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醫生也有大舞臺
油城阿大夫“走紅”的故事
4月20日,清晨。
49歲的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戴著一頂深褐色鴨舌帽,暗格子襯衫紮在黑色牛仔褲裡,飽受歲月淘洗的皮夾克看起來有些舊了,卻閃著一種老皮衣所獨有的溫潤光澤。
他將帽簷稍稍抬起,脊背挺直快步走進中心醫院大門。
“阿大夫!”突然有人叫他。
他停下腳步,這時,一位陌生女人趕忙迎上前細細打量躲在帽簷下的那對眉眼:“真是阿大夫!”
她興奮地自報家門:她是一個新手寶媽,看了兩期“油城阿大夫”的抖音直播後,便成了他的粉絲。“您把我也拉到微信群裡吧,我有很多問題想諮詢……”女人掏出手機,就像見到大明星一樣,眼神放光。
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爽快地答應了她的請求。
從2017年9月至今, 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先後建立了8個微信群,每個群500人。今年3月至今,他在抖音上開了4場直播,抖音視頻平臺關注人數達千餘人,瀏覽量均超1萬人次,點贊數均超五千人次。
這些數字讓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從一名籍籍無名的兒科主治醫生,一躍成為市中心醫院兒科最負盛名的“網紅”醫生。
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火”了。
本報記者 張冰 通訊員 陶紫君
工作中的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圖片由市中心醫院提供
平凡醫者
如過去的23年一樣,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提前10分鐘來到診室。
他將被風吹亂的髮絲仔細地攏在耳後,換上潔白的工作服,習慣性檢查了一下手指甲:乾淨、妥帖。他戴好醫用帽和口罩,在辦公桌前坐下,準備好迎接今天的第一位病人。
還沒到9時30分,一位年輕媽媽就抱著孩子快步走進了診室。
“阿大夫,我家寶寶總是拉肚子,試了好幾種方案,就是不見好,真是急死我了……”如果他沒有記錯,這位寶媽是“油城阿大夫”微信6群的成員,此前她就在群裡諮詢過一些育兒問題,今天又專程掛號找他面診。年輕媽媽的語速又急又快,將寶寶大便的次數、質地、顏色一五一十地說給他聽。
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認真聆聽。這樣的問題,在他漫長的從醫生涯中遇到過數百次。但是對於這位年輕的寶媽來說,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
聽完她冗長細瑣的講述,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微微點頭:“這位寶媽,你先別擔心,孩子的問題不大,能解決。”他的語速不急不緩,聲音柔和,透著一種療愈的力量。這也是他多年的習慣——聽完病人敘述病史後,第一句話必是安慰。
新手寶媽放鬆地笑了。他又詢問了一些問題,查看了化驗報告單,為寶寶進行了查體,給出了自己的初步診斷:很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建議服用乳糖酶。“你在群裡,隨時和我彙報孩子的服藥情況,不出意外,兩天就能見好!”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一邊開藥單,一邊叮囑。
新手寶媽臉上的陰雲一掃而空,抱著孩子咯咯地笑出聲來:“油城阿大夫,果然名不虛傳!”
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連忙擺手:不不不,我很平凡。
逐夢痴人
平凡的阿大夫,曾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
少年時期,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親眼目睹了母親和姐姐被病魔奪去生命,從此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他純真地以為,只要努力學習,就一定能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名醫,就一定能救活所有人。
從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來到市中心醫院兒科工作。理想和現實的激烈碰撞,讓他沮喪地發現:即便自己再努力,依舊是一個平凡的醫生,即便成為了所謂的名醫,也不可能救活所有人。
這種巨大的失落感讓他一度迷茫。經過反思,年輕的他重新調整了人生方向:既然成不了名醫,那就做一名合格的醫生;既然救活不了所有人,那就努力幫助每一個人。
23年來,這面書寫著人生理想的旗幟,在他的從醫之路上迎風飄揚。
他尊重每一位患者,堅決杜絕“交易式”診斷:“病人來找我,便是對我的信任,我當然要認真對待。如果每天都機械地看病、開藥,和病人沒有任何情感交流,實在太流水線了,我不願成為這樣的醫生……”
一次,一位外地病人向他哭訴自己看病的遭遇:她的寶寶左右腿看起來不太一樣,去當地醫院骨科看病,醫生連孩子的腿都沒看一眼,就說可能是髖關節脫位,現在治療不合適,讓她8個月後再來……
聽完孩子母親的敘述,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感到既痛心又無奈。
他通過視頻仔細為孩子做了檢查,結合各項檢查報告,基本排除了孩子患病的可能:“孩子沒什麼問題,腿紋也是對稱的,雖然現在看起來不太一樣,但是隨著孩子的發育,會慢慢正常的……”他儘量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反覆詢問對方是否理解,並給出了一些護理建議。
母親在千里之外破涕而笑。笑聲從電話那頭,甜到他的心裡頭。
他沉浸在一種無法言喻的幸福感中——他無比珍惜這樣的幸福時刻,這是他逐夢的動力來源。
微信群主
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越來越覺得,平凡的小醫生也挺好。正因為身份平凡,他才有時間做好一件件平凡的小事。
2017年9月,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剛學會用微信。一位患者建議他建一個微信群,方便自己和幾位剛剛晉升為寶媽的閨蜜交流,省得往醫院來回跑。
“答疑解惑嘛,好事!”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愉快地應允。
一開始,群裡只有十幾個人。隨著寶媽們的口口相傳,加入微信的人越來越多,2018年底已經建立了4個群。吃飯、睡前、上廁所,除了工作以外的所有時間,他都盯著手機回覆提問。
2019年,“油城阿大夫”微信群增至7個。好口碑乘著新媒體的翅膀跨越千山萬水,飛到了我市周邊地區。和豐、塔城、阿勒泰等地的新手寶媽也紛紛加入微信群。大家心疼他每天熬夜答疑,便在每個群推選了一名管理員,提前將一些問題收集好,便於他答覆。
“實際上,寶媽的問題無非就那幾種,我所做的就是將正確的科普知識結合臨床經驗,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告訴他們,這不是什麼難事兒,更不是什麼大事兒。”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日復一日地做著這些“小事”,對自己日漸上升的名氣渾然不覺。
2019年4月的一天,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正在坐診,兩位“患者”躡手躡腳地走進診室。
“寶寶怎麼了?哪裡不舒服?”
兩位陌生女子相視一笑,拿出藏在背後的錦旗遞給他,說:“阿大夫,我們是您微信2群的成員,我倆代表2群的500位患者給您送錦旗,感謝您長久以來對我們的幫助。”
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當場愣住。他努力吸了吸鼻子,舉目看了幾秒天花板,淚水總算沒落下來。
“23年了!這是我收到的第一面錦旗,你能想象那種快樂和自豪嗎?發獎金、評先進在這種成就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日後,每每回憶起這一幕,他仍會情緒激動,淚眼婆娑。
2019年,阿大夫先後收到4面錦旗和3封表揚信,創下科室歷史之最。
抖音紅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為不便去醫院就診,寶媽們的疑問更多了,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幾乎隨時在線答疑。
“老爸,都什麼時代了,你怎麼還在一個一個回覆呢!”女兒見父親終日抱著手機,故意逗他。
女兒的話給了他啟發——時代在發展,信息技術在進步,微信都是幾年前流行的東西了,是時候用一種更高效、直觀的方式為市民進行科普宣傳了。他詢問了身邊年輕人,最終確定用抖音直播的方式,為大家進行集中科普和在線答疑。
今年4月3日21時,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在抖音上進行了第一次直播。由於沒有經驗,他緊張得不知手該放哪,說話也總是打結。儘管如此,直播仍然獲得了上千人次觀看,經女兒剪輯後的小視頻甚至達到了上萬次的點擊量,獲贊五千餘次。此後,他又錄製了“小兒飛機抱,緩解腸絞痛”“小兒春季過敏咳嗽怎麼辦?”等健康宣教視頻,均獲得了不俗的點擊量和點贊量。
“油城阿大夫”8個微信群也炸開了鍋——
“沒想到阿大夫也開始用抖音了,太接地氣了,我是你的忠實粉絲!”
“阿大夫講得特好理解,風格詼諧幽默,操作性也很強,必須贊!”
成為抖音紅人後,阿大夫徹底“火”了:走在路上,他有時候甚至會被陌生人認出來;有的患者指明要掛他的號,別的醫生不行;名氣傳開後,一些非議也隨之而來……
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不解:自己怎麼就“火”了?
其實,他不想“火”。他早已習慣當一個平凡的小醫生,盡己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大紅大紫”的阿大夫開始努力退隱幕後,他邀請科室的年輕人也參與到微信群答疑和抖音直播中來,並將自己的心得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他們。
“其實,不是阿大夫火了,而是關心患者的醫生火了;大家需要的也不是阿大夫,而是願意為患者付出時間和感情的醫生。我相信,只要願意,每一位醫生都能成為‘阿大夫’。”
4月19日,做完第四場抖音直播,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樣一句頗具哲理的話。
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
——訪市中心醫院兒科醫生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
本報記者 張冰
什麼是好醫生?
公眾常給出這樣的答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
有沒有具體的衡量方式?
這個怕是沒有定論,但公眾心中自有一杆秤。
對於在市中心醫院兒科工作了23年的阿爾巴拉特·吉力哈達依來說,他的心裡也有一杆秤。
本期“健康訪談”,邀約我市“網紅”醫生阿大夫,請他談談對好醫生的理解。
功夫在“畫外”
記者:聽說您平時非常注重個人形象,為什麼?是因為“網紅”包袱嗎?答:這個倒不是,我其實一直比較注重個人形象,尤其是參加工作以來。我認為一個人的形象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內心、氣質和精神狀態,必須妥善打理。你想想,病人找你去看病,本來心情就急躁,若你還邋里邋遢,不修邊幅,那病人的心情豈不是會更差?
另外,我個人覺得打扮得體、整潔是對這份職業的尊重,當然也是對病人的尊重。
記者:平時那麼忙,您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答:依靠學習和觀察。
先說學習,醫生是一個必須終身學習的職業。醫學技術幾年一個飛躍,去年的知識到了今年也許就用不成了,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我們單位的學習培訓很多,我都會積極參加。此外,每天晚上回家後,我也會抽一個小時看專業書籍,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很多年。
再說觀察,我是一個普通的兒科醫生,平常主要診治兒科常見病。雖說這些頭疼腦熱並不是疑難雜症,但是也非常需要醫生的細心觀察。比如,小兒腹瀉有很多種類型,僅靠課本上的知識,很難準確鑑別。只有在日常的坐診中仔細觀察不同患兒的症狀,將其歸類總結,才能逐步練就一副“火眼金睛”。
記者:您目前還是新疆醫科大學克拉瑪依學院的講師,您認為給這些“準醫生”講什麼最重要?
答:我在每節課上都會重複給學生講: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始終保持謙虛、謹慎、好學的態度。這也是我一直努力做的事。
另外,我經常給他們強調和患者交流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鑽在專業技術裡,要捨得把時間花在患者身上,儘可能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去詢問他們的吃喝拉撒,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只有和他們建立情感聯繫並贏得他們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擺脫疾病。
誠意在心中
記者:都說兒科不好乾,因為幼兒不會表述,診斷起來難度大,家長往往又比較急躁,您平時是怎樣處理這些問題的?答:兒科確實不好乾,也並不是說我乾得很好,只是經驗相對比較豐富而已。
家長來的時候都比較著急,個別家長態度確實也不好,這些都可以理解。我的準則是,一定要認真聽家長敘述病史,聽完之後,必須先安撫人心,然後再開始一系列的檢查。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什麼大問題,比起治療,家長更需要一兩句寬心話,這種時候絕不能不耐煩,要想辦法把專業術語轉化成大白話,給家長解釋清楚。我這麼做,大部分家長都是理解、配合的。
記者:有沒有遇到過比較難忘的患者?答:讓我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8月去和豐縣義診,當時僅限20個名額,但是前來諮詢的人熱情很高,我就臨時又加了10個名額。診治完所有病人已經1點了,我正準備去吃飯,看到微信群裡有位蒙古族寶媽給我發微信說,她和丈夫正騎著摩托車從二牧場趕來,還有半小時就到了,請我等一等。
二牧場距離和豐縣人民醫院45公里,夫妻倆想必已經趕了一上午的路。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坐在摩托車後座,在顛簸的路上艱難地給我發微信的畫面。病人這麼遠來找我看病,我必須等。
夫妻倆快兩點才趕到,一直給我道歉,我只好反覆說不必在意。好在孩子的病並無大礙,夫妻倆擦掉臉上的汗珠,又開始不停給我道謝。
這件事讓我印象很深。我開始反思,醫患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關係?現代醫學有這樣一個詞彙:“醫療服務”,我覺得有些欠妥。醫學,不單單是服務關係,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關懷,不僅是軀體上的治癒,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慰藉。
我始終覺得,我看過的病人,一輩子都是我的朋友。正因如此,我才那麼重視隨訪,才願意耗費心力建立那麼多微信群、開抖音號,我想盡己所能對他們負責到底。
記者:您認為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是什麼?答:讓更多的人加入,讓克拉瑪依有更多“阿大夫”。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三年的經歷讓我更加確信,公眾確實需要這樣一種親民、直觀、接地氣的溝通方式,這樣做也有利於改善醫患關係。我希望更多年輕人都能參與進來,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科普講解和答疑解惑,一方面提升自己,一方面幫助患者。
相信我,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
我們需要這樣的“網紅”
● 張冰
“網紅”一詞由來已久。自媒體的飛速發展更是為“網紅”提供了生長的沃土,各類“網紅”一茬接著一茬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網紅”又叫做“網絡紅人”,是指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網絡時代,即便是默默無聞的“草根”也有可能一夜成為“網紅”。而“網紅”所具有的“名人效應”,又會對公眾的生活帶來諸多影響。
在網紅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網紅”?
首先,“網紅”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偉大的時代需要正確的價值導向。而現在,一些“網紅”為了搏出位,有炫富的、拼爹的,還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頻頻挑戰公眾的倫理道德底線。這些人的走紅勢必會對當代青年人的價值觀、社會公德意識、責任意識等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待這類“網紅”,我們不僅要嗤之以鼻,更要奮起抵制,讓他們“紅不起來”。而對於一些積極向善,有社會責任感,樂於分享人生智慧和專業知識的“網紅”,我們則應給予更多的尊重和支持,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施展拳腳。
其次,“網紅”要“紅”之有物。在各大網絡直播平臺上,有部分主播沒有一技之長,主播的內容也談不上任何“營養”,仍能獲得不少的關注度。這些“網紅”雖然迎合了觀眾偷窺、看客的心理,搏取了關注度,卻並未給網絡與現實社會提供多少正能量,同樣不值得提倡。與此相對,憑藉持續輸出專業知識而走紅的“知識網紅”則更容易獲得公眾長久的認可和尊重,他們創造出的知識及精神財富,對公眾有幫助,對社會有價值。
這樣的“網紅”,無疑是我們所需要的。
編輯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