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道而行,挫折的背後是新生

合道而行,挫折的背後是新生

合道而行,挫折的背後是新生

一個人沒有失敗,

也就沒有爬起來的新生。

— —《道德經.悟道心得》

10月是新生月,如何讓自己時時刻刻都保持新生的、生機勃勃的、向上走的生命的自然狀態,唯有將道德經學用深入血液、深入到日常的細小之處、紮根到所聽所講所做中去,以小見大的每一步的修煉,可以丈量和見證新生的力量。

就在前幾天,一年前從我們團隊跳槽去了客戶端的一位同事突然約我一起午餐,在吃飯的時候情緒異常的激動!他說現在的領導對他非常的苛刻,不僅在工作中處處針對他,而且誣陷他打聽其他同事的工資,誣陷他騷擾其他女同事,甚至還在比較公開的場合用不太友好的態度對他大吼大叫。這個事情讓他非常氣憤,於是他找了人事部進行投訴,找領導進行理論,他還告訴我他一定要追究到底、調查到底,到底是哪位女同事這樣子誣陷他,如果得不到解決,就找集團的CEO投訴……人生就是要爭這麼一口氣!

我默默地聽他訴苦,他義憤填膺的語速、氣血膨脹的表情、手舞足蹈的行為舉止足足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半個小時後,我看到他情緒有點緩和了,就開始和他溝通。我和他討論了下面幾個方面:

一、你瞭解你的職業生命走向麼?

二、你尊重你的生命走向麼?

三、碰到問題,怎麼才能讓自己走在生命成長的合道之路上?

人的一生哪有那麼多順心的事?在我們這個人生過程中,遇到問題是正常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增長智慧的過程、也是生命成長的過程;若是一味地抱怨、消極或者激動過分地處置,只會把自己留滯在更不利的位置。我對他說,如果你還是總找別人的問題、總去爭鬥、總去爭這一口氣,最終你是否真的願意面對之後的困境?

1、和領導、同事相處不融洽,甚至爭鬥,這樣的記錄將對你未來的職業發展造成障礙;一些著名大型的企業,是不會招聘這樣的職員的;在企業中,工作技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和諧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諧到團隊、甚至和諧到整個公司的人,才會有更好的職業發展。

2、在這個事情中,你處處考慮自己遭受的不公,但是有沒有想到過曾經幫助過你的那些朋友、領導、公司,正遭受傷害?我說在1年前你因家裡經濟問題希望加入客戶公司改善經濟收入,所以團隊群策群力,最後以公司推薦的方式促成了你的這次跳槽。你現在加劇了同領導、同事間的矛盾發展,到最後一定也會影響我們團隊,乃至公司。雖然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影響是可以承受,而且我們也一定會支持你,但是矛盾的持續發展會中斷你在整個行業的發展,因為沒有服務供應商甘願承擔這樣的風險招聘你,包括我們。

3、沒有人可以替代任何人做決定,爭一口氣還是好一輩子,道個歉看似自己吃虧了,但是從長遠來看,真的是吃虧了麼?

4、改變別人會讓自己受傷,但是改變自己可以讓自己成長。如果我們用冷靜、內觀的方式重新審視一下這個事情的根本,還是自己的原因。我給他分享了10月新生月的下面一段話:

當我們的生命處於新生的狀態,我們一定是柔軟的、單純的、抱一的、開放的、人見人愛的覺醒狀態;我們一定是活潑潑的、生機勃勃的、讓人舒服的自然狀態;我們發出的聲音一定是平等的、慈愛的、淳樸的,同時又是平凡的、和光同塵的、光而不耀的廣大狀態。

生命是一段旅程,有好風景自然也有暴風雨。無論遭遇喜怒哀樂,只有讓自己寵辱不驚地始終處於新生的狀態,那麼我們肉體的生命、職業的生命才會持續不斷地優化和健康發展。而如何真正地看到自己是否處於新生的狀態,那麼看看自己在面對事情的過程中,是否是內心柔軟的?是否是開放的?是否是人見人愛的?是否是生機勃勃的,讓人舒服的?和他人的交流是否是平等、慈愛、光而不耀的?

我的這位同事聽到這些,一下子冷靜下來了。他說:“我也知道這件事情的背後肯定也有自己不對的地方,比如平時開玩笑可能讓敏感的女同事誤解了,說話不柔和、脾氣耿直,所以和領導相處得也不是太好……說實話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就是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這次我知道了,我會回去後首先向領導道歉,回去好好反思自己的問題,好好工作,不再去抗衡到底了。”他還說,就是因為看到我常常在朋友圈發道德經學用的公眾號和文章,也讀過有些文章,覺得特別有正能量,所以才會專門找我說說話,下次有機會希望能夠去讀書會一起參加《道德經》的學習。

這天下午他返回公司後,給我發了一條短信,他說他向領導道了歉,和領導心平氣和地溝通後,也知道了到底是什麼舉動讓人誤解,和領導之間的關係也一下子緩和了,同時非常感謝能夠認識我們這群正能量的人。

這其實只是一件非常小的生活瑣事,但是就如《道德經》第21章中分享的,人生所見、所聽、所感……都是生命體,處處連接了我們的生命體系和大自然能量體系。當我們在做事中沒有狹隘封閉、貪婪妄想、虛假爭鬥的時候,就突破了小我的枷鎖,處處都能吸收宇宙的高能量!但是當我們變得狹小了、爭鬥了…… 生命就不成長了!所以人生就是通過不斷面臨問題、看到自己、走出自己,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完全地開放,體驗人生各個生命過程,不斷自我完善、不斷自我突破,突破生命的極限。

然而要在生活的每個方面都做到突破小我、走到大我、面向無我,是既不容易又簡單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是否能降伏內在、踏踏實實地每天踐行《道德經》的功課,從一開始的傻傻地誦讀《道德經》,到帶著《道德經》去解決生活的每個問題;從不願意、做不到、堅持不了…… 到把《道德經》習慣成柴米油鹽醬醋的生活必需品,沒有單調和枯燥,而只是必須,只是用,只是踐行,不論收穫。

人生沒有可能一蹴而就,讓人生旅途中的挫折和境遇,來見證修行者生命的綻放和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