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没结束,就让社区人员签放弃防疫补助承诺书,合适吗?

随性日常


每个人其实都是抗疫的一线,都为抗疫做了贡献。但贡献程度肯定不一样,就连医院工作人员也不是全员算作抗疫一线,社区的一线人员承受的风险和做出的贡献其实低了很多。在国家和各行各业都承受巨大损失的情况,社区的人员还多挣补贴,也有些不合适。


Phil8888


在我看来如果承诺书写于新型冠状病毒多的地区,而社区工作者长期接触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再让他们写承诺书,就有点儿太没人情味了。

而对于一些地区的一线工作者,他们任劳任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实现了本地区0风险,低隐患,就算对一线工作者没有补助,那也不至于让签所谓的承诺书,很多事说清楚就好。

风险较小领域一线的工作者们,也明白国家的重点扶持资金,捐款都会倾向于重灾区,他们这里也没有过多想抢国家资源。

如果不发补助,说清楚原因就行了,基于这种情况还让写承诺书,就有点显得强人所难,让人心情不快。

对于写承诺书不快心情,我非常理解。虽然本地区确诊病例少,风险低,但风雨来雨里去,摸排,整改,落实,维修,哪样工作都没少做,不给就算了,还写什么承诺书,无语。

如果在当地确实国家有疫情的防控补贴,那就应该对有编制没有编制的人,一视同仁,不能因为社区工作没有编制,就不发放补贴。

因为大家看重的并不是这几百块钱,而是自己付出后,社会给予一定的认可与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的鼓励社区工作者抗疫人员的决心。

所以一个地区,要不要给,给多少,给的范围,都需要认真研究决定,不能让每一个付出过劳动的人,寒心。

也不能让任何别有用心的人挪用,截流专项资金,对待这种情况,有关部门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查处,监督使用力度,保障钱用到位,人民满意。

大家觉得呢?


小凌子悟职场


现在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了解

1.到底有没有防疫补助?有多少补助?

2.划拨下来的防疫补助够不够给大家发的?不足的部分有多少?需要让很多人签协议放弃补助吗?

3.这笔补助确实发到了应该领补助的人手上了吗?有没有被挪用甚至贪污?

4.领补助的人都有谁?有没有管发放补助的人的亲戚朋友?或者干脆就是个人名,查无此人?

如果以上问题得到圆满答复,那补助发不发就没什么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