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珊瑚海到中途島

從珊瑚海到中途島


從珊瑚海到中途島

本文純粹是一時衝動而寫,源於前幾天看到一個預報,說有一部美國大片不久來襲,“中途島”,沒錯,就是中途島,不過此中途島非彼中途島,因為之前已經有了一部巨片中途島。新中途島我還沒看過,不好多說什麼,但老中途島看了很多遍,而且看過兩遍錄像帶年代的沒有刪減的版本,現在傳世的老中途島是一個支離破碎剪了又剪的版本,特別是把前面枯(shi)燥(wu)無(qian)味(li)的珊瑚海海戰剪光光,片長只剩下了132分鐘,完整版大約有200分鐘。新版片長很耐人尋味,美國版138分鐘,中國大陸版136分鐘,這2分鐘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大凡歷史大片,最麻煩的就是場面宏大人物眾多,事先不做功課,看完了你都不知道誰是甲方誰是乙方,更不要說還有丙丁戊己庚辛丑了,旁人看的津津有味,你卻味同嚼蠟。對於中途島珍珠港一類的戰爭片,我倒是喜歡紀錄片式的史詩敘事片,那個新版的珍珠港太過於注重票房了,睡了別人的老婆然後讓別人養自己的兒子,雖然煽情但很狗血,硬是把“不可隨處小便”演繹成了“小處不可隨便”。

珊瑚海在哪裡?和你說了恐怕也不知道,如果說“大堡礁”,你大概就有點明白了,反正就在那疙瘩。看世界地圖時,很少有人會把目光停留在那些個零零落落蠻夷居住的不毛之地的。如果不是七十多年前的那場創世紀的海戰,我也不知道南太平洋上還有個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5個月後的1942年5月7日-8日,日本聯合艦隊機動部隊(日本稱航母特混艦隊為機動部隊)和美國海軍第17特混編隊在珊瑚海不期而遇,這場海戰史稱珊瑚海海戰,雖然規模不算大,但卻開創了海戰的新篇章。因為儘管是海戰,但雙方沒有一艘軍艦向對方的軍艦開過一炮,軍艦的擊沉擊傷都是機載魚雷和機載炸彈造成的,艦炮的唯一作用是防空。尼米茲曾經說過,由於珍珠港損失了許多戰列艦,海軍只能依靠航母,結果反而使美國海軍的作戰思想前進了10年。英國人發明了坦克,但發揚光大的是德國人;英國人發明了航母,但發揚光大的是美國人。所以英國的沒落,首先是思維上的沒落,曇花一現的日不落終歸還是沉沒在了島民的思維中。順便提一句,英國在二戰開始時,戰鬥機竟然和轟炸機一樣是三機編隊,一架長機二架僚機,以至於轉彎機動時很難保持隊形。

在珊瑚海海戰之前,飛機根本入不了世界各國高級軍官特別是海軍高官的法眼,當時的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海軍中將堅信轟炸機不是戰列艦的對手,直到1941年12月10日14點20分前,威爾士親王號即將沉沒,還向新加坡基地發去一封電報,要求“派一艘拖船把我拖走”,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即將葬身大海。直到船頭翹起,軍艦開始下沉,中將才命令全體人員給救生衣吹氣。之後英國人還有一個更大的笑話或者說是烏龍,1942年4月9日,英國在東南亞唯一的一艘航母競技神號竟然不帶一架艦載機,光著屁股在一艘巡洋艦的伴隨下出海作戰去了,後果就是整個遠東艦隊覆滅。據說當時不帶艦載機是為了保護飛機,後來又說是飛機都在保養。令人驚訝的是,競技神號竟然還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有許多個航母史上的第一。(哈哈哈哈哈哈,我只能仰天大笑三聲。)

太平洋開戰之初美國人也好不到哪裡去,那位傳奇的麥克阿瑟也搞出許多烏龍笑話。當得到日本即將進攻菲律賓的警報後,麥克阿瑟極度害怕自己的飛機受損失,和一幫幕僚磋商後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天衣無縫的妙招,命令所有飛機立即升空,排成一個大圈子繞菲律賓島上空徘徊,認為這樣可以首尾相顧互相掩護。不料等到沒油了剛降落時,日本轟炸機正好趕到,炸的美國人稀里嘩啦的,最後麥帥只能擠在一艘魚雷艇上溜之大吉。後來的仁川奇蹟不過是正好遇到了一個活寶月半子,否則換任何一個對手,仁川就是一個屠宰場。

麥克阿瑟是全世界軍人中公關做的最好的,他那經典的標誌性的大煙鬥每次拍照都要叼在嘴裡,但從來沒有用它抽過一次煙。麥克阿瑟的成長之路和他的形象,都是他老孃一手操辦的,因為她認為自己老公受得了不公正的對待,她希望從兒子身上討回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曾經成功了。

美國和日本在二戰開始時,航空兵只是一個兵種而非軍種,分別稱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隊,美國直到1947年才有了獨立的空軍。

珊瑚海海戰美國損失一艘重型航母列剋星敦號,另一艘重型航母約克城號受重創,損失飛機66架。日本損失一艘輕型航母翔鳳號,重型航母翔鶴號受重創,損失飛機77架。一般而言雙方基本上打了個平手。從戰術上看日本勝利,但從戰略上看,則是美國勝利。一個月後的中途島戰役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同樣是重創,約克城號竟然修好參戰了,翔鶴號卻還在趴窩,而且日本還缺少訓練有素有經驗的飛行員。除了珊瑚海飛行員損失的關係,還因為日本高層不注重培訓,所有的精英全放在一線參戰,航校的教官濫竽充數,畢業的學員到了航母上還需要訓練三四個月才能獨立作戰。

1775年4月19日,列剋星敦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所以列剋星敦在美國人心中有特殊的意義。第一艘“列剋星敦號”是一艘有16門大炮的方帆雙桅船;第二艘是有18門炮的單桅帆船;第三艘有7門炮的鐵甲明輪輪船。珊瑚海海戰時,列剋星敦號是美國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大型航空母艦。那時候的航母就有多恐怖?數據來說話,排水量3萬6千噸,飛行甲板長270.8米,艦體寬39.7米,最高航速33.9節(約63公里);16臺燃油鍋爐,4臺汽輪機出力20.9萬馬力,推動4臺發電機,每臺發電機功率33200千瓦,給8臺電動機供電,最後驅動4個螺旋槳,每個螺旋槳動力有45000馬力,轉速每分鐘317轉;輔機還有6臺750千瓦發電機;127mm高炮12門,20mm和37mm速射高炮100多門;戰時編制人員2951人,最多能搭載91架艦載機。

珊瑚海海戰中,列剋星敦號受傷,在戰鬥快結束時再次被重創,一共被3顆炸彈5條魚雷命中。但列剋星敦號仍然以25節的速度返航,5個小時後,連續發生的爆炸和大火失控,被迫棄艦,被自己的驅逐艦用3條魚雷送入海底。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開打,日本幾乎出動了整個海軍,包括8 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2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21艘潛艇,總計約200艘艦艇,還有600多架飛機。美國方面,實際參戰的只有大約50艘艦艇、3艘航母(企業號、大黃蜂號和約克城號)、230架艦載機、172架陸基飛機。不過,因為日本高層事先制定的計劃完全是閉門造車,而且完全沒有一線海軍將領的參與,直到命令下達時才發給各艦隊指揮官,並不允許任何意見或修改。結果在中途島實際和美軍對陣的只是南雲中將的第一機動部隊,包括4艘艦隊重型航母(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搭載飛機250架,2艘戰列艦、2艘重型巡洋艦和1隊驅逐艦擔負護航任務。日方的計劃註定了失敗的結局,電影和故事裡的所謂最後5分鐘(已經被澄清是子虛烏有),和密碼被破譯只不過是為了迎合觀眾和讀者的高潮需要而已。畢竟以當時的兵力對比和人員素質,即使日本人把作戰計劃發給美國人,美國人也不一定能完勝。

美國人的前三波魚雷機攻擊沒有任何作用,所有魚雷都沒有命中目標。而且美國人狀況迭出混亂不堪,有發現日本航母時燃油耗盡的,沒有戰鬥機護航的,結果損失慘重,百分之九十的飛機都被日方擊落,從中途島起飛的陸基轟炸機也被擊落了十之八九,而且所有的魚雷和炸彈沒有一顆命中目標,這期間美國人真的是衰到家了。電影中還有一個美國人的烏龍,當時美國的魚雷機剛完成一次改裝,增加了電控投放魚雷的功能,但竟然接錯了線,當隊長命令打開開關準備投放時,還沒有按發射鈕魚雷就掉下去了,趕緊命令用手動為時已晚,一隊人都把魚雷扔水裡炸魚去了。

前三回合美國人死傷慘重,日本人完勝。但天有不測風雲,遲來和尚吃後桌。正當日本人認為警報解除,零式也返艦加油加彈時,一隊迷路的從企業號起飛的33架俯衝轟炸機偶然發現了日本航母,後來又趕來了17架,後來的結果眾所周知,南雲向山本五十六報告,敵方4艘航母燈亮,我方4艘燈全滅。不過戰鬥結束後,重傷的約克城號撤離時被伊168號潛艇擊沉。

日本在中途島的失敗是諸多因素造成的,之前的一系列勝利使日本海軍衝昏了頭腦,以至於在中途島作戰的圖上推演時,日方的中彈次數可以隨意減少,重傷的軍艦可以改為輕傷,甚至已經被擊沉的軍艦在下一階段竟然又復活了,總之就是日本必勝,日本一定勝。

雖然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時把航空兵作為主力使用,但在中途島時又莫名其妙回到了老路上去,把戰列艦作為主力,航空母艦隻是配角,而且把戰列艦全部放在三百海里以外,期望等航母的前奏曲結束後,來一次大炮互懟的所謂真正的海戰。結果就是,又要進攻中途島,又要炸美國人的航母,南雲的兵力捉襟見肘,什麼都要自己對付,而擁有強大對空火力的戰列艦在遠方坐山觀虎鬥。當時山本五十六和南雲手下的參謀人員對這些做法都覺得難以理解,但根本沒有他們說話的份。我覺得陰謀論者們是不是又可以在山本五十六身上深入發掘一下,三本是留美的,而且一開始就不主張對美開戰,他會不會已經被中情局策反了?故意在中途島放水的?

正如本文前面說過,當航母問世時,除了極少數人,許多高級軍官都認為飛機不過是“能飛的機器”。當二戰初航母顯示出自己的威力時,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但熟悉航母精通飛行掌握航空兵應用的指揮官卻如鳳毛麟角,許多人對飛機一竅不通,典型代表人物就是優秀的海軍魚雷專家南雲忠一中將。

淵田美津雄海軍大佐是機動部隊資深飛行隊長,對珍珠港的襲擊以及後來實施的歷次空襲,都是由他帶隊。在南雲部隊旗艦“赤城號”上,從頭至尾目睹了中途島海戰。淵田這一次是真的在“目睹”,因為在開戰前他非常不幸的肚子疼,切除了闌尾,有時他都是躺著目睹的。他認為:日本在“寧求質量勿求數量”這一信條指導下,為了打敗數量上佔優勢的敵人,聯合艦隊進行了長期的訓練和準備。但是,在中途島,日本強大的部隊卻敗於弱敵之手。

奧宮正武海軍中佐當時在第二機動部隊旗艦“龍驤號”任航母戰隊參謀,他認為:太平洋戰爭是由不懂的海洋的人發動的,並且由不懂的天空的人指揮的。日本用陸上標準衡量海洋,並用海戰的概念指導航空兵作戰,這就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根據淵田美津雄的回憶,其實在所謂的最後五分鐘裡,南雲還是有力挽狂瀾的機會的。但因為南雲的愚蠢,按部就班的固執,使的一線希望化為泡影。當時日本的航母甲板上都是掛彈的俯衝轟炸機,本來是準備對中途島轟炸的。發現美國航母時,南雲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此時此刻所有人都認為應該立即起飛,但南雲認為應該用魚雷機去對付航母,而且沒有戰鬥機護航就是送死,所以他下令換裝魚雷,收回攻擊中途島的返航飛機。本來放手一搏尚可拼個魚死網破,而且這樣可以立即騰空甲板,該幹嘛幹嘛,被他這樣一折騰,只有捱打的份了。

我又想起了“遠征軍”,當年老杜率十萬國軍精銳,就因為臘戌被日本人一個旅團攻佔,就退入野人山,士兵們沒有死在敵人槍口下,卻餓死在原始森林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