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中:低油價可成為我國推進市場化改革的有利窗口期

本報記者 張一鳴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特別是WTI跌出了負值,但中國市場總體趨於穩定並逐步復甦,國際油價與國內市場的關係需要重新界定。

WTI即West Texas Intermediate(Crude Oil),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中間基原油,作為北美地區較為通用的一類原油,在NYMEX(紐約商業交易所)上市的WTI原油合約是美國國內原油的定價基準。由於美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大,加之石油消費量、進口量也大,WTI就自然而然成了全球原油定價的基準。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建中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過去,歐洲北海布倫特油價主要是跟著WTI的走勢,後來隨著美國石油產量的大幅度增加,又缺乏大規模出口條件,經常造成地區性供過於求,結果WTI油價就漸漸低於布倫特油價,最大價差一度達到近30美元/桶,這幾年基本上在10美元/桶左右。

他認為,目前,全球約三分之二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倫特原油為基準油作價,WTI越來越傾向於區域性市場特徵,其形成的價格信號主要反映區域市場的供需關係,這與國際市場上的總體供需狀況以及其他地區(比如中國)市場的供需關係,既有一致性,也有差異性。從石油的全球貿易和流動來看,顯然離不開像WTI、布倫特這樣的基準價格,但是對於像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及石油消費和進口量,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能夠充分反映中國市場供需關係的定價機制。近期,國際油價持續走低,但中國市場逐步復甦,這需要我們重新認識國際油價與國內市場的關係。

呂建中指出,WTI跌出負值,是石油期貨市場上的遊戲規則產生的一種極端現象,本來不應與油氣實體產業、現貨市場等有太大關係,但是在現行的定價機制下,整個產業(特別是上游)不得不承受價格暴跌帶來的經濟壓力。當然,這次的情況與過去還不盡相同,客觀上存在著市場消費需求嚴重萎縮向上遊的倒逼擠壓。最近,國內復工復產步伐加快,油品消費市場有所恢復,煉油和銷售商的經營狀況將會有所改善。

面對持續超低油價的挑戰,油氣行業應當如何應對?專家認為,應保持戰略定力,科學合理施策,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

呂建中分析說,在低油價時期,國際大石油公司雖然會採取一系列的壓減投資、收縮業務、降低成本等措施,但也不會簡單地停止對勘探開發的投資和減少石油產量,他們往往把勘探與開發、儲量與產量、增產與減產等措施,既有統籌又有區別地進行考慮,很少直接用“加大勘探開發”“實現增儲上產”等泛泛描述。比如高油價時期強調多開發生產、多增加產量,而低油價時期則重視多投資勘探、多找優質儲量,做好產能和產量的優化,即高產高效的油田要多產、低產低效的油井要少產,總體產量穩定,以保持市場份額和現金流。

“油井不是水龍頭,不是想開就開,想關就關。”呂建中說,中國有很多老油田,一旦關井,再想恢復就很難了。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超過了70%,對國際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很敏感,穩定國內石油產量可以起到壓艙石的作用。

他認為,低油價也是推進我國市場化改革的好時機。考慮到當前市場供需寬鬆,推進改革可能產生的阻力、成本及風險會相對較小。在低油價時期推進改革,資本的進入門檻會降低,需要限制非理性的逐利行為,減少投機炒作。可以在建立和完善能夠真實反映市場供需關係的定價機制上多下功夫,把定價權迴歸到企業手裡,但也要避免出現市場和價格的大幅波動。

“我們雖然一再強調石油的戰略和金融屬性,但畢竟其還是一種商品,具備商品的基本屬性,需要遵循市場規則和價值規律。高油價時會吸引大量資本進入,到了低油價時就要淘汰出局,免不了大規模破產、兼併、重組。能夠笑到最後、參與打掃戰場的都是實力強大者、善於應變者、勇於創新者,千萬不要輕言‘抄底’,每一輪低油價都會為下一輪漲價播下‘種子’。我們需要保持定力、未雨綢繆。”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