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凡事必有緣起。

數年前,有某些日本學者曾妄言:

中國境內已經沒有唐代木結構建築,

要看原汁原味的唐代木質結構建築,

必須到日本奈良和京都市,

只有這裡才有大唐的衣缽。

這個斷言深深刺痛了梁思成。

但這個近似冷酷的斷言至少在當時就是事實,

日本京都和奈良的中國唐代建築保存完好,

隨處可見。

懷揣一腔激憤、懷抱一腔愛國激情,

年輕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

決心要在中國的大地上尋覓到唐代乃至以前唐代木結構建築,

再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再建中國文化的神聖之自尊。

梁思成和林徽因實地考察了137個縣市,1823座古建築。

但他們一直期望發現的一千年以前的唐代木結構建築,

卻從未出現過。。。

畢竟要經歷1000多年的戰火和風霜雨雪,

一座木結構的建築要能夠從公元10世紀保存到20世紀,

這實在是難以想象的奇蹟。

奇蹟來自偶然,

奇蹟來自努力,

奇蹟來自堅持。

梁思成偶然看到一本畫冊《敦煌石窟圖錄》,

這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實地拍攝的。

梁思發現,敦煌61號洞中有一幅唐代壁畫“五臺山圖”,

這幅巨型壁畫上繪製了佛教聖地五臺山的全景,

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廟宇引起梁思成的注意。

從這裡,奇蹟出現了。

今天讓我帶你們走進這個奇蹟,揭示中國第一國寶的前世和今生。

老樣子,邊看照片邊講述這裡活生生的歷史。

此次打卡座標: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豆莊鎮.佛光村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這是我們這些年裡搜尋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結構建築,除殿本身為唐代木構外,殿內尚有唐塑菩薩像數十尊,梁下有唐代題名墨跡,栱眼壁有唐代壁畫。此四者一已稱絕,而四藝集於一殿,誠我國第一國寶也。”

----《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1944年)

千年古剎佛光寺,這座距今1100餘年的中國古老木結構唐代建築,坐落在鄉間僻壤,默默地散發著大唐盛世的遺韻,彷彿是超現實中一個遺落的夢。這個冬日,終於踏上追尋之路,車子離開五臺山臺懷鎮,向西大約行駛大約三十多公里,進入一片人煙稀少的山野,順山道蜿蜒而上,一座氣勢巍峨,褐黃色的古廟建築,透過林木的縫隙,赫然入目,似一位古樸莊重的智者站立於山崖之前守望著一方水土。佛光寺,我的心瞬間被一種神秘感拉扯著激動不已。

佛光寺之名遠揚天下,主要在於它重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東大殿。而它的發現,它的聲名,它的命運,與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關。當時,日本人以嘲諷的口氣斷言:在中國已沒有唐代木構建築,要看只能去日本。梁思成偶然看到了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拍攝的《敦煌石窟圖錄》時,翻到第61窟唐代壁畫《五臺山圖》,從圖上發現了“大佛光之寺”這座古樸的寺廟,欣喜萬分。於是夫婦倆跋山涉水來到五臺山尋找,使這座積澱了數千年東方文化藝術之光的佛寺終於重放光芒,驚動了世界。同時,確鑿無疑地證實:中國有唐代木構建築,日本人的定論可以休矣!

空闊的院中,只有幾個遊客,土生土長的佛光新村人閆師傅是這裡的文物管理員,見了我們,熱情地迎了上來,如數家珍地給我們介紹佛光寺:寺內現有殿、堂、樓、閣等一百二十餘間。其中,最高一層院落矗立的東大殿七間,為唐代建築;東大殿南有一磚塔稱祖師塔,為最早建寺南北朝時代遺物;最下一層院落,北面有文殊殿七間,為金代建築;還有唐代石幢兩座,一座在東大殿前,一座在文殊殿前。當年林徽因為考證它們的年代,曾爬上經幢頂端細察,東大殿前一座經幢確認是唐代所建後,才確定了建築年代。其餘的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寺外,還有幾座唐代和尚塔。佛光寺可以說是五臺山保存最完好的寺院之一。

在閆師傅帶領下,我們穿過四合院盡頭一個圓形拱門,爬上一串極陡的石砌臺階,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佛光寺大殿便一覽無餘了。斑駁的大門緊閉,殿前兩株古松,蒼勁雄壯。大殿魁偉整飭,單簷廡殿式屋頂,面寬7間,正中五間裝板門,均可開合,兩盡間安直欞窗。外柱上方古樸的斗拱承託著翼出深遠的挑角飛簷,粗壯的柱列、直徑達一米的柱礎,方整結實的臺基、舒展平緩的屋頂,整個大殿就象一根根千年古樹撐起的傘蓋,舉折平緩,精緻堅固。雖然這些斗拱像是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錯摺疊在寬大深遠的屋簷下,而正是這種穩健牢固的姿態,支撐著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歷史。

站在塵封已久的殿內,進門迎面是個巨大的佛壇,上有唐代彩塑35尊,陽光穿透塵埃照射進來,殿裡彩塑依舊鮮豔如昨,安祥如舊。佛像面頰豐滿,彎彎的眉毛,端正的口唇,菩薩立像大都微微向前傾斜,腰部彎曲,腹部略微凸起。群塑表情慈祥、恬靜,俯視著世界,似在傾聽著眾生的心事和眾生聽不到的神聖奧秘;大殿兩側還有明代所塑的296尊羅漢雕像,分三排坐於後牆及兩山牆砌臺之上,個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彷彿一群鮮活的有血有肉有氣息的古人,笑容可掬地向我們款款走來……東大殿的牆壁上,還有唐代壁畫十餘平方米,內容均為佛教故事。上千個人物,連同他們的飾物、衣紋,畫得都很細膩,體現了唐畫的風韻。

在高臺之下寺的北邊,還有一座巨大的木結構大殿――建於金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的文殊殿,此殿樑架使用了粗長的木材,兩架之間用斜木相撐,構成類似今天的“人字柁架”,設計新奇,構建精巧,為我國古代建築施用減柱法之極致和僅見。整個大殿空闊、清淨,除了900多年前的彩塑外,環內壁四周有約2米多高的明代500羅漢彩色壁畫,羅漢分上下兩層列坐,下層羅漢坐於岩石之上,上層羅漢立於下層羅漢之後,疏密有序,神態各異,衣裾飄飄,呼之欲出,古樸、富麗而典雅,完全是中國傳統工筆畫的路子。儘管已經褪色,但是,獨特的色調、線條依然清晰而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一個個佛教經典人物的音容笑貌。我一個個仔細看過來,他們不像神仙,倒像是歸隱山林飄逸不羈的士子賢達,置身此中,令人恍若隔世。

一個寒冷的冬日,在寒風中探訪一座倖存於幽深山林中的唐代建築,儘管目睹的只是一個遺落的背影,但我感受到的卻是一個盛世穿過歷史煙雲而留下的器度與胸襟。而於我,它就像是一種幸運而激動的重逢。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讓日本人閉嘴的古建第一國寶“唐代大木作”佛光寺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村,縣城東北約三十公里

交通:五臺縣汽車站乘去五臺山或者繁峙的車,可到豆村鎮,也有直達豆村的班車。佛光寺距離豆村鎮6公里。打車前往佛光寺約20元,需要侃價。 自駕可走五保高速(S46)在五臺南收費站出口下,進五臺縣城轉檯忻線S311向北到達豆村鎮,向北轉入繁五線五公里後到閻家寨村,向東拐入小路兩公里後到佛光寺

食宿:佛光寺附近沒有旅館飯店之類的設施,需要去縣城食宿。各種檔次賓館飯店都有。家庭旅社十分活躍,投宿比較方便。家庭旅社同時為遊客準備精心製作的具有地方風味的家常飯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