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價格跳漲,一片光伏玻璃難倒產業鏈!六巨頭聯合發聲

供需失衡價格跳漲,一片光伏玻璃難倒產業鏈!六巨頭聯合發聲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於玉金 北京報道

一片玻璃難倒了光伏組件商。

11月3日,阿特斯、東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光能6家光伏企業聯合發佈《關於促進光伏組件市場健康發展的聯合呼籲》(下稱“《聯合呼籲》”)指出,在行業發展積極向好的背景下,當前產業鏈上游的玻璃產能卻面臨嚴重短缺,已嚴重影響到光伏組件的生產和交付能力。

“目前核心問題還是玻璃供應短缺及價格暴漲帶來的產業上下游困境,行業企業共同呼籲解決,產業需要建立新生態,以響應綠色發展戰略。”11月4日,隆基樂葉董事長助理兼全球市場負責人王英歌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產能告急玻璃價格跳漲

光伏玻璃價格飆漲成為導火索。根據PV InfoLink 10月28日給出的最新報價,3.2mm及2.0mm鍍膜光伏玻璃的周漲幅雙雙超過10%,其中,前者漲幅為10.8%、後者高達17.9%,均價則分別達到了41元/平方米和33元/平方米。

“在中國式年底搶裝潮中,供需失衡直接帶來的問題便是玻璃價格的快速跳漲,3.2mm的玻璃每平米均價從今年7月至今漲幅已超過100%,玻璃供應和價格‘失控’直接影響到組件製造企業的正常生產。”《聯合呼籲》中也同樣指出。

事實上,早在2019年,光伏玻璃價格就進入上升通道。據中銀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受531政策影響,國內光伏需求下滑明顯,光伏玻璃價格一路走低,3.2mm鍍膜、3.2mm 原片玻璃年內分別最低報至20.60元每平方米、12.63元每平方米,2019年受益於海外裝機需求增長與雙玻組件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光伏玻璃供需反轉,3月、9月、11月光伏玻璃價格出現三次集中上漲,全年累計漲幅22.36%。

萬變不離其宗,此次光伏玻璃漲價的原因仍是供需失衡。有不願具名券商分析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綜合考慮光伏裝機需求、單晶滲透率、雙面雙玻組件滲透率、透明背板滲透率等因素,測算 2020-2022 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分別約658萬噸、870萬噸、1016萬噸,2021-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32.18%、16.79%。

玻璃需求逐步增長,但是玻璃供應卻出現缺口。《聯合呼籲》指出,“當前的光伏產業卻恰恰因為玻璃產能短缺造成整個產業鏈的減產,甚至停產。光伏產業發展已然陷入‘困局’。”

儘管頭部玻璃企業也在進行產能擴張,但並不能解決目前的困局。福萊特在近期路演中表示,“2021年預計光伏玻璃還會有15%左右的缺口。儘管福萊特已經擴增5600噸的產能,信義擴增4000噸,但是這些產線是分佈在不同季度建造投產,光伏玻璃窯爐本身更是有爬坡期,建造完畢後大概需要3個月左右才能達到預計產能,所以實際供給市場的量沒有那麼多,而光伏玻璃市場需求仍在增加,所以需求量還是超過裝機量的。預測完全放開的前提下,至少2022年才能緩解、達到供需平衡。”

《華夏時報》記者瞭解,作為產能過剩行業,光伏玻璃只能減量或等量置換。10月27日,工信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572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平板玻璃是產能過剩的重點行業,《國務院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3〕41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文件均明確,平板玻璃行業嚴禁新上擴大產能項目,確有必要新上的必須實施產能置換,根據不同項目情況開展減量或等量置換。

光伏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一種,平板玻璃原片製造按照工藝方法分為浮法和壓延法,其中壓延法玻璃原片主要用於光伏玻璃。按照現行的產能置換政策,新上光伏玻璃項目也必須開展產能置換,這一政策對於促進近年來光伏玻璃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據行業機構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光伏玻璃熔窯52座,日熔量2.75萬噸/日,產能利用率84%,國內產能約佔全球產能的90%。

工信部認為,現有光伏玻璃產能可以滿足全球光伏產業市場需求,行業運行整體良好。

組件廠商吃不消

儘管官方給出明確的說法,但光伏組件商的一線感受並非如此,並開始聯合發聲。

《聯合呼籲》指出,第一,玻璃產能的嚴重短缺使組件企業的排產、出貨面臨嚴重危機,目前組件企業正在積極協調資源,竭盡全力“保供應”,在此特殊時期,懇請國家相關部門能考慮給光伏市場年終“搶裝潮”降溫,引導項目有序推進;第二對於當前組件供應的嚴峻局勢,光伏組件企業目前身陷困境,實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於玻璃產能嚴重“掉隊”,組件總供應量嚴重不足,光伏組件企業已普遍出現大規模的交付延期現象,希望電站投資企業能充分理解當前局面,並積極做好應對,避免或降低因錯過併網截止日帶來的損失。

“第三,作為光伏產業發展的‘參與者’和‘建設者’,產業鏈上下游此時應攜手並進、共克時艱,上游的玻璃廠商更應主動作為、積極作為,與下游組件企業一起全力保供。”《聯合呼籲》還指出,第四,“對於當前的困境,玻璃行業的產能瓶頸是組件供應‘告急’的直接誘因。希望國家充分考慮目前行業面臨的緊迫局勢,放開對光伏玻璃產能擴張的限制。”

在上述四條呼籲中,兩條涉及相關部門,一條涉及下游電站投資企業,還有一條涉及光伏玻璃企業。

對此,保利協鑫原副總裁呂錦標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競價還是平價上網項目都有年度指標的,很難因為組件材料漲價而推遲併網;年底併網的項目也已經完成組件招標,電站投資企業不存在推遲項目問題,唯一影響的是組件量不大的分佈式項目。

“玻璃行業產能過剩控制政策並沒有一刀切,可以上新線但要替代舊產能,所以四點呼籲只有第三點,產業配套企業同舟共濟應對市場供求暫時的失衡。”呂錦標還分析。

11月4日,作為此次呼籲企業中的隆基股份、晶科、東方日升的供應商福萊特董秘辦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給各家組件公司的供貨處於正常狀態。關於光伏玻璃價格上漲等其他問題記者發郵件至指定郵箱,截至發稿時並未回覆。

事實上,為保證玻璃供應,今年8月3日,隆基股份全資子公司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與南玻A(000012.SZ)子公司吳江南玻、東莞南玻簽訂了57億元(不含稅)相關光伏玻璃的採購協議。

對於光伏玻璃目前的缺口,玻璃企業供貨情況如何?隆基股份方面表示,“具體情況屬於合作細節,不便對外。”

而雙玻組件的滲透率提升也加劇了光伏玻璃的緊俏。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雙玻組件市場滲透率僅為 14%。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未來隨著雙玻組件高發電效率、低衰減率等優勢逐漸被市場接受和應用,以及安裝方式的逐步優化,雙玻組件的應用規模將不斷擴大,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至 2025 年雙玻組件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60%。

“雙玻組件批量推向市場有個過程,玻璃漲價就得重新算賬,以後玻璃產能上來又促進雙玻組件發展,投資都是基於市場走勢。”呂錦標進一步表示,組件基本上還是一個集成裝配環節,調整靈活,不像硅料、硅片、電池那麼高的技術與投資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