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三皇五帝”和先秦時期的“姓”和“氏”——阿杜讀《史記》

咱們小時候學歷史,背朝代歌時通常第一句就是“三皇五帝始”,三皇通常指的是: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是“五帝”前中華大地上的三個傳說政權,是指引華夏先民由“蠻荒”走向文明的先驅者。“五帝”到底是哪“五帝”,史學界多有爭執,我這裡以《史記》“五帝本紀”為準,即:黃帝軒轅,帝顓頊高陽,帝嚳高辛,唐堯,虞舜。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如今華夏大地上盡是其子孫後裔。《史記》記載:“皇帝二十五子,其”,也就是說,皇帝生了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個人獲得姓氏。我認為這裡的“姓”其實就是“氏”。先秦時期“姓”“氏”是分開的,通過“姓”可以追溯其祖宗來源;“氏”用於區分子孫各分支;“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但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連年戰爭社會秩序混亂,“禮崩樂壞”,“姓”“氏”慢慢混淆了,到了秦漢時期姓氏更是分不清了,所以太史公所說的“得姓者十四人”其實就是“氏”。


閒談“三皇五帝”和先秦時期的“姓”和“氏”——阿杜讀《史記》

閒談“三皇五帝”和先秦時期的“姓”和“氏”——阿杜讀《史記》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