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有人時逾中年也沒有發現自己的熱愛,

有人究其一生都無法實現自己的熱愛。

而陶瓷藝術家阿里,

卻成為了一個找到熱愛並能一路追尋,

一生堅守的人。

或許,找到熱愛的事物不難。

難的是為熱愛拼盡一生,

讓自己與熱愛互相成就。

阿里的故鄉是千年古都河南洛陽,

那也是唐三彩的發源地。

經由故鄉風水的潤養,

年少的他愛上了陶瓷,

並於19歲那年正式入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白瓷 白瓷一般是指瓷胎為白色,表面為透明釉的瓷器。雖然沒有斑斕的花紋和豔麗的色彩,但在樸實無華中,它展示給人們的是那自然天成的美。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唐三彩 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它的誕生是三彩釉裝飾工藝的誕生,也是釉彩裝飾和胎體裝飾結合的過程。

他與陶瓷相處越久,

越感覺陶瓷不僅是沉靜素雅、瑩潤如玉的藝術,

也不僅是三種色彩的藝術。

它更應該展現出英文名「CHINA」背後的故事,

如大國般擁有銳意創新、灼灼其華的特色。

於是他為了豐富眼界、提升手藝,

離開家鄉外出學習交流。

此時的阿里被交趾陶的文化、工藝所吸引,

而當時沒有關於交趾陶的豐富記錄,

他只能千方百計地尋訪匠人。

機緣巧合下認識了臺灣的陶藝大師周國勝,

並在2000年與周國勝老師,

於宜興創辦了第一個交趾陶工作室。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風獅爺 風獅爺屬泉州道教風俗。金門、琉球群島等地設立在建物的門或屋頂、村落的高臺等處的獅子像,用來替人、家宅、村落避邪鎮煞。其造型推測是由廟宇門口的石獅形象演變而來,獅子為百獸之王,獅子的形象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寄託了中國民間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2006年,

阿里又在佛山開設第二家交趾陶工作室。

期間有廈門朋友來探望,

閒談間提及閩南的風物文化。

阿里十分感興趣,

併成功開發「廈門風獅爺」這一作品。

即使過程裡沒有甚多的資料輔助,

他們仍然堅持用一次次地實踐、

一次次地深研、一次次地燒製,

與交趾陶從陌生走向熟悉。

之後的阿里,

為了更深入地瞭解、投身「交趾陶」,

他一路東行來到閩南。

2008年,他走進德化,

開啟了自己與閩南的故事。

迄今為止已有十年光陰…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非遺傳承人阿里

唯有不斷追求,不斷熱愛,

才能用不變的熱情,

守護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凡事都有第一次,

接納不確定的世界與每一次發現,

第一次或許會成為最好的一次。

阿里在閩南的這幾年,

總是在一步一眼中,

感受到閩南文化的魅力。

交趾陶也生動地展現在每一次抬眸間。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交趾陶 交趾陶常被設置在閩南建築物的屋簷、梁脊及牆壁上,尤其是廟宇。過去的寺廟不但是宗教及經濟的聚集處,更是文化及教育的中心,寺廟的興建對百姓而言是極為重要的,所以對於寺廟的建構與裝飾上相當講究,因此發展出特殊的交趾陶裝飾藝術。這也成為閩南建築的一大特色。

他用學習和接納的眼光、內心,

去面對每一場旅程。

所以在德化創作交趾陶時,

也潛心研究了敦煌壁畫與西藏唐卡的製作工藝原料。

通過心力、時間與技藝的不斷沉澱,

創新出獨一無二的材料工藝,

併為之命名「巖彩釉」

燒窯就像生活,

我們不可能擁有某件事物完完全全的控制權。

「巖彩釉」的背後是阿里與閩南的故事。

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

將閩南的文化與色彩展現得淋漓盡致。

讓交趾陶不再停留於建築裝飾上,

而是讓它的美走進日常生活中。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巖彩釉 巖彩釉的製作原料與製作敦煌壁畫、西藏唐卡的原料相同,均為天然礦物原料。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與「裡」發現一場「人間釉惑」| 阿里


阿里 × 閩南東西 阿里與閩南東西聯合創作的「釉」見故鄉系列作品。

手與土是柔纏婉轉的相遇,彼此感動。

釉與火是轟轟烈烈的相交,不畏失敗。

阿里相信,

只要緊握熱愛與信念的火光,

終有一日會創作出最明耀的藝術作品。

熱愛你的熱愛,

用能力與想象去創造。

讓自己趁著熱愛成長,

終有一日,我們會相遇。

圖片來源| 閩南東西

網 絡

對非遺蓋碗有興趣的小夥伴,可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閩南東西”,歡迎來聯繫我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