给国家民族所带来的惨痛后果,历史上有着血淋淋的教训。

明末崇祯帝吊死煤山,成全了大明立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然而崇祯身死之后,各地朱姓藩王举旗而起,江南百万雄兵却成为各王、各将争权夺利的工具,暗杀、陷害等手段层出不穷,更有吴三桂等无耻之徒勾结清军入关,内讧让号称百万雄兵的南明对着20万的清兵,以地主的身份待客还输得一塌糊涂。

最后江山易主,日月无光,清军入关后,华夏更是付出了比王朝覆灭更为惨痛的代价,至今也无法抚平。

蒋介石弃守南京逃跑,真是原因令人深思,你想到了吗?

西安事变,只囚不杀

鉴于历史得失,群龙无首,军阀割据,这种内讧所造成的后果和巨大的代价,是当时国家和民族不能承受的,也不能尝试去承受的。

所以,在西安事变时,有人提出杀蒋介石的主意,最终被否决,原因便在于此,面对外来入侵,国内内讧,所带来的后果,将不是失守一座城市那么简单。

总结

在面对危急存亡之际,蒋介石最后选择了逃跑,可以说是政治家理智思考的结果,当时的情况,中国不允许群龙无首,军阀割据的情况出现,国家也不能再经历一次折腾。

事有轻重缓急,取大舍小,因为有些事情,不是光靠情怀和勇气,就能解决的,牺牲在所难免。

当然蒋介石逃跑,或许其中固然含着他贪生怕死的一面。但也或许正是这一面,让中国与割据混战的局面擦肩而过,没有发生。

蒋介石弃守南京逃跑,真是原因令人深思,你想到了吗?

至于弃守南京这件事,蒋介石该不该骂呢?那应该是要骂的。

不骂不足以平民愤,不骂无法对死去的30万条生命做个交代。因为从道德上来讲,弃军民生命于不顾,做个逃兵,确实是有违人道。为了维护道德观念,蒋介石这个锅是甩不掉的,不管客观理智上他是不是对的。

而历史的进程中,有违道德的事,也总要有那么一个人来做,就像秦皇汉武明太祖,将杀戮集于一身,其实也是想换取后世子孙的万世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