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可怕,又易被“操控”的民意

劉太后在過足了“垂簾聽政”的權欲癮後,終於下線。好巧不巧,就在劉後屍骨未安之際,一出鬧劇緊接著在靈堂上演,八大王拄著柺棍大鬧靈堂,當眾挑明,皇帝不是太后親生,並傳出太后為了阻止皇帝與親生母親相見,而下毒毒害皇帝親媽的謠言。

坐在上帝視角觀眾席的你我,都知道這是謠言。皇帝親媽,是自然死亡。

可《清平樂》裡的百姓們並不知道實情,所以這個謠言,就這樣從靈堂被廣而播之,甚至被搬到了電影院,也就是當時的百姓的娛樂場所——聚集了各種說書的、唱戲的、玩雜耍的、賣糖葫蘆的“一條街”。

劇中,借韓琦之口,把這則謠言的利害講得十分清楚:

  • 皇帝是先帝硬塞給太后的,並且,皇帝還給太后頒發了皇家欽定的親媽證書,太后在當媽這件事情上,完全是被動的。如果百姓聽信毒害謠言,那就說明皇帝沒有識人之能,竟然把殺人兇手發給皇帝當親媽,而且被害者還是皇帝真·親媽,昏君一個。——皇家臉面掛不住。
  • 之前被太后打壓的朝臣,則借民意,詆譭太后,並要求廢除太后當政時頒佈的法令。——天下要大亂。

皇家臉面蕩然無存,天下並之大亂。可見謠言之害,民意之恐怖。其實,謠言非真相,民意不過是耳聽虛言,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

八大王造謠一棍拐,皇帝呢,跑斷腿。先是和韓琦微服私訪,聽聽被歪曲的民意。然後就是開棺驗屍,以正視聽,以正民意。

接著一旨詔書,一匹高頭大馬穿街而過,這時一個路人甲的臺詞,筆者以為最能代表真正的民意:

“就說嘛,這流言定不是真的blabla……”

《清平樂》裡可怕,又易被“操控”的民意

民意

聽到這句,筆者不由呵呵,你那天聽戲的時候,你可不是這麼說的,就你跟風跟得最開心,人家現在大V出來闢謠了,你緊跟著馬屁股,做事後諸葛亮,虛偽不虛偽?

我呸。

人言可畏,“可畏”的不是人言,而是悠悠眾口所形成的輿論負面影響,被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順著民意的風,乘著升官發財的船,吃百姓的魚,讓百姓無魚可捕。就比如,劇中,趁著太后剛下線,趁著被矇騙的民意,挾私報復的所謂國之棟樑們。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看似被糾正的民意,不過是天下萬姓集體做又一次的牆頭草隨風擺運動。所謂民意,眾口鑠金,可怕可怖,亦眾口如草,一吹就動。

我是葉魚,一個看世界的觀眾

歡迎關注那個公眾號:葉魚影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