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IPO节奏和规模监管在艰难寻找一个投融资平衡点

管理层在IPO节奏融资规模和投资回报之间寻找一个艰难的平衡。

IPO节奏融资规模在欧美股市不是一个问题,可是在A股就是一个争议十几年的大问题,尤其是弱势环境下,IPO更容易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就IPO而言,市场争论不休的问题是究竟会不会影响股市走势,专家、媒体和监管大部分认为IPO不会影响市场走势,甚至有声音认为IPO越多,市场迎来可投资的新公司越多,市场走势越好,可投资者并不那么认为,尤其是市场走势较为疲软的时期,投资者对IPO节奏和融资规模更为敏感,对于超出市场预期的IPO节奏和融资规模就会质疑为圈钱,从而选择抛售股票离场,导致股市调整时间和空间拉长。因此管理层有的时候也会显得十分的无奈,市场需要加码IPO,可投资者并不买债。

新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部分中断,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我国经济虽然韧性相对较好,但下行压力也在逐渐增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的繁重和迫切,资本市场枢纽地位更加突出,资本市场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平台,一方面资本市场需要稳定运行稳定信心,并带给投资者一定的收益,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增长,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需要承担更多的支持实体经济重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经济转型和经济创新,融资和投资者诉求之间就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这就回到问题的开始,IPO会不会影响市场走势,从管理层来看,担忧心态并不是没有,但迫于经济形势和IPO堰塞湖高悬,适度加快IPO成为一个选择,因此最近IPO在悄悄提速,是不是存在测试市场最高可接受程度,我们无从知道,就不能做评价,上周核发了5家IPO,安排了7家IPO申购,从周末一些反应来看,市场忧虑加重,认为本周走势难以乐观,因此媒体出面澄清,希望缓解 市场的忧虑情绪,不要影响市场走势,出现非理性的波动。

主流证券媒体发布一条新闻,监管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发行节奏,适当加大支持企业融资力度,但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持续明确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稳定。

非常明显,证监会强调不会大跃进式扩容,目的就是给市场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不要抛售股票,证监会会考虑投资者感受和市场承接力,不会滥发IPO。

但另一方面证监会承认,在维护市场基本稳定运行基础上,继续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每周核发一定数量的IPO批文。既不因各种因素暂停IPO发行,也不因各种因素降低把关质量,助力企业解决较为迫切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发挥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的作用。目前市场部分公司资金短缺问题存在,亟待资本市场支持获得发展资金。

我是一直反对IPO暂停的,但也反对IPO大跃进式扩容,说实在话,常态化让我很难准确把握,何为常态化,没有一个标准,投资者无所适从,历史上一周十家也是常态化,一周两家也是常态化,现在一周七家也是常态化。这种节奏巨大波动,很难有稳定的预期,对未来的走势缺少一个良好的稳定预期,对未来走势充满不确定性。

证监会这一澄清显示一种监管微妙的心态,既要IPO最大化,让资本市场最大化支持实体经济,也不希望IPO带来市场的下跌,在寻找一个投融资平衡点,持续明确市场预期成为最佳选项,可是一句IPO常态化,有点含糊不清,投资者会彻底释怀吗?从周一走势看,恐怕没有释怀,那么是不是可以给出一个范围,让投资者心里有一个定数,我是认可每周2-4家IPO为宜,太少,经济下行压力下,资本市场支持力度不够,太多,引发投资者抵触情绪,带来股市下跌,社会财富增发,不利于促进消费增长,也是得不偿失。

美联储前主席格里斯潘管理股市的经验就是给市场一个稳定预期,既然证监会也认为要给市场一个稳定预期,不妨设定一个IPO的量化范围。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