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炜《寡人有疾》的作者,三段黑色幽默的故事,三种绝妙隐喻?

《寡人有疾》一共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诗人与医院》,讲唐朝诗人卢照邻,得了麻风病,遇到医圣孙思邈,虽然治不好病,但诗人信奉孙思邈的哲学;第二个故事叫《蒙古兵和瘟疫》,蒙古入侵开封之前,开封城里闹瘟疫,名医李东皋控制住了瘟疫,蒙古兵随后杀进了城;第三个故事的背景在民国时期,名字叫《父与子》,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医生,用现代化的医疗手段,治死了他的父亲。

苗炜《寡人有疾》的作者,三段黑色幽默的故事,三种绝妙隐喻?

苗炜当过资深的足球专栏的编辑,同时他也会写旅游,也出了一本书专门写旅游的。

苗炜很早之前出过3本书,但他说这3本书属于“文艺青年”的作品。他认为《寡人有疾》是一本纯文学的书,可以把“文艺青年”去掉。

这本书的腰封上人家说了,原来只有读过《寡人有疾》,人们才会意识到,苗炜是一个严肃的小说家,而且很优秀。在这本书上,苗炜改变了自己写作的立场和方向。

苗炜《寡人有疾》的作者,三段黑色幽默的故事,三种绝妙隐喻?

文人能有什么药方,文人就是负责瞎说话,在边上说点风凉话。在班上啊这种东西是一个渗透到你血液里烦心事极致的其实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病态,严格意义上健康的人并不存在。包括心理上的或者身体上的。其实,这种病态是指一个人的困境,就是他处在一个特别尴尬和不舒服的一个位置。

书里面第一个故事,卢照邻是一个诗人,他想参与开医院拯救别人。但是随着他的靠山,那个王爷的倒台,他自己也被抓到牢里面去了,可是自己又突然得病了。

他本想帮助别人的心愿,根本就没来得及施展,这样就使自己处在一个特别难受的一个位置。

苗炜《寡人有疾》的作者,三段黑色幽默的故事,三种绝妙隐喻?

绝望是这样的一种病症,从来不曾体验它是最大的不幸,得到它是一种上帝所赐之福。这句话来自于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名言,被苗炜放在了《寡人有疾》的作品当中。

人们时常会陷入困境,体味绝望的痛苦。作家不是医生,或许开不出良方妙药。但苗炜却给出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理解和态度。

苗炜的作品总是特立独行,比如说他的书名,反正平庸从来不会出现在他的创作里。在他看来,关注人们有疾的状态,天马行空的去构架故事。才是他写作最大的乐趣所在。

苗炜《寡人有疾》的作者,三段黑色幽默的故事,三种绝妙隐喻?

《寡人有疾》和苗炜之前的3部作品,完全不一样。在开始的时候,苗炜就告诉自己要写一个严肃的长篇小说了。

如何从之前的写作风格当中跳脱出来,成为他留给自己的一个命题。而破解的答案,也来自于他内心深处,最真诚的表达方式。

2009年的夏天,苗炜郑重的告诉了,作家好友冯唐说自己终于要当一名作家了。对很多人来说,作家的称呼是那么神圣而遥远。

苗炜也分享自己当作家之路,正如在新作的自序当中写的那样,“如此的重大,所以我没把他当回事儿”。

苗炜《寡人有疾》的作者,三段黑色幽默的故事,三种绝妙隐喻?

作家用自我的封闭,灌溉出与大众共鸣的作品。而许多与文字为伍的人们,都酷爱的旅行。苗炜也因为一本游记的出版,被称为旅行写作家。

如果说面对写作和文学的苗炜,是专注而内敛。旅途上的他,更像是一位洒脱不羁的行者。

60后的苗炜,已经走过了数不清的城市,花花世界的领略无数。看似漫无目的,但其实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源于一个书本上的发现。旅行和阅读都为苗炜,认知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苗炜《寡人有疾》的作者,三段黑色幽默的故事,三种绝妙隐喻?

摆脱自我的枷锁,撒欢地用文字奔跑。在冯唐为他的好朋友苗炜,写的序当中这样说到,“心中有一撮火,不做蝼蚁、不做神,做个写字的人”。

在这里小编也希望苗炜字越写越好,小说写得越来越精彩,故事更有意思和天马行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