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質量換規模 大發地產妄談千億目標

大發地產,幹了20年了,銷售額僅為210.17億元。

已出道23年的大發地產,就像一個怎麼努力都紅不起來的藝人,始終擠不進一線。回看差不多時間出道的龍湖、禹洲、龍光,甚至是比它晚出道的新力,正榮都早已位列中國房地產50強內,而大發地產還一直在生存線上下徘徊。

從2019年大發地產發佈的財報數據來看,銷售金額、收益、毛利率都顯示大幅上漲,但是距離2018年立下的3000億flag還相差甚遠,甚至可以說是距離懸殊。雖然2019年財報顯示淨資產負債率下降了29.4%,但回看2015-2019上半年,大發地產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96.5%、150%、269.8%、107.2%、132.5%,波動幅度非常大。

面對這樣高增長的業績報告,市場投資者也並不買單,自2月份開始,大發地產股價也有一波明顯下跌,或許市場的反應也是對公司財務的存疑。

大發地產究竟是生不逢時?命運不濟?還是自食其果?

打開大發地產官網,“悅居生活服務商”、“情景地產”等字眼引入眼簾,然而近年來,大發地產質量問題頻出,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多個城市因房屋質量問題而引爆大規模維權事件,也是一點都沒閒著。

去年7月,上海青浦大發融悅華庭電梯口大理石“從天而降”,外立面牆體脫落引發輿論批評。

掉大理石的地方就在電梯口,幸虧當時已是深夜沒有居民路過,否則後果不堪想象。充滿後怕的業主們稱這個不是“安全通道”,而是“危險通道”。除此之外,大發融悅華庭的小區19號樓西側外立面,外牆體已經脫落了至少百分之五十,還有三四棟樓也出現過牆面鼓起或者裂痕和部分材料脫落。

犧牲質量換規模 大發地產妄談千億目標

去年10月,溫州大發凱旋門拉橫幅控訴大發: 入戶花園和戶型圖不一致;開發商為省錢,使用最低檔次的電梯,樣板間與交付實景不相符;承諾的學區未實現。今年年初,溫州大發都會道1號業主也曾集體投訴大發地產虛假宣傳,樓棟間距與沙盤展示比例不符,陽光日照得不到保障;輕軌噪音超標,嚴重擾民。

眾所周知,房地產開發企業,最忌諱的就是“求快”,激進拿地、高息融資、不重視產品質量,都會給房企帶來巨大的隱患。而擅改規劃,虛假宣傳、以次充好是大發地產各地項目上,始終擺脫不了的關鍵詞,不僅對品牌造成了嚴重影響,也讓人不禁唏噓,以這樣的質量,談何四年內完成3000億的目標?

然而,也恰恰正是因為3000億的銷售目標,使得大發地產“急功近利”。

近一年多,大發地產高管人事變動頻繁,抱團、融資、拿地,管理團隊變動劇烈。同時,為了衝刺規模,大發地產正在加速拿地。

2019年,大發地產新增地塊25宗,建築面積約131.4萬平方米,總價144.4億元,拿地金額是去年的近10倍。提速意圖十分明顯。

2019年至2021年,被稱為房企有息負債償債高峰。市場環境難言樂觀,房企資金鍊均面臨大考,細品一下,大發地產未來的打算。

這對於一家銷售額還只是百億的房企而言,3000億銷售目標無疑是瘋狂的想法且狂奔的基礎也並不牢靠。一方面是高溢價的土地成本對未來公司發展存在較大盈利難題,尤其在房地產調控仍然偏緊的後黃金時代;另一方面是全國佈局所需要的人才梯隊建設、資金管控能力以及住宅或商業領域的獨特性,大發也不具備。

來自克而瑞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大發地產的操盤金額為145億,行業排名已經到了128位。排名沒有上升,反而下滑,這無疑是巨大的尷尬。

一個20餘年的老房企,遲遲進不了一線品牌,在巨大的擴張野心和強烈的資金需求下,原本可以精細開發樹立口碑的大發,卻選擇了忽視購房者利益,為了“大發”而一路狂奔,僅從展現的問題看,這種口碑、公信力就差點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