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父与子》:用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深刻的道理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连环漫画《父与子》,其中有这样一副画很有意思:儿子在室内玩球,不小心把墙上的玻璃打碎了,父亲很是生气,对着孩子大发雷霆,儿子生气的跑了出去,父亲等了很久也不见儿子回来,很担心,于是自己上街去找,但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父亲很沮丧的回到家中,却被室内飞奔而来的球打到了脸上,另一块玻璃也碎了,但是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却紧紧的抱住了他。

漫画《父与子》:用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深刻的道理

埃-奥-卜劳恩(E.O.Plauen)《父与子》

明明两次都是儿子打碎了玻璃,为什么得到的父亲的回应态度却是不一样的?

因为情境和焦点不一样

可能第一次打破玻璃的时候,孩子真的是不小心,但是第二次就有可能是对父亲的权威挑战了,不过造成的最直接的结果没什么差别,都是把玻璃打碎了,但是对于父亲来说差别却是极大的。

第一次父亲是没有任何心里准备的,玻璃莫名的就被调皮的儿子打碎了,作为父亲肯定是要教育一番的,这是习惯性的,此刻父亲的焦点都在打碎的玻璃上。

可是第二次就不一样了,原本父亲觉得找不到儿子了,很沮丧很懊悔,所以当他重新看到儿子的时候,自动的忽略了破碎的玻璃,此刻父亲的焦点在儿子身上。

漫画《父与子》:用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心情不一样

父亲第一次的心情是由平静的心情,转为了对破碎的玻璃的惋惜,和对孩子顽皮而产生的生气,是由好到坏的。

第二次的心情是由沮丧转为的对儿子失而复得的欣喜,是从低落的情绪转向了高兴的情绪,是由坏到好的。

其实明明就是同样的事情,都是儿子打碎了玻璃,可是就因为情境不同心情不同造成最终的结果就不同,当然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天差地别的。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我想作为父母的你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每次当孩子发生各种问题的时候,父母们都会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有的甚至还会打骂孩子,但是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又各种后悔,那么父母该如何制止这种情况呢?

漫画《父与子》:用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深刻的道理

给孩子三分钟的时间,进入情境听孩子说。

首先让我们自己真正了解情境的重要性。举个例子,如果你只看到我大声喊叫,面红耳赤东张西望;我的行为就会显得很奇怪,难以解释。但如果你知道了这一行为发生的情境——我正在观看足球比赛——我的行为就不再是无法解释的了。在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了情境或拓宽视野能够很好地解释我的行为。——《不要用爱控制我》帕萃丝·埃文斯

很多父母表示,当孩子调皮的时候,自己是忍不住的,根本无法冷静下来,那么尝试着给孩子三分钟,如果三分钟后你觉得你还是忍不住的话那再继续你的情绪。

这三分钟你要闭嘴听孩子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上面的情况,如果第一次孩子打碎玻璃的时候父亲不是生气,而是忍住情绪,给了孩子三分钟的解释时间,并且对于孩子的解释父亲给与了原谅,然后再进行合理的教育,也许就不会有第二块玻璃的破碎,也不会有父亲的担心,第一次的事件没有处理好,才会导致后面的各种状况发生。

漫画《父与子》:用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深刻的道理

如果你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责备,伤得不仅仅是孩子的自尊还有彼此间的那份感情。

我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件事,我从孩子的衣服里发现了两根头绳,上面是卡通的小装饰,很可爱,我当时真的好生气,对着儿子就一顿责备,他吓的都不敢给自己解释,只是无助的眼泪汪汪的看着我。

我觉得我跟儿子说过很多次,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但是他还是不听,居然还带回了家,孩子始终也没有跟我解释什么。事后我终于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问他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

他说他是捡的,不是拿的,看到很好看,就想给妈妈用。

那一刻,我突然就哭了,从那以后,每次孩子再发生什么问题,我都会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三分钟,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每次孩子解释完了,我的气也会跟着消了,因为听他诉说,跟着进入他所在的情境,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只是孩子还小,没有把握好度,其实往往孩子自己说完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你在给与合适的指导就很好了。

漫画《父与子》:用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深刻的道理

与其因最好的期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惊喜。

即使天堂是不愁吃穿,不必工作,永永远远活着,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正因为有苦恼,才有解决的快乐;正因为有病痛,才有痊愈的欢喜;正因为有忧愁,才有忘忧的美好;正因为有今天的不足,所以才憧憬明天。与其因最好的期盼造成最大的失望,不如用最坏的打算引来意外的惊喜。——刘墉

生活是这样子的,育儿也是这样子的。

如上面的父亲和孩子,父亲最开始对于孩子的心情应该是很满意的,他觉得孩子是乖巧的听话的,但是当孩子打碎了玻璃的时候也一起打破了父亲对于孩子的满意,父亲觉得很失望,所以会瞬间大发雷霆。

漫画《父与子》:用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深刻的道理

而第二次打碎玻璃是因为父亲一直没有找到儿子,心里很害怕,害怕会失去儿子,如果失去儿子就是最坏的结果了,那对于碎一块玻璃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如果碎十块能马上换回儿子他也是愿意的,甚至是欣喜的,渴望的,所以当孩子重新回到父亲的身边时,父亲紧紧地拥抱孩子,根本不去理会什么玻璃。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这样的,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却抱有他根本达不到的期盼,所以他怎么做你都不会满意,甚至还会指责和打骂,可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不如就用最平常的心态对待你的孩子,那么他每一次的小成绩都会让你欣喜,而你的情绪会直接反馈到了孩子是身上,多鼓励的孩子要比多指责的孩子更优秀。

漫画《父与子》:用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深刻的道理

紧紧抓住每一次因材施教的机会。

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克伯屈(美)

漫画中最后的结局是父亲紧紧地抱住了儿子,儿子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父亲两次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他能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这个时候再适当的给孩子指出问题所在,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和配合。

所以每当孩子发生问题后,及时的由这件事扩展相似的事,以防下次会重蹈覆辙,并且因为孩子本身就处在其中还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请对你的孩子给与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不要施加太多的压力,如果有些压力不得不必须施加的话请家长一起参与,如果孩子不小心办错了事情,不要急着去否定并且给与指责,而是忍着自己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解释,然后再给与适当的回应,也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让孩子受了委屈而造成孩子心理的阴影,抓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教育,让孩子少走更多的弯路。

参考资料

《不要用爱控制我》帕萃丝·埃文斯

#育儿##青云计划##原创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