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1:排隊問題的不同算式,體現孩子不同邏輯思維

小學數學1:排隊問題的不同算式,體現孩子不同邏輯思維

01 全新《小學數學》,探索核心概念

看《愛與數學》,有個案例讓我很震驚:“人們覺得他們無法理解數學,其實關鍵在於你是怎麼向他們解釋數學知識的。如果你問一位醉漢,2/3和3/5哪個大?他肯定答不上來,但是,如果你換一種問法:三個人分兩瓶伏特加,和五個人三瓶伏特加,哪個方案更好?他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當然是三個人分兩瓶伏特加更好”。

作者目標,就是用大家易於理解的語言向大家解釋數學這門學科。看完深受感觸,和我與Booker之間進行數學和邏輯互動,異曲同工,本質上也是藉助生活實踐,穿插數學和邏輯的要點,讓孩子無形中積累數學詞彙。

在幼兒園階段,一起實踐的14個幼兒邏輯思維,也充分體現這一點。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現在主要精力放在小學數學研究。

今天開啟一個新的系列《小學數學》,通過生活化、容易理解的語言掌握數學的核心概念,一起和他發現數學的樂趣。在實踐之餘,增加自己的思考,總結寫成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相信我們都能學好數學。

02 第一課,排隊問題中的不同算式

這次選題來源一次偶然,疫情期間Booker在家學習學校組織的網課,我在旁邊碰巧和孩子一起聽了30分鐘,其中一道數學排隊問題,引我深思。

“有一天排隊上公交車,從前面數自己排第7,從後面往前數自己排在第6,請問一共多少人在排隊等公交車。”

網課的互動環節,有孩子回答7+6-1,也有6+5+1,第3個小朋友說7+5,包括主持人、大部分學生,還有我都覺得7+5是什麼,怎麼會有7+5的算式呢?

後來仔細一琢磨,能回答出7+5這個答案的孩子真是思路清奇,令人刮目相看。

排隊類的問題,最關鍵是要理解文字含義,比如從前面第7,代表自己是第7個,說明前面有6個人,這時候是無法判斷整個隊伍有多少人。

從後面往前數,自己排在第6,翻譯成生活化語言就是,排在我後面的有5個人,所以我在第6。

03 四種不同的算式

通過思索和討論,發現不同的算式體現孩子不同的思考邏輯順序,代表孩子不同的觀察,下面將深入剖析每種算式的不同。

第一種:6+5+1,最符合孩子大腦思考路徑

這種算式排隊的隊列分成三段,我前面是6人,我後面是5人,再加上自己1人,於是得出6+5+1的算式,這體現了孩子的邏輯思考路徑,大腦中分解問題的正常順序,考慮問題時先計算前面、後面,最後加上自己。

第二種:6+1+5,與真實場景最像

雖然和上面的算式幾乎一樣,但是孩子思考路徑略微不一樣,先算前面6人,自己,後面5人,注意自己的在中間。往往這種方式更加符合排隊真實場景的先後順序,孩子經歷過這種情形,列算式時回憶自己排隊的過程,代表了嚴謹的順序思維,比第一種思考複雜度略難。

第三種:7+6-1,去掉重複的自己

這個算式的思考又更難,它要考慮到“自己”被算了兩遍,如果孩子第一次接觸到這類問題就能使用這個算式,說明這孩子思路清晰,能繞的過彎來。但是,更大可能是有些孩子到過類似題目,或聽過別人的解答過程,知道要考慮“重複自己”的問題。

例如一個青蛙爬井的問題,假設一口井深16米,每次向上爬5米,向下滑2米,問幾次爬出井?最後一次向上爬幾米?

大部分孩子考慮一次向上爬+5米,向下滑-2米,爬一次等於爬3米,因此16除以3,等於要爬6次,答案很容易計算要爬6次。

如果孩子把自己想象成那隻青蛙,一步步爬;或者畫一畫草圖,會發現第4次時爬升12米,第5次時直接爬出井了,不存在下滑的問題。

對於數學應用題,被教出來或者是刷題刷出來的孩子,同類型題目速度很快,但題型一變換很容易出錯。

愛動腦筋的孩子,會通過自己的理解,注重思考邏輯過程,對他們來說沒有題型的概念。

作為父母,生活中有意識把數學類問題轉化成生活場景,能夠幫助孩子思考和理解,即把數學文字翻譯成生活化的語言。

前面3種方法都是把隊列分成3塊,前面、後面、自己,是一種正常的思考模式。7+5採用的是兩段論,即我是排隊第7,以我為終點,把自己和前面6個人作為一部分,自己後面的5個人作為一部分,我認為這個思考路徑是很新奇,雖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邏輯,但這孩子整塊處理的方式非常值得稱讚。

04 我的實踐方法

作為父母,肯定想知道到底哪種方法更適合孩子?從上面討論情況看,7+5的方式最新奇,7+6-1思考複雜。

但是與孩子互動時,我會選擇6+5+1的方式,會讓孩子想象自己某一次排隊上公交車的經驗,即前面、後面,自己,比較符合孩子的思考路徑。

並且會要求孩子思索其他的辦法,數學的世界裡方法永遠不止一種,讓孩子培養思考多種解題方法,是必經之路。

最後和Booker進行互動時,採取如下兩種方式:

A.使用樂高積木模擬隊列

第一步,讓孩子使用不同顏色的積木(代表不同的人),把隊伍排列出來。(紅色積木代表自己)

第二步,把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積木,使用相同顏色樂高積木“標準化”,方便理解。

第三步,根據不同的解題方法,排出不同的積木順序。(代表不同的思維方法)

小學數學1:排隊問題的不同算式,體現孩子不同邏輯思維

藉助樂高標準化4種方法

B.畫邏輯草圖

在孩子年齡還小時,遇到數學問題,如果能夠和生活聯繫起來,回憶真實場景,孩子會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大,不可能經歷所有的事情,因此畫草圖是幫助孩子理解複雜問題另外一個好辦法。

小學數學1:排隊問題的不同算式,體現孩子不同邏輯思維

示意圖

05 更復雜的隊列

在拔河比賽中15個男同學站成一排。從左往右數,小力是第5個,從右往左數,小剛是第6個,請問 小力和小剛中間有幾個人?

該排隊問題涉及兩個關鍵人物,更加複雜,還是採用畫圖的方法,使用兩個關鍵符號代表,參考示意圖如下:

小學數學1:排隊問題的不同算式,體現孩子不同邏輯思維

因此,解決隊列問題注意以下幾點:

  1. 熟悉數學中的文字語言。前、後、左、右,上、下,幾、第幾,在什麼中間等漢字意義。
  2. 結合生活場景去理解,清晰把隊列拆分成幾塊。
  3. 畫草圖,識別關鍵參考物,使用特定符號表示,其他非關鍵參考點進行標準化,幫助大腦減少干擾項。


06 結束語

一個簡單的排隊問題,4種不同的算式,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大腦思考邏輯,這體現數字背後的意義,這些意義也充分體現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作為數學式子,6+5+1,6+1+5,7+5,7+6+1 結果都是等於12,但是經過排隊問題的深入思考,就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含義。

同樣,一個簡單的8,代表不同的含義,數字8,序數第8,數量8,偶數8,也可代表一個球衣號碼,代表一個門牌,代表一個人慢跑速度,為8加上各種單位後意義更加不一樣。

所以數學不僅僅是計算,學習數學不是做一堆計算題,不是訓練口算速度有多快,它更大的意義在於與生活能夠建立連接,賦予數字意義。

希望這個全新的《小學數學》系列,對大家有所啟發,我也會一直觀察、思考、實踐,帶著不一樣視角,審視數學、發現樂趣。


I am smart

兩男孩老爸,師範畢業

計算機碩士,馬拉松愛好者

小朋友俗稱smart老師

smartlinking,鏈接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小學數學1:排隊問題的不同算式,體現孩子不同邏輯思維

往期精彩回顧

小學之路,配套的教材、課外閱讀推薦!

學期大總結,探討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英語如何學?推薦一個良心APP(可可寶貝)

幼兒邏輯書單1 邏輯啟蒙和習題(已實踐)!

幼兒邏輯書單2 數學-科學繪本(已實踐)!

小學一年級"輔導手冊"和"雜誌"的選擇

使用“思維導圖”工具讀繪本,為了什麼?

幼兒邏輯第1課:一起認識各種神奇的形狀!

幼兒邏輯第2課:數字起源,尋找生活中數字物品!

幼兒邏輯第3課:撲克牌,老少皆宜的益智遊戲!

幼兒邏輯第4課:玩轉方向的幾個趣味遊戲!

幼兒邏輯第5課:和孩子探索“時間”的奧秘!

幼兒邏輯第6課:數獨,讓人越玩越聰明的遊戲!

幼兒邏輯第7課:“點連線”鍛鍊孩子視覺注意力!

幼兒邏輯第8課:和孩子玩“量詞”遊戲--玩中識字

幼兒邏輯第9課:幫助孩子理解複雜的空間思維

幼兒邏輯第10課:簡單好玩、提升專注力的迷宮遊戲

幼兒邏輯第11課:解決複雜難懂的火柴棒遊戲!

幼兒邏輯第12課:如何有趣的教孩子識字?

幼兒邏輯第13課:數感能力培養,基礎計算和進階模式

幼兒邏輯第14課:測量與估算,一把直尺測量小區長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