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就砸售樓處會不會太早了,前方還有一大波爛尾樓

降價就砸售樓處會不會太早了,前方還有一大波爛尾樓

5月份開始,我就一直在強調,樓市是週期性的,漲一波,跌一波,成為一個週期。只是每一次都是漲多跌少,所以把時間拉長,就給人以房價永不倒的錯覺。

這個國慶節,依然放假七天。不過有好多人沒有趁著這個長假出去玩或者在家放鬆,而是一起去打砸售樓處,原因是有好多樓盤在近期突然就頂不住壓力,降價銷售了,等於上個月買的房子,還沒辦完手續呢就虧了好幾十萬。

打砸售樓處這種事,我也不知道該說它對還是錯。如果從法律、道德等角度來說,肯定是錯的,行情不好我清倉大甩賣有什麼問題?可如果聯繫到在房價上漲的時候出現的“開發商舉報自己無證銷售,起訴購房者要求判定購房合同無效”的舊新聞來看,房價下跌的時候去打砸售樓處好像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話說回來,買房的時候,開發商真沒有強迫你去買,反而自己通宵排隊,上萬人搶千把套甚至幾百套房的事情時有發生,那個時候沒買到房的人估計也是有砸了售樓處的心。

當房價還在上漲的時候,大部分人是不信房價有一天會下跌的。即使到了現在,除了那些在打砸售樓處的人,大部分其它人還是不信房價會下跌的,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就問我:教授,你看下這個,是不是房價又要漲了?

這些人,即使聽到個屁,都感覺房價又要上漲了。只有當開發商真的降價甩賣,而且甩賣的恰好是他自己買的那個樓盤的時候,才會感覺到痛,痛了也不願意去反思誰對誰錯,就只能去砸售樓處。

10月7日,央行宣佈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據說這一降準,就放出來了7500億的水量,體量巨大啊。

於是好多人在群裡手足舞蹈歡慶高歌:大利好來了,房價又要暴漲了。實際上,這7500億跟樓市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降價就砸售樓處會不會太早了,前方還有一大波爛尾樓

首先是樓市的城牆已經非常非常高了,限購限貸限售限各種亂七八糟,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限了,首付和利息也上調。在這種高牆之下,7500億隻能算毛毛雨,基本上沒機會流進樓市。

其次是下行週期已經形成。如果5個月前我說房價下跌幾乎沒有人相信的話,那麼現在已經有一些人相信了,最起碼那些砸售樓處的人是相信的。不論是部分城市先行降價,還是國家已經宣佈去庫存基本完成,又或者是大部分城市地區的貨幣化棚改取消,都完全可以說明,樓市上漲的半個週期基本結束,一隻腳邁進了下行的半個週期。逆趨勢、逆規律的事情,想想就好,發生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如果你除了關心房子,還關心股票的話,你應該很容易發現,這7500億其實是為股市準備的。國慶期間我們舉國房價,開開心心度假,股市自然也休市了。但是除了中國之外的其它國家可沒閒著,他們的股市照常運轉。不過點比較背,受美國加息的影響,國慶那幾天,全世界的股市都是綠油油一片,大跌特跌。

這當然不能說是中國股市的好運氣,因為所有人都在打小算盤,開市後趕緊跑。為了避免股市一朝把國外市場多日的跌幅補上,所以提前釋放個“特大利好”出來,希望股市別跌的太兇。

不過很可惜,憋了半天大招,就蹦了個屁出來,最終還是沒挺住,直接跌破了“熔斷底”,創4年來新低。

降價就砸售樓處會不會太早了,前方還有一大波爛尾樓

這個事情,我之前也發文章討論過,原本許多人是把所有資金抽調到樓市中去,等房價漲了就讓那些現在還認為房價會漲的人接盤套現,再把錢投入股市中去。以往這種操作都是可行的,但是這次突然就不行了,因為房子是用來住的,所以就不讓你賣了,限售。也就是說,你賺了錢,但是不能提出來,不動產如果真的動不了,那就不算資產了。這樣一來,進入了樓市的錢,在某個時間段內,是出不來了。

這筆錢非常非常的龐大,據國家統計局的公開數據表示,2017年,中國賣新房就賣了13萬億,而2016年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2018年的,以及二手房的,這個數字有多龐大我是不敢想象的。而且這還僅僅是統計局的數字,時機數字呢?

這個時候,許多老股民的心是在滴血的,他們在吶喊:好想把房子賣了抄底啊。

所以,還是之前的觀點,樓市限售一日不取消,股市就一日沒有翻身的機會。

除非拼命印錢。

而假如限售解除,房價會怎麼走?

如果我在群裡問,肯定又有人要問,是不是房價又要漲了?對於這種人,我把他們歸結為智商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說了那麼多,我想大部分人應該能看明白,不論限售是否解除,房價下跌的週期都已經形成了,除非貨幣大幅度貶值,否則未來1-2年房價下跌是一定的。而一旦限售解除,獲利的投資人肯定會跑的比開發商還快,畢竟他們沒有售樓處被砸。

而對於開發商來說,不論是否取消限售,未來1-2年都會面臨非常艱難的局面。

首先是樓市下行的趨勢下,開發商回籠資金週期更長。

高週轉或許不是碧桂園的原創,卻在碧桂園發揮的淋漓盡致,雖然後來被調侃成“給你五星期的家”,但沒能阻止它超越其它開發商成為宇宙第一。

其實很多開發商也在做著“高週轉”的事,剛拿完地,把地抵押一下建個樣板房開賣,弄點錢買下一塊地。所以一旦樓市開始熄火,銷售並沒有那麼理想的情況下,很多小開發商就會因為資金回籠週期過長而導致資金斷鏈,而且一斷就是幾個項目一起斷。他們並不知道,碧桂園能玩高週轉,除了他們的規則制定的好之外,碧桂園的招牌,以及掌舵人本身的能力,也比他們值錢的多。當樓市下行的時候,碧桂園因為資金問題死掉的可能性,和小開發商不會因為資金問題死掉的概率,是一樣的。

碧桂園畫了一隻“高週轉”的老虎,小開發商紛紛效仿,有的畫成了貓,有的畫成了犬。老虎都病了,何況貓犬?

其次是去槓桿背景下,正常融資渠道被堵死。

根據之前的公開報道,已經有券商拒絕上市地產公司的股票質押。過去2年被認為香餑餑的地產公司,現在融資已經進入了非常艱難的境地。貸款、股權質押、發行債券等,到處碰壁。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17年地產企業債券發行數量433只,僅為2016年的45.62%,融資總金額3610.79億元,是2016年的35.11%。

上市公司尚且如此,那些小開發商,尤其是學“高週轉”搞的一屁股債的小開發商,拿什麼作為擔保,去把錢融出來?

第三,現房銷售再將一軍。

9月份,廣州傳出要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不過馬上住建部就出來闢謠,說這個消息不實。不過謠言這種東西是這樣的,官方沒發之前傳出來的,都是謠言。

與之對應的,是深圳已經開始在試點現房銷售了,今後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地塊要求現房銷售。

事實上,取消預售制度對購房者來說,不能一概說好,也不能說壞。

預售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定性。預售制度下,你買房,錢交了,要N年後才能見到房子,而在這N年裡,可能出現質量問題、一房多賣、企業倒閉、開發商跑路等情況,最終購房者難以維權。取消預售制度,這些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取消預售制度,就意味著碧桂園這樣玩“高週轉”的打法行不通了,要實打實把錢投進去,把房子蓋出來,裝修好,甚至綠化、公共設施都不能少。這就導致開發商的資金成本大大增加,也無形中增加了房子的成本。

如果預售制度直接一刀切地取消,那麼現在的大部分開發商資金鍊都會直接繃緊,甚至斷掉,最後的結果就一定是留下大量的爛尾樓。

有果必有因。請問,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傳出取消預售制度?

第四,經濟形勢不可討論。

這裡省略3000字,加起來本文應該有6000字了。

1993年,樓市政策急剎車,海南留下了天量的爛尾樓,據說有好些都是到2010年才清理完。2008年4萬億刺激下,樓市又迎來了波瀾壯闊的上漲,不過隨著政策的轉向,許多城市在之後留下的爛尾樓,也都等到2017年才處理完。

降價甩賣只是開始,這個時候就去打砸售樓處還太早了,未來還有一大波的爛尾樓等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