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積極備戰數字貨幣運營

商業銀行積極備戰數字貨幣運營


數字貨幣的進展一直頗受關注。日前有消息稱“中國農業銀行正在內測央行數字貨幣錢包”。對此,農行相關人士表示,正在央行的統一安排下有序進行,具體信息尚待央行發佈。

分析人士稱,數字貨幣對民眾而言,與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使用方式上並沒什麼太大的不同;對商業銀行而言,則面臨被搶奪客戶、分流存款的挑戰。銀行會按照央行數字貨幣、數字錢包的標準,抓緊研發、推出數字錢包服務。

相關研發持續推進

近日,疑似“中國農業銀行正在內測央行數字貨幣錢包”的截圖流出。截圖信息顯示,央行數字貨幣錢包主要有四大功能:數字貨幣兌換、錢包管理、數字貨幣查詢和錢包掛靠,內測城市包括深圳、雄安、成都和蘇州四個城市。

2019年10月,網上就有關於工商銀行內測數字貨幣錢包的傳言。彼時工行金融科技部副總經理陳滿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建議以相關部門正式發佈的信息為準,目前工行沒有關於這方面需要正式發佈的信息。”

事實上,自2014年起央行就開始數字貨幣的研發。2014年,央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2016年1月,首次對外公開發行數字貨幣的目標;2017年,央行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表示,從2014年起,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已進行五年,可謂“呼之欲出”;今年1月10日,央行微信公眾號內容顯示,2019年已基本完成法定數字貨幣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不僅央行在有序推進,商業銀行也在積極配合備戰。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顯示,工行獲得了一項“一種數字貨幣代理發行額度控制系統及方法”的專利。據悉,此發明能夠有效且可靠地對數字貨幣的投放總量進行有效監管,並能夠有效控制數字貨幣投放額度,防止數字貨幣超發。

除工行外,農業銀行曾推出基於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e鏈貸”,同時積極推動金融數字積分系統的建設;中行於2017年上線了基於分佈式賬本技術的BOCwallet電子錢包;建行在2018年上線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

銀行將直面“搶客戰”

據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介紹,中國版數字貨幣項目稱之為“DC/EP”,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

數字貨幣與我們日常用的貨幣有何區別?“央行數字貨幣最簡單的理解就是電子現金,把法定貨幣的載體由紙質形式變為電子形式。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貨幣多是紙幣或硬幣。”歐科雲鏈集團研究員李煉炫說。

李煉炫表示,從民眾的體驗角度看,其實DC/EP和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使用方式上並沒什麼太大的不同。不過DC/E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支付行業的壁壘,比如支付寶和微信之間是不能相互轉賬的,但DC/EP既可以存入銀行,也可以放入支付寶和微信的錢包。

對於商業銀行的影響而言,國信證券認為,央行只負責制定數字貨幣、數字錢包的行業標準,運營任務還是要交給市場微觀主體,即運營方,可能包括銀行、中國銀聯等,以便於讓市場自由競爭,提升服務。因此,銀行會按照央行數字貨幣、數字錢包的標準,抓緊研發、推出數字錢包服務。而當銀行、銀聯甚至其他機構運營新式數字貨幣後,會形成複雜的競爭關係。一方面,結算存款是銀行最為寶貴的負債資源,優質的數字錢包服務,除了搶奪其他銀行的客戶外,也可能會分流本行的存款;其次,與紙幣、硬幣不同的是,居民持有紙幣、硬幣時便與銀行完全無關了,但居民在使用本行數字錢包時,雖然不再貢獻存款,甚至不明顯貢獻收入,但依然是本行的客戶,依然有一定的黏性,銀行依然有多種營銷渠道,推介本行的其他產品與服務。


來源: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