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低溫,水稻育苗要警惕立枯病大發生!加強管理搞好預防是關鍵

近期,我國北方遭遇大面積雨雪天氣,正值水稻育苗期,需要警惕水稻立枯病大發生。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育苗期間常見的一種重要病害,輕則點片發生,重則毀苗,育苗計劃落空,無秧可插。那麼,水稻立枯病發病時期在什麼時候?水稻立枯病該如何防治?現在為與您一起分享水稻立枯病發病時期以及用藥防治措施吧。

近期低溫,水稻育苗要警惕立枯病大發生!加強管理搞好預防是關鍵

水稻立枯病的發病時期

秧苗在2~3葉期時胚乳將近耗盡,抗寒力差,日平均氣溫低於12~15~C則生育受阻,抗病性顯著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時若遇低溫陰雨易發生立枯病。所以,旱育秧苗2~3葉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時期。

近期低溫,水稻育苗要警惕立枯病大發生!加強管理搞好預防是關鍵

水稻立枯病的危害症狀

1、芽腐:出苗前或剛出土時發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變褐色,病芽扭曲、腐爛而死。在種子或芽基部生有黴層。

2、針腐:多發生於幼苗立針期到2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開,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漸變為黃褐色。種子與幼苗基部交界處生有黴層,莖基軟弱,易折斷,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發生與死亡。

3、黃枯、青枯:多發生於幼苗2.5葉期前後,病苗葉尖不吐水,葉色枯黃、萎蔫,成穴狀迅速向外擴展,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易拉斷,葉片打綹。在天氣驟晴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後整株萎蔫。在插秧後本田出現成片青綠枯死。

近期低溫,水稻育苗要警惕立枯病大發生!加強管理搞好預防是關鍵

水稻立枯病的發病原因

1、氣候條件。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氣溫過低,對病原菌發育和侵染影響小,但對幼苗生長不利,根系發育不良,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更有助於病害發展。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

2、侵染循環。水稻立枯病屬於土傳病害。是由多種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亞門瘤座菌目鐮孢菌屬尖孢鐮孢菌、禾穀鐮孢菌、木賊鐮孢菌、茄腐鐮孢菌、Fu串珠鐮孢菌及無孢目、絲核菌屬的立枯絲核菌等,還有鞭毛菌亞門霜黴目腐黴菌屬的腐黴菌 等真菌。鐮孢菌一般以菌絲和後垣孢子在多種寄主的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侵染為害。絲核菌則以菌絲和菌核在寄主病殘體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絲蔓延於幼苗間傳播,進行侵染為害。

3、秧苗素質。

絲核菌和鐮刀菌等水稻立枯病病源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均為弱寄生菌,一般能在水中或土壤內營腐生生活。這類病菌致病性不強,它們一般不宜侵染健壯的幼苗,只有當天氣不良和管理不當,致使秧苗生長弱、抗性降低後,各種弱寄生菌才得以乘虛而入並傳播蔓延。因此,秧苗素質差、生長弱、抗病抗逆力差是發生立枯病的直接原因。

近期低溫,水稻育苗要警惕立枯病大發生!加強管理搞好預防是關鍵

水稻立枯病的綜合防治

防治立枯病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1、噴藥預防。在水稻秧苗1-2葉期時,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 50ml+ 大蒜油 15ml,兌水15公斤噴霧,5—7天1次,連噴2次。為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建議噴霧時每15公斤水加葉面肥(沃豐素) 25ml。發病中後期:使用奧力克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進行噴霧,3天一次,連噴2到3次。

2、精心選種與曬種。提高催芽技術,防止種子受傷,提高種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3、適期播種,播種密度不要過大。應在氣溫穩定通過6℃ 時播種,不要盲目搶早。從理論上講,播種密度以300 g/㎡為宜。然而在實際生產中,農民為了節省農膜等生產成本,以及考慮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機等原因,往往會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種量也不能超過500 g/㎡ 。

4、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練苗等環節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減輕立枯病、惡苗病的發生。

近期低溫,水稻育苗要警惕立枯病大發生!加強管理搞好預防是關鍵

5、加強田間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煉苗環節,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溫)、中控(出苗後至3葉期控溫)、後煉(3葉期至插秧前調溫),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溫溼度不徒長。一葉一心期保持溫度25~30~C儘量少澆水,第2葉期後必須使其逐漸適應寒冷條件,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溼。3葉期後白天應揭膜通風鍛鍊,夜間如果無霜凍也要揭膜使之經受低溫,這樣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強的壯秧。

6、苗床土壤消毒。用3.2惡甲水劑300倍液噴灑,用廣滅靈水劑浸種24-48 h或於1葉1心期噴灑500~1000倍液。水稻秧苗1葉1心期,每盤用15%立枯靈液劑0.9 g加水1 L噴灑。用70%敵克松粉劑500倍液或1%硫酸銨進行噴霧,並注意保持床土溼度,以有效防止立枯病的危害。在秧苗發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藥1~1.5 g,對水均勻噴在苗床上。

資料來源:網絡平臺

#五四精神傳承有我##科技青年##知識改變生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