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涤荡诸瘟邪
一雷惊万物
2020年 惊蛰时间
公历 3月5日
农历 庚子二月十二
惊蛰 二月节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动物冬藏伏土 不饮不食 称为“蛰”;
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 称为“惊”。
惊蛰古称“启蛰”,曰:“正月启蛰”,后因避汉景帝刘启讳而改名。
日本现在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比起原名,“惊”字更带着万物生长的朝气。春雷一响,唤醒了春天的梦,那是生命的惊喜。
春雷响 万物长
大自然以雷为号角,
鸣醒蛰伏已久的芸芸生命,
成就了这仲春二月
姹紫嫣红和春意盎然。
桃花红梨花白,黄鹂歌唱燕归来,
充满希望的一年又开始了!
唐诗有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
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北方小麦青,南方始播种,
农人又到农忙时。
惊蛰之日,桃花始盛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唐人周朴写道: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桃花嫩,柳叶新,流水桃花,
勾引出千媚百态。
万树桃花,醉人心间。
【惊蛰 · 物候】
惊蛰一候 桃始华
所谓“桃始华”,说的是桃树开始开花了,但这个桃树是多见于北方的山桃,而不是多见于南方的毛桃。以杭州(南宋都城临安)为例,现代物候观测,山桃的盛花期是3月5日前后,毛桃的盛花期是3月25日前后,山桃的花期比毛桃要早20天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
惊蛰二候 仓庚鸣
“仓庚”指的是黄鹂鸟,“莺歌暖正繁”,黄鹂鸟被视为天气回暖的预告者。从惊蛰一候桃始华,到惊蛰二候的仓庚鸣,标志着鸟语花香时节的开始。在人们眼中,莺歌燕舞,代表的是春天最好的歌唱和舞蹈。
(图片来自网络)
惊蛰三候 鹰化为鸠
“鹰化为鸠”说的是老鹰惊蛰时变成了布谷鸟。这听起来好像是谬误,但可以这样理解:春暖之后,食物多了,鸟类的性情不那么凶猛了,变得温顺了,由“鹰派”变成了“鸽派”。
到了仲春时节,人们看不到鹰了,但鸠忽然多了起来,于是人们以为鹰变成了鸠。实际上,是鹰躲起来忙着孵育小鹰,鸠忙着鸣叫求偶而已,是鹰和鸠的恋爱与婚育存在着显著的时间差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
【惊蛰 ·喊茶】
自古惊蛰时,便有祭拜喊茶的习俗,这是茶农在春日里最具仪式感的活动。深山半夜,锣鼓喧天,鼓满山谷,千人助喊。
茶农们希望通过“喊茶”喊醒蓄势了整个冬天的春茶,而那山间的茶树会用初发的新芽,作为最好的应答。时至今日,每年惊蛰时节,武夷山当地的茶农们依旧延续着这一习俗。
【惊蛰 ·祛疫】
惊蛰日,春雷一响,
长虫出洞,四处觅食。
人们便会手持艾草、熏香,
遊走家中四角,
用气味驱赶蛇鼠,以消時疫。
民间还有习俗,
听到雷声要击鼓回应,
以示与天地同频,
振奋精神,震慑诸邪。
雷声起,天下震,涤荡瘟邪,
人间气象,为之一新。
新冠肺炎已持续月余,
随着各方努力,
雷火之下,定会驱除瘟疫,
还山河太平,人间安康。
【惊蛰 · 吃梨】
古时素来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此刻虽然万物复苏,但乍暖还寒。天气尚属干燥,人也容易口干舌燥,易感春寒。这时候吃个梨,汁水清甜,不仅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鲜甜。
在陕西、山西、苏北一带还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因为“梨”亦有“离”之意,人们在这一天吃梨,亦有“离家创业”之意。
【惊蛰 ·养生】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此时,宜夜臥早起。饮食上应注意清肝降火,多食枸杞、百合、大枣、银耳和山药等。
今年惊蛰 恰逢花朝节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比起元宵和七夕,知道花朝节的人并不多。但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因古人与自然亲厚,在他们心里,只因当初在花落下的那片泥土里埋下希望,所以每年春回大地时,花又会飞上枝头。人们深信,美好,会伴着花开而来。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
山河无恙,众生皆安!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