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導語:我國國代皇權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任何人成為皇帝的阻礙都會被除掉,因此有很多人都會死於皇帝的各種密謀和誣陷之下。長久以往無論是大臣還是皇帝兒子、兄弟都會小心翼翼的做事情,生怕做了什麼觸怒龍顏的事情。

許多功勞頗高的文臣,都及時告老還鄉。戰場上立功較多的武將,也都在其名聲最為鼎旺的時候解甲歸田。他們的做法都是為了逃避功高震主引起的殺頭之禍,但是逃避只是一種比較低端的做法,很多人用高超的做法既讓皇帝消除對自己的顧慮又讓自己的官位爵位得以保留。

一、頭在頸上掛,髒水身上潑的蕭何

1、政治、軍事、用人皆為上乘的蕭何

蕭何原本在秦朝時期只是沛縣的一個獄使,由於秦朝皇帝殘暴的壓迫行為,使得百姓揭竿而起,此時劉邦、項羽等人紛紛組建自己的軍隊對抗秦軍,而蕭何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劉邦的軍隊。一方面是腐朽破敗的秦國,另一方面是眾望所歸的起義軍,劉邦在蕭何的輔佐之下很快就成為了一大勢力,並最終佔領了咸陽城。

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蕭何肖像

劉邦的行為讓項羽感覺到憤怒,楚漢戰爭也因此而爆發。此時的蕭何接手了秦朝時期的律例對其進行改革,並從秦朝留下的地圖當中找到了許多險要的地勢,這些行為成為了劉邦戰勝項羽的一大資本。在戰爭當中劉邦將後方的一切政務全部交給了蕭何,蕭何也不負重望不僅僅將後方的防禦打造的銅牆鐵壁一般,同時源源不斷將物資供給給前線士兵,解決了持續戰爭最大的糧食困擾,也在蕭何的多次幫助之下,劉邦才能夠消滅項羽,建立漢朝。

在人才的鑑定方面蕭何也是十分有竟然不僅僅是跟隨了出身卑微的劉邦,同時體現在眾人所知的月下追韓信,蕭何的多次舉薦將不少人才送到了劉邦的身邊。如果說歷史重演的話,蕭何做了漢朝的君王功績應該絲毫不比劉邦差。

2、劉邦的猜疑讓蕭何不得不自潑髒水

(1)功高震主幸得良人指點方向

在劉邦出戰的時候,蕭何為了將軍餉籌集到,不僅僅努力與人們合作,同時將自己的財產全部拿出來捐給國家,這種行為讓他深受百姓的愛戴。劉邦的猜疑也是這個時候開始展現出來,要知道蕭何本身具有皇帝的優秀品質,同時有深受百姓愛戴,那麼他若是造反成功率會很高,因此為了試探蕭何的想法,劉邦曾多次排出使者進行試探。

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召平與蕭何談從惡之事劇照

蕭何也是一個老實人,一心一意的忙於政務,完全沒有發現自己的行為已經達到了功高震主的情況,面對使者來訪的越發頻繁,他也很是迷茫。最終召平對蕭何說:"這是因為你已經成為了皇帝的敵人,現在的你民心所向,後方又全權歸於你的通知,劉邦這樣做是怕你威望過高搶了他的江山。"

(2)自潑髒水終得君臣和諧

為了讓劉邦消除對自己的顧慮,蕭何聽從了門客的意見,開始以腐敗的姿態展現於世人面前,他先是用強買強賣的手段低價買了一些人的土地,百姓看到自己的利益受損自然就開始對蕭何的態度發生改變,百姓從一片歡呼聲逐漸轉變為一片咒罵聲。

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蕭何貪汙後向劉邦請罪

這個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劉邦那裡,劉邦不僅不惱火反而有些高興,他應該是心想這下我可算抓到你的把柄了,你的名聲已經壞了對我的江山已經不能構成威脅。劉邦也因此放下心來全心的投入在戰爭當中。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他面對大臣的貪贓都是在一定程度可以容忍的,小貪小汙不僅不會給國家帶來危害還能夠讓皇帝安心。皇帝只會擔心那種讓百姓誇讚的大臣,這種大臣要麼是一心為國,要麼是有更大的企圖,為了自己的皇位皇帝更願意去相信他們是有更大的企圖。

二、禽獸這個貶義詞成為李愔保命的稻草

1、李愔的身份

在隋朝之後便是李世民的唐朝,李世民娶了楊氏,二人生下了兩個孩子,將他們分別起名為李愔和李恪。生在帝王之家他們的民運早已經不能夠受到自己的控制,況且他們的母親還是隋朝的前國公主,因此從現實的角度上出發,二者是最沒有權利繼承李世民的皇位的。

2、出行打獵故意踩踏莊稼只為求得罵名

要知道古代為了爭奪皇位在皇族內部發生兄弟相殘的事情實在太多,雖然說有很多皇子、親王對皇位並無想法,但是都被對皇位覬覦的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因此那些無意爭奪皇位很多人都被誤殺,李愔早早的就知道了,因此李愔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自救之路。李恪由於沒有提早尋求出路於是在李治登基以後便以謀逆的罪名處死了。

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李世民教訓李愔

在李世民還在位的時候,李愔像李世民一樣常常出去打獵,但是李愔打獵卻總是能踩踏莊稼。起初老百姓去找官府,官府也只是對李愔進行了口頭警告,隨著次數的增多,官府無奈只得上報,這個事情傳到了李世民的耳朵裡,李世民也下詔書告知李愔要體諒民生愛護百姓。

不過心裡想著如何敗壞名聲保命的李愔怎麼可能就此收手呢,他執意繼續打獵踩踏百姓莊稼,李世民聽後十分氣憤,於是就曾說出:"禽獸擾於民,愔曾不如也",意思是李愔還不如禽獸。

3、聲名狼藉讓其終的全身而退

在李治登基以後,先是處死了很多敵對勢力,後來有栽贓陷害一些大臣,李愔在李恪謀反罪名的連帶下削去了職位,不過這不僅僅沒有成為李愔不開心的事情,反而讓他極為開心,因為終於可以安心的活著了。

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馬匹踩踏農田

此後李治又認為讓一個皇族當平民多少有些不適合,於是李治又將李愔給叫了回來,隨便封了個王。為了繼續謀求生存,他只好故技重施,李治看到自己的這個哥哥還是如此的禽獸便放下心來,不再為難於他,李愔最終才能善終。

三、弘晝為了活著以活喪消除皇帝的顧慮

1、弘時一心想爭王位沒想到其父親心中早有人選

弘曆、弘時和弘晝都是雍正皇帝的兒子,當時的雍正比較偏愛於弘曆,因此有心立弘曆為太子。看清局面的弘晝早早的就採用了自己方法保命,但是弘時則不這麼認為,他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有機會去競爭太子的職位。

原因一他是雍正的長子,古代講究的是嫡長繼承的制度,由於雍正沒有嫡子,那麼長子應該是最容易成為皇帝的人。原因二弘時本身家境地位較高,在皇宮父親都是皇帝,但是母親就不同了,弘時的母親是雍正的側福晉

,其地位比其他的妃子都要高,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給他了巨大的底氣讓其去競爭皇位殊不知雍正心中早已是認可了弘曆。

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愛新覺羅*弘時畫像

既然得知弘時有著搶奪皇位的心思,雍正便開始以各種方法打壓弘時,不僅僅將其渡給罪臣還將其祖父的地位給削掉,雍正已經擺明了自己的意思,弘時這時候也感受到了他父皇並不想讓他當皇帝,回想起之前的種種爭帝行為,這讓弘時感到無比的後怕。雖然弘時並沒有被雍正親手殺死,

但是最終卻在一系列的逼迫下活活逼死了。

2、多次活喪表明其心終得以存

弘晝他早就將局勢看的十分清楚,在其十七歲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置辦喪事,當時的古人都會在生前做喪事為的就是讓閻王爺以為他死了,讓他在陽間多活幾年。年僅十七歲的弘晝這麼做,顯然是給雍正看的。雖然這種做法讓弘晝成為了眾人的笑柄,但是卻讓雍正明白了弘晝的想法,因此在為弘曆成為皇帝清掃道路的途中,雍正並未將弘晝清除。

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和恭親王弘晝畫像

說了這麼多其實弘曆就是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在弘曆成為皇帝之後,弘晝依舊是隔三差五的出個喪,這種笑柄和不務正業的行為,讓弘曆覺得弘晝對他並無威脅,因此也將其十分善待,最終弘曆和弘晝以一種微妙的形式繼續生活。

四、皇帝因猜忌而胡亂殺人也並非全是其本心

帝王對自己的江山無比在乎,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換做是你,你的利益受到侵害,你也會想辦法去規避這些風險,對於皇帝而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將這些產生風險的人除掉,以此永絕後患,但是皇帝所殺之人只有極少的部分是有謀逆之心的臣子,大多數都是無辜的臣子,到底是為何皇帝寧可錯殺一千不願少殺一人呢?這其實跟除了自己的王位以外還有其他的關係。

即便再賢明的君主都會因為猜忌而殺錯人,他們內心中有自己的一套評估方案,再加上朝中佞臣的添油加醋,很容易就將忠臣誤殺,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君臣之間建立起一種默契,也就是所謂臣子不應該十分完美,應該存在一些缺漏,臣子不應該獲得百姓的諸多讚歎,這都是臣子給皇帝表示安全的一個信號。雖然皇帝會因此而制裁這些臣子,但終究不會成為殺頭之禍。

須以汙名掛其身,方以存留終善首,以百態之姿乞君之憐情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皇帝的錯殺一千實際上也是另一個角度上照顧天下人,要知道一旦出現叛軍自然會打仗,無論是戰勝和戰敗,最終身處水火之中的仍然是百姓,如果能從根源處將這種可能滅殺掉,那麼殺一人而錯殺千人這種罵名揹負又如何,所以總的來想我們一直認為皇帝亂殺無辜是一種暴君行為,實際上可能也是皇帝的一種難言之隱。

結語:古代君臣之間的猜忌很早就開始了,趙國的廉頗、藺相如,秦朝的王翦等等,他們有最終得善果的,有最終冤枉致死的,但論其根本終究還是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如果像三國時期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劉備曾對諸葛亮說如果新皇帝不行他就可以廢掉皇帝自立為王,這種話對於一個想要將龍脈繼承的皇帝來說是多麼難說出口,但也就是這樣讓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依然全心全力的輔佐。

那些聽從小人讒言錯殺忠臣的皇帝,最終不僅落得罵名,同時也還得自己朝代覆滅。我認為君臣之間的和睦最重要的在於溝通,古代臣子和君王之間的溝通實在是太少,伴君如伴虎的思想模式在古代太過於恐怖,如果皇帝能夠放下其威嚴與臣子傾心交之,應該就能夠分辨出奸、忠之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