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二三十年的肉夾饃,我的臘汁肉一直是這樣做的

本人不才,只會做一些地方小吃,而且一做就做了二三十年。因為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全仰仗於此,所以至今仍堅守著一間涼皮肉夾饃攤攤辛苦渡日,不敢有絲毫怠慢。

說到涼皮肉夾饃可以說是我的強行,已經有二三十年的工齡了。當然也總結了不少或許上不了什麼檯面的經驗和技術。雖然不是那麼“正宗”,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實用,也許可以幫你解決許多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有關涼皮的一些問題,前面已經介紹過了,這裡就不再囉嗦,有需要的可以去查閱一下。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有關肉夾饃臘汁肉的製作方法和製作過程,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和關注。

賣了二三十年的肉夾饃,我的臘汁肉一直是這樣做的

臘汁肉的肉料,臘汁肉的用肉一般選用豬前腿肉為最好。也有人說用五花肉,有人說用後腿肉,要是自已在家裡做著吃,選那一部分都無所謂,只要符合自已的口味就行:一般來說,五花肉肥肉偏多水份過大,成品肉不僅有些油膩,而且舍頭很大;後腿肉雖然不肥而且水質較少,但是做出來的臘汁肉有一些柴,也不容易入味。所以豬前肉才是製作臘汁肉最正確的選擇,而且要選擇那種膘滿肉厚的前腿肉,只有這樣,做出來的臘汁才能保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成品肉出肉率也比較高。

臘汁肉的香料配比,這一直是一種誤區,很多人認為香料的成份越多,製作的臘汁肉就會越香,這種說法不說是完全錯誤,最起碼也是不完全正確的。臘汁肉香不香,香料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最關鍵的還是在製作方法上。就好比醫生給病人開藥方,不是用藥越多越多,而是要下準關鍵的幾味藥,再加上正確的用藥方法,立刻就能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道理是一樣,只要選對最關鍵的幾種香料,配合正確的製作方法,同樣很輕鬆的就能做出理想的臘汁肉。

賣了二三十年的肉夾饃,我的臘汁肉一直是這樣做的

關於臘汁肉的上色,看到網上有很多文章介紹,用生抽或老抽給“臘汁肉”上色。為什麼這裡要用雙引號,因為用生抽老抽或醬油類的調味品般成的肉品,準確的講應該叫“醬肉”,甚至連“滷肉”都算不上,更別說什麼“臘汁肉”了。臘汁肉最正確的上色方法是用糖色,而且糖色不宜炒的過老,一般呈棕褐色為宜。生抽老抽絕對不能用,一是肉色容易發黑,二是老汁容易變質發酸。

在瞭解了以上三個基本要領後,就可以按步就搬的製作臘汁肉了。

首先取豬前腿肉適量(我每做50斤肉的量,自己根據需要按比例加減用量用料),切成大塊後用涼水浸泡一兩個小時,如果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鹽,還可以更好的釋放出肉中的血水和腥味。然後鍋中加入足量的水,涼水下肉焯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再煮三五鍾撈出,最後再用涼水衝淨晾乾。

說明:通過浸泡和焯水為的是釋放出肉中的血腥味,用涼水沖洗涼透為的是收緊肉質,防止在製作過程中過分鬆散。

賣了二三十年的肉夾饃,我的臘汁肉一直是這樣做的

重新啟鍋,加入適量的涼水,放入兩三段蔥白,四五片老薑和調料包(主要有:草果一兩,花椒一兩,小香一兩,香葉半兩,桂皮二兩,八角二兩,白芷四五片,甘草片少許,山奈兩根。調料店老闆隨意配的都能用,這個真的不太重要,自已在家裡做,隨便幾樣調料做的也挺入味),小火燒開後再煮十分鐘左右,然後撈出蔥姜棄用,料包晾涼後放入冰箱,下次再用。

說明:料包中的香料最好提前沖洗乾淨後,再用涼水浸泡一段時間,這樣更容易出味。一份料包可以多次使用(我用三次),後面幾次只需要相應的加長一些熬製時間。料包一定要提前用涼水熬,最後再將熬好的料水加入湯汁中。如果同肉和老湯汁一起熬,極容易被油膩封裹,香味不易揮發出來。許多人在製作臘汁肉時,放了很多香料,結果還是不夠香,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賣了二三十年的肉夾饃,我的臘汁肉一直是這樣做的

將上次的老湯汁倒入剛熬好的料水中並燒開,然後再加入適量的鹽調味(鹽的多少根據老汁的多少適量加入,一般每十斤肉加一兩鹽。如果沒有老湯汁,新湯汁再加上肉的重量,每十斤按一兩鹽放),適量的糖稀調色,色度以棕紅色為宜;適量的料酒祛腥,再放幾粒冰糖,可以更好的增加肉色的鮮亮度。最後再放入肉塊,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大致十分鐘後再轉微火,保持湯汁的溫度,繼續燜三到四個小時即可。

說明:湯汁必須要沒過肉面,鹽和糖色根據口感和色度可以分多次加入,肉入鍋燒開後,翻動兩次,轉微火後中途不耍再翻動,直至出鍋。

出鍋後的臘汁肉要迅速散晾開,防止餘熱將肉燜爛變糯。

賣了二三十年的肉夾饃,我的臘汁肉一直是這樣做的

說明:由於時間和篇幅的問題,臘汁肉的老湯汁的熬製和糖色的炒制,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請持續關注“品質小吃”,後面的文章會有詳細的介紹。如果有什麼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來共同探討。謝謝!

圖文屬原創,今日頭條獨家首發。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