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营销的母亲节——妈妈,想说爱你不容易

五月份伊始,母亲就问我,什么时候是母亲节呀。我有些好奇,家里从来不过这么时髦洋气的“国际化大节日”,这次,怎么一向只在家刷手机、听评书的母亲也关心起这些节日了。

过度营销的母亲节——妈妈,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物质上的给予变成了判断儿女生活的标准

母亲告诉我,去年这个时候弟弟在微信给她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她惦记着今年弟弟给不给发红包。

去年的这个时候,弟弟混得风生水起,出乎意料的找了个好差事。顺便做些兼职,也能赚不少钱。所以就有多余的钱给母亲。而母亲提起这些事也是满满的自豪。说起来,今年惦记母亲节并非是因为想要红包,而是弟弟新换了工作。如果今年还能够发红包,代表弟弟混得还可以。如果今年没有红包,那就是这些天过得有些紧巴了。

原来这个仪式感满满的节日,是母亲判断自己孩子过得怎么样的标准。她担心孩子在外的发展状况,却又怕伤害孩子的自尊。

过度营销的母亲节——妈妈,想说爱你不容易

二、母亲的需要就是你们都好好的

在被过度营销的母亲节,变成了送这个送那个都是表达对母亲爱的方式了。淘宝上搜索一下,送母亲、母亲节礼物等关键词,庆幸搜索排名靠前的都是养生类的产品。

我们终于实现了“关爱母亲,从解放她的双手”出发的思维模式。前些天朋友们还在讨论母亲节可以送些劳动工具,扫地机器人、全自动洗衣机、洗碗机等等。仿佛家务是母亲的天职,而减轻母亲工作量背后,仍然保留着我们对母亲最初的印象。

她是这个家的中心,也是让所有家庭成员在一起的粘合剂。但是她的中心是因为,这顿饭不做,家里人就没饭吃了;这堆衣服不洗,家里人就没有干净衣服穿了;这间屋子不打扫,家里就可能一直这么脏着了。照顾家人,辛勤打扫变成了母亲的职业。

母亲不需要送劳动工具,她们不是家里的奴隶。她们爱这个家,她们需要我们都好好的。

过度营销的母亲节——妈妈,想说爱你不容易

三、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就是渐渐走远然后消失不见

仔细思考一下,送母亲什么礼物比较好呢?母亲节最好的象征意义的花——康乃馨。可是好像不够实用,含蓄表达情感的母亲好像从来没有收到过花,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好像贴上了“不实用”的标签。

我们送劳动工具,好像母亲就该劳动,为这个家付出一样的。母亲节送劳动工具,真的不是要求母亲继续任劳任怨下去吗?搜索排名第一的养生类产品,应该可以考虑作为母亲节的正解,我们希望母亲能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为自己而活!

过度营销的母亲节——妈妈,想说爱你不容易

所谓子女,最好的礼物就是时间的陪伴。有人算过一笔账,余生我们可以陪伴父母的时间。可是我们总是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总有很多的理由和借口,也有更重要的人生。

母亲节要不要送礼物呢?这个有太多的回答。但是母亲不应只活在节日里,也不应该活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选择送礼物来表达孝心,送东西只能告诉母亲,你目前不缺钱,有经济实力来送她这么有仪式感的礼物。反倒变成了“自我证明的方式”。

过度营销的母亲节——妈妈,想说爱你不容易

而我们真的需要走心的活着,走心的给母亲一个仪式感满满的母亲节。

正如龙应台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过度营销的母亲节——妈妈,想说爱你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