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價值感:你的嚴厲懲罰讓孩子一生無法真正獲得自信

之前有一則新聞報道,南京一個9歲的小男孩,因為不小心弄碎了學校的玻璃,擔心被懲罰,而跳樓自殺,他在跳樓之前,留下這麼一封遺書:“奶奶,我前天把學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懲罰,所以我跳樓了”


自我價值感:你的嚴厲懲罰讓孩子一生無法真正獲得自信

這個紙條的背後,到底藏了多大的恐懼,才會讓一個孩子不惜用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來逃避懲罰。



很多人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甚至有一輩人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在父母的嚴厲懲罰下成長的,於是在他們成為父母之後,也選擇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他們認為自己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並沒有什麼嚴重後果,現在的孩子太過矯情。

其實,父母的教育在我們的身上留下了深深地印記,只是被我們忽略了。在工作或生活的人際交往中,我們發現,有些人,總是自信滿滿,侃侃而談,而有的人卻畏畏縮縮,不善言辭。那些在人際交往中總是充滿障礙的人,很有可能是兒時受到父母嚴厲懲罰的影響,從而缺乏自我價值感,無法在人際交往中很好地展示自己。

也有些父母認為自己並沒有像很多新聞報道的那樣,用特別殘忍的方式來懲罰孩子,只是大聲呵斥或者打一下,來讓孩子記住教訓,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呵斥、體罰,還是特別殘忍的懲罰,他們都是不喜歡的,不再犯錯只是出於害怕,而非真正的懂得。


自我價值感:你的嚴厲懲罰讓孩子一生無法真正獲得自信


行為心理學家GJ Bertsch認為,嚴厲的懲罰對抑制一種反應有永久性作用。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女生,在結婚以後,總是把衛生間弄得很亂,她的丈夫每次都讓她把衛生間收拾好,但是她只是答應,卻從來不做,後來深究其原因才知道,在她小的時候,爸爸給她制訂了嚴格的規矩。用完東西必須放回原位,有一次,她玩完了一個她最喜歡的玩具,沒有放回去,爸爸不由分說就給她扔了,從那以後她再也不敢亂放玩具,直到結婚以後,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就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無聲的反抗。

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對自我價值感的定義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感覺和想法。

也就是個體對自己的綜合評價,覺得自身是否具有價值。而這種主觀的評價和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是不一樣的。但是他會受外界評價的影響,尤其是小的時候,他會根據外界的反映,對自己的行為和價值,進行綜合的評價。

自我價值感的形成時期

4-6歲是兒童價值感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自我的認知發展還不完善,對自己的認知,主要來自於父母及周圍人的評價,如果在這一時期,孩子經常受到來自父母的負面評價,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

7-12歲,也就是小學階段,是兒童自我價值感的發展時期,這一階段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他們除了周圍人的評價,也會在意自己在學習上的表現。父母過於看重成績,也會讓他們應該自身成績表現不好而產生自我懷疑。

自我價值感對個人的影響

我的父親,是一個傳統的那種不善言辭的父親,雖然他很愛我,但我們之間很少有溝通,他對我跟弟弟也很嚴厲,我小時候,學習在班裡佔中上等,有一次考試,我發揮超常,考了全班第一,我回去興奮地告訴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卻對我說:“要不是別人考的不好,你能得了第一麼?”我知道爸爸當時是為了不讓我驕傲,媽媽也及時地安慰了我,但我至今為止,一直記得這句話,我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一點也不優秀。

現代心理學表明,兒童的自我價值觀水平對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有著巨大的影響,父母在第一次嚴厲懲罰過後,會反覆使用這種手段,從而永久性地損壞了孩子的潛力。


自我價值感:你的嚴厲懲罰讓孩子一生無法真正獲得自信


有一箇中國女性,小時候,因為成績不好而被母親揍,後來又跟老師發生一次嚴重衝突,從那以後她再也不想學習,而且認為學習沒什麼用,因為那件事,她跟父母的關係疏離,長大後也無法和父母保持親密聯繫,而且在自己的人際交往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

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自信,他們能在完成某件事時表現得主動而積極,同時,他們也特別樂於和善於交朋友。

而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經常會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不行,做事缺乏自信,不太喜歡錶現自己,也不喜歡積極地參與某項活動當中。

培養兒童的自我價值感

很多家長認為嚴厲的懲罰會讓孩子記住教訓,但是孩子當時只是屈服於權威,並沒有真正接受,這樣的嚴厲懲罰在當時會留下一個根,以後以別的形式在孩子的性格、行為中體現出來。


自我價值感:你的嚴厲懲罰讓孩子一生無法真正獲得自信


1.堅持原則

拒絕嚴厲懲罰,並不代表,我們要對孩子的錯誤坐視不理,而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用堅定的語氣來代替斥責和體罰,當你語氣堅定時,孩子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也會慢慢理解父母的建議,從而改掉錯誤或者不好的習慣。

2.關注好的行為

對於孩子在生活中犯的一些小錯誤,沒有觸犯原則,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家長可以忽略不計的,有時,家長會想,小時候,他犯小錯誤,我不管他,以後還了得。

其實不然,孩子犯錯,很多是因為他們的認識不足,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並非大人眼裡的故意搗亂,大人很多時候都在斥責他們的不好行為,而沒有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關注孩子的良好行為,適當給予鼓勵,他就會慢慢明白,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這樣不僅會引導孩子重複好的行為,也能讓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可,從而增強自身的自我價值感。

3.做好榜樣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的形成與家庭有著極大的關係,除了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本身的行為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這並不是要求父母要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在行動上做好榜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哪怕只是掃地、做飯,都能認真負責地完成,積極陽光地面對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