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喜歡皇位,你信嗎?古代人真有有一個,你知道是誰嗎

這個人就是吳國的一位王子,下面就一起聊聊這位王子的故事。

王子的介紹

有人不喜歡皇位,你信嗎?古代人真有有一個,你知道是誰嗎


季札(前576年一前484年),姬姓,壽氏,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子,《漢書》中稱為吳札 ,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封於延陵(今常州),後又封州來。

據說,季札是孔子的老師,與孔子齊名的聖人,同時也是孔子最仰慕的聖人。稱為“南季北孔”,歷史上南方第一位儒學大師,也被稱為“南方第一聖人”。先秦時代最偉大的預言家、美學家、藝術評論家,中華文明史上禮儀和誠信的代表人物。

王子三讓王位的故事

有人不喜歡皇位,你信嗎?古代人真有有一個,你知道是誰嗎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大兒子諸樊,二兒子餘祭,三兒子餘眛,季札是壽夢最小的兒子。吳王壽夢認為季札在諸子中最為賢能,於是在臨終前想把王位傳給季札。不過,面對國君之位的巨大誘惑,季札卻認為不合適,拒絕接受父親的這個決定,把王位給讓出去了。壽夢無奈,只好把王位傳給諸樊——這是季札的第一次謙讓王位。

諸樊繼位之後,主持了父親的喪禮,又為父親守了喪,除喪之後他就提出要季札正式接受王位,因為自己只是攝政而已,是代替季札在行使政權,並不是真正的繼位,這時吳國人也都希望季札能來繼承王位。然而季札堅守己志,再次拒絕。而且為了明其志,他直接離開宮室,跑到偏遠之地親自耕作,吳國君臣這才不得不作罷——這是季札的第二次謙讓王位。

十三後年諸樊死了,遺命由大弟餘祭繼承王位。諸樊這樣安排的意思,是想用兄終及弟的辦法,最後再把王位傳給季札,這樣季札也不好再繼續推脫,由此來實現父親的遺願。過了十七年餘祭死了,傳位於老三餘眛。四年後,餘眛也死了,這下季札無論如何也要繼位了吧,沒想到季札竟然直接逃走了。吳國人看到這種情況,就立了餘眛的兒子僚做吳國的國君——這是季札的第三次謙讓王位。

國君之位,意味著至高無上、對全體國民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意味著施展自己理想抱負的機會,意味著奢侈精美舒適的物質享受,意味著諸侯往來中尊崇的地位,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這位季札竟然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假使說第一次還是虛情假意的話,連續三次則足以說明問題。

此外,季札在吳國人氣之高到難以想象的地步,以至於公子光在派專諸刺殺吳王撩之前,特意揣測季札的態度“不索何夥!我真王嗣,當立,吾欲求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意思是說,我只要篡位成功了,季札就是回國了,也不會把我廢了。也就是說,公子光自認為,即使自己篡位成功,大權在握之時,季札回國之後,只要他老人家願意,隨時能把公子光的王給廢掉!

王子為什麼不當王

有人不喜歡皇位,你信嗎?古代人真有有一個,你知道是誰嗎


眾所周知,周朝分封天下不久,就陷入了禮樂崩壞的境地——周公制定的以禮樂教化為其基本精神的制度基本上限於土崩瓦解的境地,不再被包括諸侯在內貴族和平民所尊重,而新的制度和信仰又沒有建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的慾望像氾濫的潮水一樣衝擊著人性的堤岸,人們為了權欲、物慾、肉慾無所不為,整個社會成了極其混亂的叢林社會。

以齊國為例,齊襄王跟魯桓公夫人私通,竟然在魯公來訪的時候還明目張膽的胡來,被發現之後先把魯公灌醉,接著謀殺掉,更狗血的是,這位魯桓公夫人其實是齊襄王的妹妹!而那位九霸諸侯的齊桓公,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王位,在王都裡面攻來打去,殺個天翻地覆,硬是把老爹的屍體丟在王宮內兩三個月不管不顧,生的蛆都到處爬。

而季札,作為品行高潔的人,顯而易見是對彼時的社會醜惡現象深惡痛絕的,於是乎便想方設法通過自己個人的努力,來稍稍扭轉社會風氣,而他的這種動機和態度,在他出使列國之間的言行舉止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季札在齊國規勸晏子交出封地和官職,以此來保障生命安全;在鄭國預見到子產將來必定會當政,建議他能為恢復禮法做出努力;在衛國對孫文子進行規勸;在晉國看出三家分晉的苗頭,提醒叔向躲避災禍。

在季札的心目中,上述幾人都是既能有所作為,而又沒有被物慾和權欲迷惑身心的人,是同道中人,是亂世中的清流,是必須儘量保全、值得保全的,這樣的人越多,那麼扭轉趨勢的可能性越高。

儘管現實是殘酷的,但季札沒有逃避,沒有放棄,而是以一己綿薄之力,用自己卓爾不群特立獨行的方法和態度,給渾濁的亂世注入一股難得的清流!只可惜,也為後來吳國多次國王被殺留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