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感:你的严厉惩罚让孩子一生无法真正获得自信

之前有一则新闻报道,南京一个9岁的小男孩,因为不小心弄碎了学校的玻璃,担心被惩罚,而跳楼自杀,他在跳楼之前,留下这么一封遗书:“奶奶,我前天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自我价值感:你的严厉惩罚让孩子一生无法真正获得自信

这个纸条的背后,到底藏了多大的恐惧,才会让一个孩子不惜用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来逃避惩罚。



很多人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甚至有一辈人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在父母的严厉惩罚下成长的,于是在他们成为父母之后,也选择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自己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并没有什么严重后果,现在的孩子太过矫情。

其实,父母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在工作或生活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发现,有些人,总是自信满满,侃侃而谈,而有的人却畏畏缩缩,不善言辞。那些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充满障碍的人,很有可能是儿时受到父母严厉惩罚的影响,从而缺乏自我价值感,无法在人际交往中很好地展示自己。

也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并没有像很多新闻报道的那样,用特别残忍的方式来惩罚孩子,只是大声呵斥或者打一下,来让孩子记住教训,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呵斥、体罚,还是特别残忍的惩罚,他们都是不喜欢的,不再犯错只是出于害怕,而非真正的懂得。


自我价值感:你的严厉惩罚让孩子一生无法真正获得自信


行为心理学家GJ Bertsch认为,严厉的惩罚对抑制一种反应有永久性作用。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女生,在结婚以后,总是把卫生间弄得很乱,她的丈夫每次都让她把卫生间收拾好,但是她只是答应,却从来不做,后来深究其原因才知道,在她小的时候,爸爸给她制订了严格的规矩。用完东西必须放回原位,有一次,她玩完了一个她最喜欢的玩具,没有放回去,爸爸不由分说就给她扔了,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乱放玩具,直到结婚以后,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就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无声的反抗。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对自我价值感的定义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综合评价,觉得自身是否具有价值。而这种主观的评价和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会受外界评价的影响,尤其是小的时候,他会根据外界的反映,对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进行综合的评价。

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时期

4-6岁是儿童价值感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自我的认知发展还不完善,对自己的认知,主要来自于父母及周围人的评价,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经常受到来自父母的负面评价,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7-12岁,也就是小学阶段,是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除了周围人的评价,也会在意自己在学习上的表现。父母过于看重成绩,也会让他们应该自身成绩表现不好而产生自我怀疑。

自我价值感对个人的影响

我的父亲,是一个传统的那种不善言辞的父亲,虽然他很爱我,但我们之间很少有沟通,他对我跟弟弟也很严厉,我小时候,学习在班里占中上等,有一次考试,我发挥超常,考了全班第一,我回去兴奋地告诉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却对我说:“要不是别人考的不好,你能得了第一么?”我知道爸爸当时是为了不让我骄傲,妈妈也及时地安慰了我,但我至今为止,一直记得这句话,我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优秀。

现代心理学表明,儿童的自我价值观水平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在第一次严厉惩罚过后,会反复使用这种手段,从而永久性地损坏了孩子的潜力。


自我价值感:你的严厉惩罚让孩子一生无法真正获得自信


有一个中国女性,小时候,因为成绩不好而被母亲揍,后来又跟老师发生一次严重冲突,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想学习,而且认为学习没什么用,因为那件事,她跟父母的关系疏离,长大后也无法和父母保持亲密联系,而且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信,他们能在完成某件事时表现得主动而积极,同时,他们也特别乐于和善于交朋友。

而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经常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行,做事缺乏自信,不太喜欢表现自己,也不喜欢积极地参与某项活动当中。

培养儿童的自我价值感

很多家长认为严厉的惩罚会让孩子记住教训,但是孩子当时只是屈服于权威,并没有真正接受,这样的严厉惩罚在当时会留下一个根,以后以别的形式在孩子的性格、行为中体现出来。


自我价值感:你的严厉惩罚让孩子一生无法真正获得自信


1.坚持原则

拒绝严厉惩罚,并不代表,我们要对孩子的错误坐视不理,而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用坚定的语气来代替斥责和体罚,当你语气坚定时,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会慢慢理解父母的建议,从而改掉错误或者不好的习惯。

2.关注好的行为

对于孩子在生活中犯的一些小错误,没有触犯原则,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家长可以忽略不计的,有时,家长会想,小时候,他犯小错误,我不管他,以后还了得。

其实不然,孩子犯错,很多是因为他们的认识不足,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并非大人眼里的故意捣乱,大人很多时候都在斥责他们的不好行为,而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适当给予鼓励,他就会慢慢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这样不仅会引导孩子重复好的行为,也能让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从而增强自身的自我价值感。

3.做好榜样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的形成与家庭有着极大的关系,除了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本身的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这并不是要求父母要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在行动上做好榜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哪怕只是扫地、做饭,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积极阳光地面对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