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不缺人才,缺的是激勵機制,附方案

文:績效策略/ 個人號:HCJXHB

私信“績效”二字,獲取1小時的員工績效考核視頻!

某公司行政部王經理2018年工資6000元/月,王經理做事兢兢業業。老闆很喜歡,覺得王經理很優秀,開會經常誇獎王經理。年底到了,王經理和老闆說要加工資,要求加到7000元/月。

老闆心裡不是很樂意,但覺得王經理很優秀,怕人才流失了,就勉強答應了。2019年,老闆給王經理加了1000元/月,王經理很開心。工作是一如既往的兢兢業業,但這時老闆看王經理眼光就不一樣了,覺得王經理不行,經常批評王經理。

王經理的困惑:

我還是和以前一樣努力工作,為什麼老闆對我的態度截然不同了。

老闆的心聲:

你去年就這麼幹的,現在我給你7000塊,你還給我幹6000塊的活。

中小企業不缺人才,缺的是激勵機制,附方案

【總結】

增加工資而沒有增加工作價值,人才就從企業的資本變成了成本,沒有企業喜歡給自己增加成本。

如果人才是成本:企業將為滿足人才需求,付出越來越高的固定成本,承擔人才不增值而帶來成本持續累加的負擔。

如果人才是資本:企業就必須轉變人才的角色,改變人才的驅動模式,讓人才參與經營,承擔經營責任、分享經營成果。

這些其實都是企業採用相對固定工資的結果,固定工資加薪,只會增加企業固定性成本。企業主動為員工加薪的意願低,員工固定薪資水平越高,創造力就會降得越低。

中小企業不缺人才,缺的是激勵機制,附方案

傳統的薪酬模式在逼走優秀的人才,留下"混日子"的員工

1.固定薪資

對員工來說,

就算我這個月乾的活再多,創造的價值再高,我也只能拿到固定的薪酬。而那些偷懶的員工也跟我拿的一樣,那我乾的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在別的地方我能獲得更高的薪資,那我還留在這裡幹嘛呢?

對企業來說,

不管員工是否為企業創造了價值,企業都需要支付一筆固定的費用,所以企業只能寄希望於員工的責任感,而人性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此外,隨著物價上漲及市場環境影響,這項固定成本只會越來越高,如果企業不能激勵員工創造更多的價值,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所以,在固定薪資的模式下,員工賺不到錢,企業利潤上不去,這是一種雙輸的局面。

中小企業不缺人才,缺的是激勵機制,附方案

2.底薪+提成

這種模式下,員工的薪資通常只與銷售額掛鉤,而與企業利潤密切相關的成本、費用員工不會在意;

如果由於市場的原因公司銷售額受到影響,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一旦別的公司開出更高的底薪,可能只是多個幾百塊,員工也會很容易就離職。

中小企業不缺人才,缺的是激勵機制,附方案

那麼,什麼樣的薪酬模式才能最大限度激勵人才,讓員工主動拼命幹呢?

1、給員工更多增加收入的渠道和機會,讓員工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取高薪

2、將員工的薪酬與價值融合,員工創造的價值越多,拿到的薪酬越多。

3、將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企業利潤越高,員工工資越高。

中小企業不缺人才,缺的是激勵機制,附方案

這裡,給大家分享員工薪資越高企業成本越低的薪酬模式,大家可以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採用

案例:為什麼一個生產經理也會關心公司的利潤

在很多企業,生產經理要想獲得加薪,只能在企業熬到一定資歷之後再去找老闆申請。那麼,平時的工作做的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他只要不出錯就可以。

但老闆們捫心自問,你的生產經理真的沒有辦法再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了嗎?

如果是採用KSF模式,他的工作狀態就會不一樣了。

中小企業不缺人才,缺的是激勵機制,附方案

首先,他的加薪的方式8種:

毛利潤、總產值、費用率等等,只要有一項做的更好,就可以獲得加薪。那他還有道理不去做嗎?

而對於企業來說,這些指標都是可以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所以即使給他加薪也不會增加企業成本

其次,生產經理加薪是有條件的

平衡點就是他加薪的條件。

但是不同於別的績效考核的是,這個平衡點對他來說是不難達到的,只要稍微再努力一點點就可以加薪,那他自然會願意去做。

中小企業不缺人才,缺的是激勵機制,附方案

最後,加薪的標準和方式都是明確可衡量的

比如,總工藝毛利潤每多10000,獎勵31元,沒少10000,少發25元

部門費用率每降低0.02%,獎勵2.3元,每上升0.02%,少發2.3元

生產經理可以很清晰的算出我可以賺多少錢,工作起來也會更有動力。

總結:

作為老闆,一定不能想著去監督員工或是代替員工工作,而是要學會運用激勵機制,讓企業自行運轉,讓員工自願自發的去拼命幹,這樣,企業才會越做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