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有緊迫感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牛彈琴(ID:bullpiano)

作者:牛彈琴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有緊迫感

(一)

2020年,人類世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看到著名雜誌《經濟學人》的一個封面,就非常形象:地球關門了。

地球,確實關門了。

千千萬萬人無法上班,跨國旅行成了夢想,國際供應鏈一度崩潰,世界貿易遭受嚴重衝擊。以至於美國和加拿大一度爭搶呼吸機,德國要扣押瑞士、意大利的口罩……

我們面對的,除了疫情兇猛外,還有一個很嚴峻的現實挑戰:國際物流太脆弱。

對行銷世界各地的中國製造來說,這更是一種非常的考驗。

在國內,情況要好一些。

因為過去幾年電商爆發性增長,至少在絕大多數中國大中小城市,我們已很好地解決了末端配送問題,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更習慣了“包郵”,以至於以往一些偏僻的鄉村,現在也能搭上了直播帶貨的快車。

但在廣袤的海外市場,中國製造的物流,卻依然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是:我們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物流市場,但我們的物流命脈卻掌握在別人手中。

看到有朋友就這樣比較當下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面臨的挑戰:

產業鏈的挑戰,大家眾所周知,除了一些市場規律的產業轉移外,還不乏某些國家的故意擠壓,但即便如此,中國佔全球製造業出口份額大概在18%,這麼大的量,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承接。

更要看到,之所以這些產能聚集在中國,是因為中國的產業鏈條完整,上下游產業完整,物流運轉高效,如果搬去其他國家,別說其他國家,就是某個國內某個不發達地區,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更面對政策、金融等不確定性因素。

在商言商,企業搬遷,哪那麼容易?

那結論就是:

疫情帶給中國供應鏈敲響的最大警鐘,其實不是產業鏈遷移的風險,而是依託國際物流體系的供應鏈中斷風險。

產業鏈很重要,供應鏈也很關鍵。

對中國來說,後者更加嚴峻。

二個關鍵數據,讀來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第一個數據:麥肯錫的研究表明,美國和德國是全球連接能力最強的國家,中國的全球連接力,只有它們的一半。

第二個數據:世界銀行2018年的物流績效指數排名中,在全球供應鏈佔據主導地位的、連接性更好的國家,排名就越高,而中國排到了第26名,全面落後於發達國家。

很可惜,在出口高峰期,中國沒有形成與之匹配的國際物流體系,外貿高度依賴海外貨運公司。

所以,我們看到,上半年疫情爆發之初,不管是世界向中國運送援助抗疫物資,還是中國騰出手來後向世界提供抗疫物資,一個繞不過的問題,就是各方努力尋找暢通的物流渠道。

但很多時候,物資有了,但物流跟不上,大家只能乾著急。

據業內人士披露,一個國際貨運標準櫃,以前通行的價格是1000美元,但今年一度飆漲到了4000美元,可能你還有錢拿不到。

就以中美航線為例,數據顯示,10月9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基本港的市場運價,分別為每集裝箱3848美元和4622美元,其中,美西航線相較3月初每條集裝箱價格1361美元,上漲了近三倍。

有外貿企業還反映,除了海運價格暴漲、難以訂櫃以外,在貨運旺季時,船公司艙位有限,熱門航線還容易出現爆艙甩櫃的現象。

這種脆弱性,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前面,更有所放大。

畢竟,這是一種非常時期的考驗,所以我們也看到了這樣的新聞:今年4月,來中國運送1600萬隻口罩的法國航空公司一名飛行員被查出確診,只能就地接受隔離,導致飛機無法起飛……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有緊迫感

(二)

這不由讓我想起十多年在美國工作時,前往UPS世界港看到的場景。

這個世界港,位於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物流自動化中轉樞紐。

當時UPS的負責人跟我說,幾乎每一兩分鐘,就有一架貨機從空港起飛,因此,這裡比很多國際客運機場還要忙碌。還看了當時最自動的物流轉運,無須人工,機器自動識別,將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按地址重新歸類,然後由UPS的航班再運送到新的地方……

確實非常震撼,當時就很感慨:什麼時候,中國有這樣大的物流平臺,這麼大的物流基地,這麼龐大的物流機隊?

當時的震撼,正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差距。

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風險,也其實也看到了新的契機。

在這次前所未有的考驗前,中國一家物流平臺,就開始在全世界嶄露頭角。

這家物流平臺,就是阿里的菜鳥。

按照相關統計,菜鳥現在是僅次於UPS、DHL和聯邦快遞的世界第四大跨境物流平臺。

1月25日,阿里就決定,菜鳥必須無條件為抗擊疫情服務,聯合國內外32家快遞物流平臺,動員2000多輛運輸車輛,調配國內外近400個航班,免費輸送抗疫物資,建立全球綠色通道。

僅一天後,一個“疫情物資國際運輸體系”就形成了。

中國人一旦認真起來,效率之高讓世界驚歎。

據統計,這個特殊時期結成的國際物流網絡,在國內疫情的高峰時期,將來自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萬件醫療物資送入最急需的地方。

不僅如此,這條全球綠色通道還成了世界疫情救援運輸的大動脈。

這裡面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例子。

比如,這次讓人津津樂道的“山川異域,日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抗疫物資,很大一部分就由菜鳥物流送到一線醫院。日本友人的雪中送炭,也確實讓我們感動。

3個星期後,中國逐步走出陰影,但日本疫情吃緊,尤其口罩出現了緊缺。菜鳥隨後反向輸送了馬雲基金會捐贈的100萬隻口罩,上面寫著:青山一道,同擔風雨。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有緊迫感

數據更有說服力。

以往,菜鳥的出口貨機每月大概在40架次,但從今年3、4月份起,每月貨機增加到近100架次;到今年8月,達到在160多架次。

貨機不夠怎麼辦?

菜鳥還將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等豪華寬體客機改成貨運飛機,充實國際貨運力量。

據統計,目前菜鳥已開通的專門航線,覆蓋了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南亞、中東等全球主要市場,成為中國出口的一個重要運輸動脈。

這個雙十一,按照菜鳥的計劃,將在短短一個月內,把海外84個國家和地區的3億件商品,運到中國的菜鳥倉裡來;此外,菜鳥還會動用200架全貨機,如果再算上其他飛機的腹倉,總量會超過700架次,幫助中小型企業出口。

這種高效反應,考驗的中國物流平臺對全球商業商品流通的調動能力,也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潛力。

什麼是實業報國?這就是實業報國。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有緊迫感

(三)

但我們不能不承認我們存在的短板。

時間緊迫,那就必須趕緊跟上。

這需要中國多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包括各快遞企業齊心協力,郵政有郵政的長處,民營有民營的特點,菜鳥更有作為阿里成員的獨特優勢。

相對於其他物流平臺,菜鳥的優勢,簡而言之,有三個方面。

第一,商流和物流的耦合,畢竟,菜鳥背後有淘寶,有天貓,這龐大的流量,對形成新基建非常關鍵。

第二,前瞻性的投入。你必須要有錢,而且,要在你還沒有業務的時候就敢投錢,一般的企業沒有這個膽量,哪怕是國內順豐等快遞巨頭,但阿里應該具有的了這樣的實力,所以大手筆打造了歐洲的列日樞紐。

第三,技術,如果你今天只是複製,那可不行,必須有新的突破。菜鳥正在搭建的全球運“72小時必達”物流網,就給出了換道超車的方案——數智化物流。

按照介紹,菜鳥創新的全球訂單履行中心(GFC),可實現國內交易系統與海外物流訂單系統的無縫銜接。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中國消費者的訂單,可直接抵達各GFC倉,商家將商品發送到最近的GFC倉,後面的入庫、分揀、派送、庫存管理及其他增值服務,全都可以交給GFC統一管理。

此外,菜鳥在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和香港建設的6大數字中樞,是國際智能物流骨幹網上的eHub。其內部包含進口、出口,B2B、B2C,以及國際貿易的中轉業務等多種模式運作。

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要有緊迫感

2018年,菜鳥宣佈將在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建設一個超級eHub項目

按照測算,整個過程下來,菜鳥可幫商家節約了10%的成本,進口物流提升了5-10天。

菜鳥織的這張智慧物流網有多大呢?

據透露,目前已連接航線106條,日均飛行航班225班,服務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在10個國際一線城市建有全球訂單履行中心(GFC),擁有6大超級物流樞紐ehub,一張真正具有全球配送能力的中國跨境物流骨幹網初步搭建而成。

中國的物流平臺,正在大踏步趕上。按照麥肯錫的一項研究,菜鳥模式可望重塑了中國跨境電商進口物流服務。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菜鳥這樣的智能物流網,與中國高鐵、移動支付,可稱為新時代中國三大基礎設施。

這些,將可望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影響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格局。

當然,這個世界,事情從來不會一帆風順,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前路肯定會有種種坎坷。

當前的複雜國際形勢,中國人做事,怎麼可能沒有風雨?

認準了,努力去做。以開放的胸懷去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這既是為中國經濟長遠發展考慮,也是給世界貿易提供一種新的選擇。

畢竟,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面。

但我們必須要有這種緊迫感。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牛彈琴(ID:bullpiano),作者:牛彈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