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初次翻越羊湖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沒有不害怕的,車輪下是萬丈深淵,司機稍不小心或會車時不留心就會出事。

在西藏遊玩真是應了那句話“無限風光在險峰”。車上CD機放著曲爾甲的歌,聽著這歌人已完全陶醉其中,根本顧不上害怕,很快不知不覺就到達了山頂。

站在海拔4700米的崗巴拉山頂向南眺望,像一塊鑲嵌在群山峻嶺中的藍寶石,碧藍的湖水平滑如鏡,白雲、雪峰清晰地倒映其上,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由於海拔較高,山上山下的綠草還沒有長出,進入五月內地早已一片春色滿園、生機盎然的景色,在雪域高原西藏的五月,特別是海拔高的地區,春天的腳步來的很晚,山下還有春色,到是山上已經有許多遊客,在欣賞景色拍照。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羊湖也是藏南最大的野生候鳥棲息地,有天鵝、黑頸鶴、赤麻鴨、水鴿、水鷹、沙鷗等多種水鳥。每當產卵季節,湖裡的十多個小島就成了這些鳥兒的產蛋場,場面極其壯觀。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簡單拍了幾張照片,我與屁孩兒馬上下山奔日喀則地區。

日喀則地區是西藏自治區七個地(市)之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設立6個地區、1個地級市。6個地區分別為昌都、山南、日喀則、那曲、阿里、林芝,地級市即為自治區首府所在地拉薩。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古老的日喀則歷史悠久、文化發達,著名的江孜白居寺、薩迦寺、夏魯寺、扎什倫布寺和帕拉莊園,以及面積達30000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均分散在它的周圍。

一年一度的扎什倫布寺展佛節、跳神節,江孜的達瑪節,薩迦寺的藏戲演出,均以其獨特的風格享譽於世。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日喀則以其古老的文化、雄偉的寺廟建築、壯麗的自然景觀、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遊勝地之一。

到西藏工作以來到七地市最多的應該是日喀則地區,一個是日喀則的工作有特色,二是這個地區有太多太多的要看要玩的,要認真仔細地看、深入地玩,總感覺沒有個三五年是看不完的。有許多遊客牛奔大了,來了日喀則幾次,去了幾趟珠峰,到了N次樟木小鎮就覺得日喀則玩個遍。有點吹大了。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其實在西藏雖然時間也不太長,但是越呆越感覺時間不夠用,越看越覺得沒看的東西太多了,要了解的西藏總是沒有底,無論是從自然資源還是風格獨特的人文旅遊資源,總是心中無底,西藏自然也好,歷史文化也罷,那真叫博大精深。

別的先不說,就拿自然景觀來說,日喀則地區也是西藏自然景觀最完整之地。日喀則地區在西藏自治區中南部,東鄰拉薩市,西接阿里地區,北與那曲地區相連,南與不丹、錫金、尼泊爾接壤。其下轄西藏唯一一個縣級市日喀則市,還有聶拉木、定結、吉隆、薩迦、亞東、江孜、謝通門、拉孜、昂仁、定日、崗巴、康馬、仲巴、薩嘎、仁布、白朗、南木林等17個縣,總面積18萬平方公里。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你懂得,西藏各地雖然面積都比較大,但是人口比較少,有的縣人口還不到一萬人。日喀則地區17縣1市總人口還不到50萬,以藏族為主,還有漢、回、蒙古、納西等族及夏爾巴人。

地區所在地設在日喀則市。以現在的日喀則市為中心的地帶,在藏語傳統地域名中叫做“藏”,“西藏”、“藏族”以及由此派生的相關名稱中的“藏”,都是由此而來的,這個恐怕許多讀者並不太清楚。漢語中,相沿俗稱這一地區為“後藏”。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為什麼說日喀則地區是西藏不同類型的自然景觀最集中、最完整之地呢?

因為它既有遼闊的高原牧場和秀麗的田園風光,白朗等縣生產的西瓜、蔬菜比內地還棒,聶拉木等地的茫茫林海、樟木邊境小鎮的亞熱帶叢林,讓您感受到這裡怎麼會是高原風光?珠穆朗瑪峰連峰,一座座皚皚的雪峰,讓您感受到登上世界屋脊的快感不亞於做愛。

珠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垂直最高、最完整的生態系統,風光無限。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藏傳佛教名剎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絨布寺、白居寺及江孜宗山抗英戰場遺址、帕拉莊園舊址等,為該地區主要的人文旅遊景觀。

來西藏幾年幾乎每年都要去一次珠峰。到珠峰大本營的路十分難走。100多公里的石子路行車得走四五個小時,車不停地顛簸,幾乎屁股都要顛爛了。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簡單地吃過中飯又急忙上路爭取晚飯前趕到吉隆溝。

到吉隆溝必經定日縣。著名的珠穆朗瑪峰就在定日縣境內。汽車已跑了120多邁,遠處藍天白雲下,珠穆朗瑪峰隱約顯現。啊,又見珠峰。

前方就是觀景臺,就在路邊。站在觀景臺上,珠峰的全景圖就在眼前。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48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峰頂北側是西藏定日縣境內。它雄踞地球之巔、萬山之首,昂首天外,俯視群山,就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型金字塔,巔峰直插雲天,極為壯觀。珠峰周圍20公里的範圍內,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5座在這裡,還有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形成了地球之巔群峰攢動、氣勢雄渾的地貌景觀。

您知道嗎?珠峰距今約兩億三千至七千萬年了,反正我不知道。據地質專家分析,珠峰所在地區還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約從新生代早第三紀晚期開始,逐漸崛起。據科學家測定,珠峰目前仍在以平均每年3.2至12.7毫米的速度繼續隆升。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許多讀者可能還不清楚“喜馬拉雅”這個詞的含義,其實這個美麗動人的名字來源於印度梵文,意為冰雪居所。這是因為這裡終年為皚皚白雪的蓋的緣故。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喜馬拉雅山是人類生活的地球大廈上的最高部分,人們習慣稱它為世界屋脊。

喜馬拉雅山之所以被稱為世界屋脊,是因為它的最高部分,也就是主脊帶的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群峰爭豔。

地球上大部分7000米以上的高峰雲集在此。

據統計,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10座分佈在喜馬拉雅山脈之中,它們是:

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8米;

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8585米;

第四高峰:洛子峰,8511米;

第五高峰:馬卡魯峰,8481米;

第六高峰:道拉吉里峰,8172米;

第七高峰:庫湯山峰,8156米;

第八高峰:喬烏雅峰,8153米;

第九高峰:南迦帕爾巴特峰,8125米;

第十高峰:安那普那峰,8091米;

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馬峰,8012米。

包括第二高峰喬戈裡峰(8611米)在內的其他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則分佈在同喜馬拉雅山脈毗鄰的喀喇崑崙山中。

根據科學家的多年考察,作為古地中海一部分的喜馬拉雅海水退出以後,這裡還是一片逶迤起伏的年輕陸地。

還據專家考證,在距今1000萬年前的第三紀晚期,喜馬拉雅地區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佈,當時西藏同南亞水系是相通的,氣候溫暖,植物茂盛,像三趾馬一類的動物在森林、草原中奔馳。喜馬拉雅地區是一片興旺的自然景象;但是,到了200萬年前,由於不斷上升,喜馬拉雅山開始出現了冰川。

1967年,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教授在定日蘇日山發現了距今40-50萬年舊石器時代古人類使用過的石器,它們與北京周口店發現的中國猿人同屬一個時代。

所以,我在西藏越發感覺雪域高原的神奇。

更不可意義的是,在遠古,西藏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環境溫暖宜人,不僅松樹、柏樹成林,而且像杜鵑、柳樹也覆蓋許多山脈和平原,很適於人類的生存。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些溫暖的景色哪裡去了?喜馬拉雅山從一片汪洋橫空出世了,並從這以後,喜馬拉雅便不斷地上升。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號稱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卻是在最近1至2萬年地殼運動的結果。

有人根據印度板塊的漂移速度計算出喜馬拉雅山目前正在以每年1—2釐米的速度上升著。但是,我國科學家經過測量推斷,那裡的上升速度為每年0.5—1釐米。

科學家們又斷定,只要印度板塊的向北漂移俯衝運動不停止,喜馬拉雅山的這種上升運動亦不會終止。

以上有關論斷信與不信就在讀者自己啦。

每次從珠穆朗瑪峰旁邊路過,總是要想起那些登山運動的人和事來。小時候,經常聽廣播裡講一些中外登山愛好者勇攀高峰的勵志故事,非常激勵人,用現在流行的話講叫傳播“正能量”。

據有關資料顯示,1953年5月29日,英國登山隊的希拉里和尼泊爾舍爾巴族人諾爾蓋在人類登山史上第一次征服了這座8848米的神秘山峰。如果不為了寫這本書,我還真不會查找這麼多有關的資料,總以為我們中國人是第一個征服珠穆朗瑪峰的,所以說“活到老,學到老”,不讀書、不看報自以為是會“誤國殃民”哩。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中國登山隊是什麼時候登上珠峰呢?經查,中國隊於1960年和1975年兩度登上珠峰。特別是小時候經常看到了宣傳畫,我國首位女登山隊員、藏族姑娘潘多征服了著名的珠穆朗瑪峰。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當然,人類為征服這個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時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據說有幾十位中外登山隊員或愛好者犧牲在山上。

記得頭一次,也是第一次帶兒子來到珠峰大本營,我既興奮,又有些氣喘,但他必竟年輕,跟無事一樣跑到了珠峰的紀念碑上。

不管怎麼說,雖然辛苦些,但確實有一種做了英雄的感覺,必竟是早已仰慕的世界屋脊,能夠親自站在她的腳下由衷地感到自豪。

自己也是五十歲的人了,雖然比不上登山運動員,但是能在有生之年能爬上珠峰大本營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往事如煙,如果不是組織上選派我到西藏工作,也許我真是下不了決心到西藏來,更沒有想到能跑到雪域高原那麼多的地方,特別是一些邊遠、無人居住地方,身邊許多生在西藏或長期在藏的朋友都羨慕我。也正是由於來到西藏,才從陌生到熟悉、到喜歡,整個過程都好像是上天安排。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就拿攝影來說,在北京時,也談不上喜好攝影,看人家都買相反,出於發奇和攀比,也買了佳能5D吐,鏡頭也配上了幾個紅圈頭。當時只是盲目跟從別人,卻沒有真正地上心玩,一直把相機當成一件閒置物品堆放家中,還真沒拿出來好好地玩一把攝影。

到西藏時,也沒有帶相機,來到拉薩不到一個月參加了不少活動,也看了拉薩一些景點,無不為美麗的西藏所折服,打電話叫老婆馬上把相機及鏡頭帶到拉薩新家來。

還好,我還真沒有辜負這臺相機,在西藏這些年裡用它拍攝了不少照片,特別是在那些一般遊客難以到達的偏遠、無人區的地區,拍攝了大量珍貴的鏡頭,這使得我彌補了不會攝影和攝影技術水平不高的缺憾。

到珠峰旅遊特別是攝影最好是在春秋季,這個季節一般情況下很少有雨雪,天氣好,一般情況下是晴空萬里,不管是在去珠峰的路途中、還是到達目的地珠峰大本營,都能看到世界著名的山峰。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如果是玩攝影,當然是頭天晚上住在珠峰大本營,那裡條件雖然十分艱苦,但是,你要是熬過這一夜清晨天不亮,您就準備好攝影傢伙們等早晨那一縷陽光,燦爛的朝陽映照在金色的珠峰上,那種感受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珠峰大本營住宿條件實在是差,幾個藏人搭建的簡易帳篷放著一些簡易床,棉被子油兮兮,尤其是那被子上黑油油的酥油茶和那濃濃、燻的鼻子讓快背過過氣來的“香味”,實在是享受不了。

也難怪,珠峰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地,在大本營是絕對不允許建永久性賓館和飯店的,能有留宿睡覺和吃飯的地方實屬不易了。

我是沒有勇氣在此過夜,比較還是高反。每次到大本營都隨車備好大氧氣瓶,有了它首先有心理上得到很大的安慰,更重要的是關鍵時候能吸上兩口。

拍攝珠峰最佳點之一是在絨布寺。從這裡向南眺望,可以看到珠峰山體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每當天氣晴朗時,便能望見珠穆朗瑪峰頂有一團乳白色的煙雲,像一面白色的旗幟在珠峰的上空飄揚,這便是“珠峰旗雲”。通過旗雲就可以瞭解珠峰峰頂的風力情況。

在絨布寺和大本營處,您可以看到許多風馬旗。

風馬旗在藏語稱“龍達”,風馬為漢譯,一般稱為經幡。大約形成於公元9世紀,由繪有魂馬圖像的送魂幡演變而來。

典型的風馬旗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五彩布幡或紙幡,10至60釐米大小不等,圖案由木刻版捺印,幡的五種顏色和其上描繪的五種動物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

中央的馬代表土,馬背上馱著佛、法、僧三寶;右上方的的動物是大鵬鳥,下方是獅子;左上方的動物是天龍,下方是紅虎。所蘊含的五行元素的循環往復表示生命的生生不息。同時也有藉著風的吹送傳達佛音的寓意。

這些經幡常常被張掛在村頭屋頂,或嘛呢堆上。西藏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放風馬的習俗,還有的地方將紙印的風馬旗從山頂上拋撒至四面八方。

西藏之旅,切身感受到什麼叫“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