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薄云天豪侠宰相,为王昌龄报仇,救了杜甫李白,是诗人的救星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值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这是杜甫在《洗兵马》诗中对唐肃宗朝宰相张镐的赞颂。

义薄云天豪侠宰相,为王昌龄报仇,救了杜甫李白,是诗人的救星

于灵武即位的唐肃宗,在凤阳“行在”;杜甫从沦陷的长安逃到这里,追随肃宗,以及投靠大臣房琯(房是老杜的布衣之交)。

杜甫被破格任命为在皇帝身边“拾遗补缺”的言官—左拾遗。他忠于职守,希望向皇帝提出有份量的进言。

当房琯由于“瞎指挥”兵败陈陶时,罢相,被追究。杜甫正好挺身而出,抒救房琯。肃宗大怒,要严办人微言轻的杜甫。

这时,正是张镐向肃宗进言:如果办了杜子美,以后还有谁敢说话啊!于是肃宗才饶了杜甫。

义薄云天豪侠宰相,为王昌龄报仇,救了杜甫李白,是诗人的救星

先前发生的事情是:亳州刺史闾丘晓杀了诗人王昌龄(由于嫉妒诗人的才气),海内痛惜。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出逃。张镐步行扈从唐玄宗,直到蜀地。

不久,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当然,形式上是被“灵武诸臣”(钱谦益语)拥立的】,就是唐肃宗。唐玄宗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便命张镐等去辅佐肃宗。

张镐到凤翔后,因奏议多有补益,被拜为谏议大夫。稍后张镐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唐肃宗因张镐文武全才,又让他兼任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

当时,叛军围困睢阳,张巡告急。张镐急速赴援,号令集结诸军,并传令亳州刺史闾丘晓,让他出兵营救。闾丘晓却迟滞不动,惧怕战事失败祸及自己,坐视叛军攻城。

叛军攻陷睢阳,张巡遇害。张镐大怒,命杖杀闾丘晓。

闾乞求活命,说自己有亲人要奉养。张说:当年的王昌龄,难道没有亲人要奉养嘛!?闾无话可说。于是,张镐为王昌龄报了仇。海内称快。

其实,千余年后的我们,不也为王昌龄称快嘛!

义薄云天豪侠宰相,为王昌龄报仇,救了杜甫李白,是诗人的救星

差不多同时,李白因为错误地投靠了大搞独立山头的永王(肃宗李亨的亲弟弟),流放夜郎。也是由于张镐的抒救,李白才被放归(而不是郭子仪的搭救)。

著名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李白这时创作的啊!那欢快的调子,正是反映了彼时彼地的心境。

看,张镐,为王昌龄报了仇,又救了杜甫和李白,是古代诗人的救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