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阮玲玉是我國無聲電影時期的影星之一,她的作品和表演可以代表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可惜這樣一個表演出眾,長相貌美的人卻在25歲時香消玉殞了,她一共有29部作品。

阮玲玉的一生可以用“悲情”兩個字來形容。

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01.百年影后,錯愛一生

不斷吸血的張達民

阮玲玉出生於上海,原名阮鳳根,阮玉英。父親是一名工人,在她6歲時病逝,母親為了生計,帶著她去了上海的大戶張家做傭人,阮玲玉的初戀,便是張家的四少爺張達民。

張達民是一個紈絝子弟,與阮玲玉同居後就露出了真面目,他不求上進、花天酒地、賭博、抽鴉片,經常夜不歸宿。

迫於生計的阮玲玉在張達民的大哥張慧衝的引薦下進入了演藝圈,後來她的名氣越來越大。

而張達民一直將阮玲玉當成搖錢樹,不斷拿她的錢在外肆意揮霍,阮玲玉因張達民有恩與她,曾苦口婆心勸他浪子回頭,但張達民不為所動。

阮玲玉事業遭遇危機時,既要承受無戲可接的壓力,又要揹負張達民欠下的百元賭債,1928年的一天,她吞下一大把安眠藥意圖自盡。

後被救回來的她重新振作,加入了新公司,便一連獲得多部主演的機會,順利逆風翻盤。

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玩弄女性的唐季珊

後來阮玲玉在工認識了茶葉富商唐季珊,此時的阮玲玉對張達民已是心灰意冷,正值感情空窗期的她,很快便陷入了唐季珊的愛情陷阱中。

在唐季珊的鼓動下,阮玲玉與張達民協議離婚,張達民的離婚條件是阮玲玉每個月要貼他一百元,貼足兩年。阮玲玉同意了他的條件。

可是被阮玲玉視為良人的唐季珊也很快暴露了真面目,他是有婦之夫,還不斷的在外面沾花惹草,女星張織雲便是他玩弄的女人之一,後又出軌歌舞明星梁賽珍,之後他還經常打罵阮玲玉。

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兩任男友同時將阮玲玉逼上絕路

張達民丟了工作後,將阮玲玉視為救命稻草,三天兩頭上門索要錢財。阮玲玉每次都是用錢來息事寧人,唐季雖反對,卻不說張達民,而是將所有的怨氣與怒氣撒到阮玲玉身上。

當張達民再一次向阮玲玉索要四千元時,阮玲玉仍想要息事寧人,這一次唐季珊得知後大發雷霆並要與張達民對抗到底。

陳達民先是以“竊取財務、侵佔衣物”為由狀告阮玲玉與唐季珊,而唐季珊也不甘示弱的以“虛構事實,妨害名譽”狀告張達民。後張達民又以侵佔罪、偽造證書罪、妨害家庭罪以及通姦罪等狀告阮玲玉與唐季珊。

兩個人你來我往,頓時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阮玲玉明白,兩個男人打官司,陷入輿論漩渦中心的必定是她自己,最後不堪重負的她選擇在開庭前三八婦女節這天服下3瓶安眠藥自殺,年齡定格在25歲。

人生如戲,阮玲玉的這一生終究是所託非良人。

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02.為何會一錯再錯

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這要從她的原生家庭說起。

父親早逝,她的童年是缺乏父愛的。而且母親整天忙於操持生計,無暇時常陪伴她,小時候的她是在孤獨中長大的,這也養成了她自卑孤僻的性格。

母親為阮玲玉求來上學的機會,在她正式入學前,母親語重心長地告訴女兒,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傭人之女的身份。那將是“不能見人”的難言之隱。

就是這一番囑咐,竟成為了阮玲玉一生的桎梏。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阮玲玉是傭人之女的消息傳開,從前那些只敢在暗處的流言蜚語,如利劍般刺向她。

張達民正是抓住了阮玲玉從小缺乏父愛,在學校又被看不起這兩點,才輕易將她攻下。

張達民接近阮玉玲本就是別有用心,他只是看上了她的美貌,得到她之後便暴露本性。

在與張達民多年的拉扯之中,阮玲玉一次又一次的妥協,雖然她在事業上很成功,但缺愛的的阮玲玉是更看重家庭的,比起事業如日中天,她更想有一個堅實的臂膀,使她免受飄零,為她遮風擋雨。

正是這樣的心理,才會使她在感情中一次次妥協,一次次退讓。痴情如她,並不明白在感情中毫無底線的妥協與退讓,挽不回浪子,只能感動她自己。

包括遇到唐季珊也是如此,極易在愛情中迷失的阮玲玉,分辨不出唐季珊是一個像西門慶一樣風流的人,所以才輕易陷入他設計好的愛情陷阱裡,在沒有充分了解唐季珊的情況下便草率的選擇與其在一起。

即便後來在張織雲的提醒下知道唐季珊是有婦之夫,不是好男人,但當局者迷的她依舊義無反顧的跳入情感的火坑。

在她與唐季珊的感情貌合神離時,她對唐季珊仍一直抱有幻想,幻想著他有一天會懂得她的好,珍惜她的情,可換來的是唐季珊的變本加厲。

更令人痛心的是在阮玲玉自殺後,唐季珊顧及自己的聲譽,拒絕就近送醫,導致她錯失搶救時機,之後唐季珊還著急偽造阮玲玉的遺書,寫下“人言可畏”四字,企圖把她的死推向社會,擺脫自己的責任,維護自己的聲譽。

阮玲玉在十五六歲的年紀,不能慧眼識人,輕易被迷惑,愛上張達民是無可避免的事,可選擇唐季珊真的不應該,在已經遇到一個非良人後,她還是飛蛾撲火一般執迷不悟,難免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甚至,阮玲玉還曾寄希望於有婦之夫蔡楚生,但蔡楚生最終顧忌家庭與名譽,選擇了放手。

從這就可以看出阮玲玉眼中的“良人”不過是對自己好的人,不然,就憑“有婦之夫”這一點,阮玲玉就應該止步於最初。

阮玲玉為何一生盡遇非良人,其實可用她曾說過的一句話來解釋:

“我太弱,我這個人經不起別人對我好。要是有人對我好,我也真的會瘋了似的愛他!”

正是因為從小缺少愛,才經不起別人的示愛。

阮玲玉的一生都被自卑束縛、個人思想比較極端和敏感,所以才會被情愛糾紛逼上絕路。她的死可以用“糾纏於前任,死亡於現任,懦弱於自身”來概括。

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03.將幸福寄託在自己身上,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對於女人來說,人生從來都不是單選題,男人也不是必選項,愛情不是雪中送碳,而是錦上添花,把幸福寄託在自己的身上,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跳出原生家庭的泥淖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是自己前半生的宿命,而後半生的命運仍然掌握在自己手裡。

說到命運,不得不提到從青樓女子到商業大亨的奇女子董竹君。

董竹君13歲那年父親病重,被家裡以三百大洋抵押給青樓,賣藝不賣身。

後遇上夏之時,兩人暗生情愫,夏之時要為她贖身但被她拒絕了,她說自己想辦法逃出來,而不是被他用錢買來的。因為她不想因為這個導致日後夫妻關係不平等。

婚後的董竹君在相夫教子的同時不斷的讀書提升自己。之前夏家人一直介懷她是青樓女子出身,但她憑著自己的治家的才幹逐漸得到夏家人的認可與尊重。

後來夏之時被解除軍權,變得意志消沉,自暴自棄,染上賭博、抽菸、喝酒、吸鴉片的惡習,而且還經常對董竹君發脾氣、家暴,董竹君無奈提出了離婚,帶著4個女兒離開了夏家。

董竹君帶著女兒們獨自在上海闖蕩,為了女兒們能接受高等教育,她窮困的靠典當衣物度日,但她也未向命運屈服。

後來她通過募資與借款湊夠資金,開了錦江菜館,事業蒸蒸日上。

董竹君晚年時說道:我從不因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動搖信念,不因年邁而放慢腳步。

正是董竹君不屈服於命運,時刻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才跳出了原生家庭的宿命,才成就了她的傳奇人生。

原生家庭的不幸不應該是我們拒絕努力與成長的理由,只有拿出勇氣面對內心的黑暗和空洞,認真的療愈和成長,命運才會給你翻盤的機會。

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經濟獨立,更要精神獨立

阮玲玉曆經兩個非良人,雖然吸取了教訓,但卻沒找到問題的根源,對於她,問題的根源不是初戀的貪婪,情人的狡詐,而是自己的脆弱和過度依賴。她缺的是獨立精神。

一個人要想獲得幸福,除了經濟獨立,更要精神獨立。

林徽因身上有著中國傳統女性所稀有的獨立精神和現代氣質,她追求婚姻自由,不願被封建禮教所束縛,她內心有想要追求的自由人生。

在遇到徐志摩時,理智如她,對於不恰當的人,該剋制的,一生不越雷池。徐志摩不是一個合適過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子的人,所以林徽因拒絕了他。

而關於林徽因與梁思成婚後愛上金嶽霖的說法,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梁思成、林徽因、與我》這本著作裡寫到的,我們不去多談。

可以肯定的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一對深情的伉儷,林徽因在感情中始終沒有迷失自己。

在事業上她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並在這方面獲得巨大的學術成就,她是傑出的建築師,還是詩人和作家。

正因為林徽因是一個精神人格獨立的人,所以她才能獲得愛情與事業的雙豐收。

精神獨立的人,才能以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婚姻與生活,獲取穩穩的幸福。

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及時止損,是另一種重生

遇到非良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及時止損,阮玲玉的悲劇就在於她不懂及時止損。

相對於這一點,同是民國影后的胡蝶在面對非良人及時止損的做法更值得我們學習。

胡蝶不計得失,幫助初戀情人林雪懷開百貨商店,買小轎車給他,然而林雪懷不僅賠光了資本,還染上了賭博和泡舞廳的惡習,拿著胡蝶拼命拍片的血汗錢到處風流快活。

當時的胡蝶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況且與林雪懷還有世人皆知的一紙婚約,但她還是果斷的揮劍斬情絲,“蝶雪解約案”整整持續了一年時間才終盤,經過各種炒作,純情可愛冰雪聰明的胡蝶不復存在,胡蝶在事業上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好在她性格堅韌,遇事看的開,她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磨鍊,走出了陰影,她變得更加成熟和理智,事業也,也終於遇上她的真命天子潘有聲,兩人患難與共,歷經滄桑直至生命終結。

人生遇到不好的人,不堪的感情,哪怕是割肉止損,斷臂自救,也不要任其發展,任其完全吞噬自己。

默片影后阮玲玉,為何會屢次所託非良人,將自己逼上絕路?

人的一生總是要遭遇很多的磨難,但大部分時候都只能靠自己挺過來,唯有自救,才能真正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