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立的Flag,还会一如既往的打脸吗?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改变到底有多难,究竟能不能成功实现改变。

一直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看了武志红老师的书,听了陈海贤老师的课,我了解到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的行为、思维进而影响各种关系的建立。接下来的内容来自我对陈海贤老师课程的学习结果。

01 改变为什么这么难?

年初立的Flag,还会一如既往的打脸吗?

一年总有那么365天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在想着怎么改变。于是每年、每月、每天,总有人明着暗着给自己立下花样繁多的flag,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改变很难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于是就有了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flag打脸日常。

改变难吗?

确实很难,难在你的心里。你的内心就像鱼缸里的鱼,看似自由自在,其实是被限制了。

年初立的Flag,还会一如既往的打脸吗?

在讲改变之前,你有必要了解一个词,“心理舒适区”。各种励志文章都在鼓动你走出舒适区,也有的媒体在讲“我连个舒适区都没有,我往哪走”。

心理舒适区,并不意味着舒适,也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你遇到事情时熟悉的应对方式。

在你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你自有一套应对机制,用来处理各种情况。这套应对机制你用了十几、甚至几十年,你得心应手。例如你遇到危险是战斗还是逃跑,遇到困难时拖延还是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你的应对方式。

这种熟悉的应对方式,打造了你的心理舒适区。

而改变就是需要你走出心理舒适区,打破原有的应对方式,建立新的应对方式。乍一看,很简单,实则实施起来,非常难,你过往的打脸经历就是最好的佐证。

02 怎么实施改变呢?

第一步,你需要走出心理舒适区,用行为打破“鱼缸”这个限制。通过特殊的句式订立flag,用刻意的行为频率增强某种心理暗示,打造环境的场。

例如,你想改变自己熬夜玩手机的这一行为。本人亲测有效,你可以尝试。

年初立的Flag,还会一如既往的打脸吗?

你flag的内容可以是“如果我有了困意,我就上床”,很简单对不对?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因为用了特殊的固定句式,而带有很强的心理暗示,进而促进行为的发生。

接下来,你需要打造一个睡眠的“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带上床,上床就只能睡觉。这种场的打造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的运用。

到了睡前玩手机的时间了,你先把手机调静音,在床以外的地方玩。如果你有了困意就立即上床,但是手机不能带上床,只能放下。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手机消息的提示音让你因为查看消息再刷上一个小时。

年初立的Flag,还会一如既往的打脸吗?

除了需要上面的直接行为的改变,还需要思维上的发展。

第二步,认清思维模式,开启良性循环的自驱动。一般来讲思维模式简单分为防御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心理学上有个流派,叫自我决定论,认为推动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主要有三个因素:安全感、自主性和胜任感。安全感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尤其是我们和妈妈的依恋关系。

年初立的Flag,还会一如既往的打脸吗?

如果你小时候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你就会陷入一种防御型的思维模式。你所有行动的重心都是想方设法的避免伤害,通过缩小空间来获得一种安全感。

这种人通常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一点点批评意见就会让他焦虑万分。因为太在意就会失去行为的自主性。这种防御型思维模式就是我们改变的最大障碍。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通过改变我们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的角度,发展出对世界更灵活的应对方式,它是在不断发展进化的。我们需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年初立的Flag,还会一如既往的打脸吗?

成长型思维让我们保持良好的自主性获得胜任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内容源自 得到APP 李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

记得关注,更多详细实操方法会在后续继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