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里可怕,又易被“操控”的民意

刘太后在过足了“垂帘听政”的权欲瘾后,终于下线。好巧不巧,就在刘后尸骨未安之际,一出闹剧紧接着在灵堂上演,八大王拄着拐棍大闹灵堂,当众挑明,皇帝不是太后亲生,并传出太后为了阻止皇帝与亲生母亲相见,而下毒毒害皇帝亲妈的谣言。

坐在上帝视角观众席的你我,都知道这是谣言。皇帝亲妈,是自然死亡。

可《清平乐》里的百姓们并不知道实情,所以这个谣言,就这样从灵堂被广而播之,甚至被搬到了电影院,也就是当时的百姓的娱乐场所——聚集了各种说书的、唱戏的、玩杂耍的、卖糖葫芦的“一条街”。

剧中,借韩琦之口,把这则谣言的利害讲得十分清楚:

  • 皇帝是先帝硬塞给太后的,并且,皇帝还给太后颁发了皇家钦定的亲妈证书,太后在当妈这件事情上,完全是被动的。如果百姓听信毒害谣言,那就说明皇帝没有识人之能,竟然把杀人凶手发给皇帝当亲妈,而且被害者还是皇帝真·亲妈,昏君一个。——皇家脸面挂不住。
  • 之前被太后打压的朝臣,则借民意,诋毁太后,并要求废除太后当政时颁布的法令。——天下要大乱。

皇家脸面荡然无存,天下并之大乱。可见谣言之害,民意之恐怖。其实,谣言非真相,民意不过是耳听虚言,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八大王造谣一棍拐,皇帝呢,跑断腿。先是和韩琦微服私访,听听被歪曲的民意。然后就是开棺验尸,以正视听,以正民意。

接着一旨诏书,一匹高头大马穿街而过,这时一个路人甲的台词,笔者以为最能代表真正的民意:

“就说嘛,这流言定不是真的blabla……”

《清平乐》里可怕,又易被“操控”的民意

民意

听到这句,笔者不由呵呵,你那天听戏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就你跟风跟得最开心,人家现在大V出来辟谣了,你紧跟着马屁股,做事后诸葛亮,虚伪不虚伪?

我呸。

人言可畏,“可畏”的不是人言,而是悠悠众口所形成的舆论负面影响,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顺着民意的风,乘着升官发财的船,吃百姓的鱼,让百姓无鱼可捕。就比如,剧中,趁着太后刚下线,趁着被蒙骗的民意,挟私报复的所谓国之栋梁们。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看似被纠正的民意,不过是天下万姓集体做又一次的墙头草随风摆运动。所谓民意,众口铄金,可怕可怖,亦众口如草,一吹就动。

我是叶鱼,一个看世界的观众

欢迎关注那个公众号:叶鱼影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