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一季度銷量下滑56.4% 政策助推重新爬坡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中汽協4月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4萬輛,同比下降56.4%。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在逐步回暖,3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環比增長3.8倍和3.0倍。

汽車的整體銷量以及新能源車的銷量在今年第一季皆大幅下滑。

4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2.2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4.5%和43.3%。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由於疫情,目前部分市場需求被抑制,但3月情況已明顯恢復。”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半年會恢復到去年的銷量水平,但難以彌補今年一季度的損失,預計今年車市還是會負增長。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今年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不含特斯拉)分別完成5.0萬輛和5.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6.9%和53.2%。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8萬輛和154.0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8.5%和55.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1.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0.2%和44.1%;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5萬輛和1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0.2%和56.4%。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在逐步回暖。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環比增長3.8倍和3.0倍。

對於上述數據為何不含特斯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對記者表示:“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法規要求,企業應該精確地向中汽協報備數據,但特斯拉沒有向中汽協上報過數據,正在積極協調,希望特斯拉能儘快向中汽協上報銷量數據。”陳士華表示。

而公開數據顯示,特斯拉2月銷量逾三千輛,佔國內新能源市場三成,3月份在中國市場銷量為10160輛,超出市場預期表現。國內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依然承壓,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共銷售新能源汽車2.2萬輛,同比下滑69.7%;北汽新能源第一季度累計銷量為9000輛,同比下滑64.10%;吉利新能源車型一季度銷量未8924輛,同比下滑61.8%。不過,從3月單月銷量來看,雖然仍同比下滑,但環比出現大漲。

“2月份市場是一個不尋常的市場,不能拿來做普遍性分析。到底特斯拉對新能源車行業帶來多大沖擊需要再觀察疫情過後的市場。”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但外資品牌進入的確給自主車企帶來了壓力。

為了推動車市發展,新能源汽車迎來多個利好政策。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針對新能源汽車限購鬆綁的相關政策。3月3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 2年。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昨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起步早、開局好、發展快,但當前存在一些現實困難,主要表現在新能源汽車製造成本還比較高,難以與傳統燃油車競爭,需要繼續給予支持,鞏固和擴大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從國際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看,電動化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歐美等汽車產業發達國家都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在此情況下,有必要延續對新能源汽車的財稅政策支持,保持產業良好發展勢頭。

除了在補貼上給予支持外,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准入門檻也降低要求。工信部日前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部分條款進行修改,形成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放寬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門檻,擬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擬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等。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過去設立的一年的中斷生產時間應該說相對較短,不利於企業在困境中尋找新的機遇,藉助外部資源讓企業重新發展。尤其是部分企業生產新能源車,並非批量化規模生產,中間出現一些停頓,很多實力很強的企業因此陷入停產的漩渦。隨著目前國內新能源車企業的發展日益的複雜艱難,市場競爭相對充分,部分車企的新能源車生產可能進入暫時的困難期,尤其是目前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新能源車企業的生產經營陷入短期壓力。因此延長生產新能源車生產的停止生產時間,有利於盤活原有的產能資源,對當地政府,對企業職工等都有很好的保護效果。

在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吳輝看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長兩年等政策,利好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將會保持同比正向增長。

今日,中汽協還提出多項促進汽車消費的建議,包括限購城市儘快釋放市場剛需、推動1.6L以下小排量汽車消費、大力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實施國三及以下排放車輛提前置換、解禁皮卡車進城、加大汽車金融支持及促進四五線城市和鄉鎮汽車市場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