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一個合夥人制加融資成功上市的案例

清王朝,一個合夥人制加融資成功上市的案例

清朝,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個朝代,清朝所有皇帝的上位史,戀愛八卦和朝堂權謀基本上都被電視劇演繹過一遍。由於這些清宮辮子戲的持續推廣和普及, 我們知道了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在皇帝面前說奴才罪該萬死:我們也大致能分清格格和前朝的公主是有區別的。

如果現在突然時空錯亂,所有人隨機穿越到不同朝代,我覺得穿越到清朝的人會比穿越到其他朝代的人,活下來的概率要高一萬倍。原因無他,細節熟悉耳!

關於清朝我想從總體上來說說我對清朝的印象:縱觀整個清朝,我覺得他很像是一家通過合夥人制度加槓桿融資,成功上市的公司。

首先,清朝主要的結構是以占人口少數的八旗滿族統治人數佔絕大多數的漢族。

滿清入關前,八旗人口滿打滿算不超過100萬,而明朝大概有1億人口,兩相對比在1:100左右。所以後金取代明朝建立統治全國的王朝,這在當初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估計皇太極在位時他也不敢這麼想,最現實的目標應該是佔據山海關外的中國北方,形成一個和中原漢族政權對立的割據政權。

但是形勢發展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明朝在李自成農民起義的衝擊下滅亡,新建立的大順王朝立足未穩,同時也沒有來得及整合明朝在長江以北的地盤和資源。匆忙之中又和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鬧翻,讓滿清撿了一個大漏。八旗軍入關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組成了當時最強大的部隊從此橫掃中原。

清朝能取得整個中國的統治權,是通過抓住一系列額外的助力的情況下,在合適的時機取得了一個完全超過自己實際控制力的結果,這相當於給自己原來的實力加了一個十倍的槓桿,來撬動一個比自己龐大得多的帝國。

那他們又是怎麼將這個通過做槓桿贏下的江山坐實呢?

滿清入主中原後,他面臨一個困境,就是滿族的人口太少了。如果將滿族人分散開去,那就像一把芝麻撒進沙堆裡,很快就會被同化,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這麼大的人口要管理,如果任由漢族人自己管自己的話,那很快也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他們採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來應對這個困境,主要說來就是合夥人制度。

首先,合夥人包括蒙古和西藏,將蒙古和西藏的地位抬上來高出漢人一頭,他們結成戰略同盟,聯合壓制漢人的反抗勢力。在清朝,蒙古滿族皇族互相通婚,有資格被封為親王。漢族除了最初封的吳三桂等三藩為王,但是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就再也沒有可能了。

其次,八旗子弟是創始人,是最重要的合夥人集團。

清王朝,一個合夥人制加融資成功上市的案例

他們將滿人作為一個具有徵服者特權的統治階層,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給完整的保護起來。

軍隊全部由滿人掌握,最精銳的八旗兵就不用說,綠營兵的將領也基本上由滿人把控,在加上派駐在各地的將軍,比如伊犁將軍,廣州將軍等,牢牢的將整個國家的軍隊抓在自己人手裡。

在政權方面,掌管地方實權的總督、巡撫基本上由滿族人擔任,就算偶爾有漢人擔任的地方,也會相應的設置滿族的官員進行牽制。在同級別下,滿族官員的地位比漢族高,這是一種不用明說的優勢。在中樞的重要官職,都基本上是由滿族人擔任,六部尚書侍郎同時配備滿族和漢族兩套班子,採取的是貼身盯防的戰術。

給八旗子弟每個人分30頃旗田,不用交賦稅,這樣基本保證了八旗子弟衣食無憂。

清朝早期的皇帝基本可以看做是八旗利益的代言人,誰在八旗中的實力最強,誰就當皇帝。早期出現的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也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到兩個旗的勢力,所以有實力能夠跟皇帝相抗衡。

這個狀況在康熙清除鰲拜之後,就慢慢扭轉過來了。雖然雍正年間還出現過“八旗議政”的事情,但是那個時候八旗已經被嚴重削弱,無力迴天了。

清王朝,一個合夥人制加融資成功上市的案例

清朝後來尊稱康熙為“聖祖”,是有原因的。他確實是有再造之功。康熙當政的時候,正好處於八旗從原來的部族武裝轉型到征服者,要管理一個大帝國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如果轉型不成功,滿清很有可能會在中原站不住腳,退回到關外。

當時傳統派的鰲拜想仍然沿襲以前八旗誰拳頭硬就誰做決定的思路,頻頻挑戰皇權,如果八旗不向中央集權的皇權轉型,是不可能對偌大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大帝國進行有效管理的。

另外由於原來八旗的權力設置,對漢族的“三藩”-雲貴的吳三桂,福建耿精忠和廣東尚可喜沒有辦法有效節制。雖然已經讓他們離開原來在北方的根據地,派駐到和原來相隔萬里的南方邊疆。但是他們手裡掌握的軍隊如果處置不好的話,終歸是個大雷。

同時清兵在江南推行的剃髮易服,犯下的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的滔天罪行,不可避免的在民間累積了深重的民怨。

三藩加上盤踞在臺灣的鄭氏家族,再加上江南地區民心可用,如果組織得法,“反清復明”還真的是有機會翻盤的。

清王朝,一個合夥人制加融資成功上市的案例

所以康熙誅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六下江南,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有效的穩固了清朝統治的基礎。如果說乾隆下江南是遊山玩水的話,康熙絕對不是,看看他做了些什麼是就知道了,他其實是去排雷的:

去揚州安撫民心,去山東拜孔子,去視察災情和考察水利。這些都是為了消除江南漢人對滿族統治的仇視心理。

康熙由於本人非常有才能而且在位時間也長,所以在他的統治期間,出色的完成了讓滿族從征服者到管理者的轉型,既加強了皇權,又讓漢族人接受了現實。

為了應付當初加槓桿融資上市而設計的合夥人制度,在公司效益好的上升期內還能維持住,但是到了走下坡路的時候,遇到突發狀況時,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清王朝,一個合夥人制加融資成功上市的案例

到了嘉慶年間由於帝國發展的動力降下來,隨後就頻繁的發生白蓮教等農民起義,後來的太平天國起義,滿清的八旗制已經頹勢盡顯,很顯然他們已經沒有辦法管理好這個國家了,所以不得不啟用漢人來參與到最高權力中來。

太平天國運動後,湘軍和淮軍的一大批將領登上了歷史舞臺,基本上開啟了漢人主導清朝政局的形勢,後來甚至出現了“東南互保”,這樣的地方漢族大員聯合起來直接撇開清朝皇帝和帝國主義簽訂條約的公然抗命行為。當然這個時候已經是清朝滅亡前夕,滿人大勢已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