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全部归国,这才是我们的榜样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留英小留学生的回国问题才浮出水面,国人才会惊讶,原来中国有这么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就留英小学生来讲,大多是将留学当作一块跳板,为移民做准备,留学变成了移民的一条途径庭。他们中很多人是已经没有国家概念了。

最初留学制度开始于19世纪中叶,是为了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而设立的。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1854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在他的努力下,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支持下,清政府又派出了120名留学生。当时留学生就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我国又选派了52名公派留学生。大家当时大家都很贫穷,国家统一配了一件大衣,两套西服。他们平均年龄在三四十岁了,但年龄并没有成为他们获取先进科学知识的障碍,所谓知耻者后勇。看到我们与先进国家差距后,他们不但未被吓倒,相反更加努力。领队的柳百成发现房东七八岁的儿子都在用电脑,意识到这是未来发展方向,便发奋学习电脑知识,有时是一个通宵,也有人问过他们是否学成后留在美国?当时中美差距绝对是大,是有绝对的诱惑力,大家选都选择了拒绝,后来这52人中有17人成了院院士,成为中国各领域领军人物。

无独有偶,钟南山院士是在1979年去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的,为了省钱,做了九天火车才到英国,当时每月国家给六英镑生活费,而理一发就是12英镑,所以只有自己解决理发问题了。即使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并没有阻碍钟老学习的热情。钟老以前学的是俄语,现在到了英国又要过英语关,他仅用半年时间就过了英语关。大家一定还还记得今年二月份钟院士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全程用英语流利的英语,是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由于成绩优秀,教授当教授当时也挽留了他,但钟老谢觉因为他清楚祖国人民更需要他。

正如已调任太原太原理工大学的郑强书记批判的,科技咋能无过界呢?我们要感谢那些没有贪图享乐,把青春与知识献给国家建设的归国留学生们。他们的努力使我们更加强大,更加健康。

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全部归国,这才是我们的榜样


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全部归国,这才是我们的榜样


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全部归国,这才是我们的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