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作者:[美] 黃仁宇


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大明王朝1566》海報

十六世紀中國的明朝,風雨飄搖的一個時期,經幾個世紀的發展,王朝積弊頗深,這個朝代的牛人都想去力挽狂瀾,可惜由於社會形態發展到一個形態,想跳脫、想改革,必須要強有力的支撐、支持。


國家積貧積弱的時候,道德的支撐能力相對有些力不從心,就像一個遲暮的老人一樣。想煥發青春,在中國的這種體制下必須死一次,從朱元璋的建國到王朝到王朝集權達到頂峰新高度。


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大明王朝1566》

中國幾千年下來,政體制度區別於西方是自成一體的,有自己運行的方式,幾千年下來都沒有改變直到現在,書中以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張居正、模仿清官海瑞、務實將領戚繼光、前衛思想家李贄。


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大明王朝1566》 張居正 劇照

自古以來標榜自己是禮儀之邦,當明朝開國之後傳到萬曆皇帝時,社會的積弊已經很深,萬曆皇帝想當一個好皇帝,先帝制定的一些規章制度已經不再適用。萬曆皇帝想改變,自己的動力、爆發力、支撐力被文官集團掣肘,很難實現。最終黯然神傷。萬曆皇帝是那個時代的一個點,在整個時代註定被歷史的洪流碾壓過去。


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大明王朝1566》

書中的幾位士大夫,叢他們的出發點,歷史向走的方向。只會成為時代的註腳,在時代的大框架下,基本很難有改變的機會,所以再怎麼優秀,在怎麼折騰,也南起死回生,問題歸結於王朝建立初期人治發揮主觀能動性,會讓社會蓬勃發展,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人治的缺陷就顯露無疑。


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李贄故居

常說:“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就像明朝不是每一個繼任者皇帝都有那麼強大的手腕能力和集權能力。


在明朝文化制度建立到孱弱的繼任者無能力對抗和推翻這種前期建立的文化禮儀制度。明王朝的發展是士大夫的精神道德行為規範式的自我約束的前進。


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大明王朝1566》 海瑞 劇照

國家強盛時物產豐富苦役運行,到國運凋敝時,物產不能滿足生存需要,道德還能否那麼的有約束力,道德的自我約束力消失殆盡。在強盛時相當有效,衰敗時也會顯的捉襟見肘。如西方在一種制度的方式進行或許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大明王朝1566》

直到我們現在的政體也沒有達到這種情況。還在緩慢前進中,或許在長時間的過程中像明王朝一樣被顛覆,只能讓時間來驗證。


往期閱讀:


☆ 《藏鋒:劉永好傳》讀書筆記

☆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今日世界之形成》讀書筆記

☆ 為什麼要從紅海中尋找藍海《藍海戰略》讀書筆記


~~~~~~~~~~~~~~~~~~~~~~~~~~~~~~~~~~~~~~~~~~~~~~~~~~~

想閱讀此書可以後臺留言

大明王朝衰敗的癥結《萬曆十五年》讀書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