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是“無效激勵”的典型

在一個除了談錢其他都算“畫餅”的環境,國足這個德性是正常的,職業運動員的激勵,除了衡量身價的錢(職業體育不可預知性很大,球員工資是一個預期數字)很大一部分來自所謂虛的東西:榮譽感,拼搏精神等等,這些東西我們的社會已經不生產了,也無法進口(所謂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國內成功例子一種以乒乓球為代表,準軍事化,做一個閉環的價值觀長期的輸入。另一種以李娜為代表,自負盈虧,以賽養練。但是這種不適合大多數項目,所以足球不用第一種方法,繼續保持完全的市場化,(其實市場化和足協這個配置就是矛盾的)也要保持足協的結構,那真的只剩下規劃球員一招了,但是這招太騷了,完全看不到可持續性,而且也不能全都換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