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那些狀元,有人當20天狀元慘死,有人科考時吃了36個饅頭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歷史上的那些狀元,有人當20天狀元慘死,有人科考時吃了36個饅頭

狀元

什麼是狀元?十年苦讀無人曉,金榜題名天下知。說的就是狀元,古時科考第一名。

古時的科考可不像如今的高考,全國出幾十個狀元,省狀元,市狀元,到處都是狀元。

科考分為殿試、會試、鄉試。要想才加鄉試,讀書人必須先要成為舉人,舉人還要經過童生、秀才的階段。全國範圍每三年才能出一個狀元,由此可想要想成為一個狀元是多麼的困難,非大才不能當之。

在中國的歷史上,科舉制度歷經千年,一共誕生了592個狀元。這幾百個狀元郎背後有頗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今天就拿幾個來說道說道。

歷史上的那些狀元,有人當20天狀元慘死,有人科考時吃了36個饅頭

狀元駙馬

在眾多的影視劇作品中,但凡有人中了狀元,要麼是皇帝看上狀元,要把自己的閨女許配給狀元;要麼就是皇帝的閨女看上了狀元,閨女讓皇帝老爹賜婚給她和狀元。

這個是不符合史實的,在歷史上,當狀元不容易,當上狀元再當皇帝的女婿也沒那麼容易。據史書記載,當上狀元再娶了公主當駙馬的人,歷史上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唐會昌三年的狀元——鄭顥。

也不要以為是個狀元都想當駙馬,這鄭顥根本就沒想著要娶一個公主,人家心裡早就有人了,只不過是皇帝看上了鄭顥,非要把萬壽公主許配給他,並讓宰相白敏中做媒人。皇帝的話就是聖旨,這事必須完成。於是乎白敏中是好話說盡,威逼利誘,最終讓鄭顥不情不願的當上了駙馬。

但是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鄭顥與萬壽公主的生活並不如意,於是這鄭顥在日後總是上奏摺彈劾白敏中,皇帝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只能是苦笑著一次又一次替白敏中擋槍。

歷史上的那些狀元,有人當20天狀元慘死,有人科考時吃了36個饅頭

看不起狀元的狀元

宋太宗二年的狀元是呂蒙正,呂蒙正早年曾在山東遊歷,曾遇一官家公子,二人曾一起吟詩。呂蒙正吟得一句“挑盡寒燈夢不成”,這公子便說呂蒙正不過是一個愛睡覺的懶漢而已,給呂蒙正氣的大怒。

呂蒙正中了狀元之後給這位公子寫信,說道:你口中愛睡覺的懶漢已經中狀元了。這位公子看了信之後回信呂蒙正,說道:只不過是一個狀元而已,沒什麼了不起。待我明年參加科舉,我要是隻考第二名,就算我輸給你。

第二年,這位公子參加了科舉,一舉奪魁拿下當年的狀元,這位看不起狀元的狀元就是胡旦。

歷史上的那些狀元,有人當20天狀元慘死,有人科考時吃了36個饅頭

帶36個饅頭趕考的狀元

康熙年間丁丑科的狀元是一個叫李蟠的人,此人身材高大,飯量極大。李蟠屬於那種肚子裡有貨,但是腦袋反應慢的人。是以李蟠每次考試不等天黑肚子就餓,然後還沒答完考題。

為了防止自己在科舉時肚子餓,李蟠在考試時背了36個饅頭上考場。這架勢就是怕自己答不完考題先餓壞了吧,勢必要答完再下場。

果然不出李蟠所料,天都黑了,李蟠還沒有答完考題,而其他考生都已經交卷了,給李蟠記得是滿頭大汗。在監考官來催李蟠交卷時,李蟠給監考官跪下了,聲淚俱下說道:“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請千萬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

都是過來人,監考官也明白寒窗十年只為一朝的艱辛,於是給了李蟠幾支蠟燭讓他儘快答完考卷。但此時李磐已是飢腸轆轆,那36個饅頭早已進肚,不得已,監考官又搭進去幾個饅頭。

李蟠可能並不是本屆科舉最有才學之人,但是揹著饅頭點蠟燭參加科考的故事傳到了康熙的耳朵裡,康熙認為李蟠是一個難得的苦學之士,便將科舉的頭名給了李蟠,李蟠就成了狀元。

歷史上的那些狀元,有人當20天狀元慘死,有人科考時吃了36個饅頭

要來的狀元

唐文宗時,大太監仇士良權傾朝野,對於朝臣生殺予奪,連唐文宗都不敢說什麼。

當然咱們要講的是狀元,不是太監。這個狀元此時還是一個小小秀才,叫裴思謙。裴思謙這個人別的不行,蠅營狗苟巴結權貴門清,他最成功的的地方就是成功的巴結到了大太監仇士良。

話說這一年,裴思謙不想當秀才了,他想當進士,就去找仇士良要了條子,然後找當年的主考官高鍇,說自己要當進士,仇士良已經同意了。但是高鍇是一個清官,怎能同意,大怒之後將裴思謙趕走了。裴思謙大喊,來年我要的就是狀元了。

裴思謙說到做到,來年科舉時,裴思謙再找仇士良要了個條子,然後還是找主考官高鍇,說“仇大人有信,薦裴思謙為狀元。”狀元本來已經定為他人,但是高鍇這次不敢再次得罪仇士良,沒有辦法就將頭名給了裴思謙,最終裴思謙成為了要來狀元的狀元。

歷史上的那些狀元,有人當20天狀元慘死,有人科考時吃了36個饅頭

各有特色的狀元

宋徽宗的三兒子趙楷貴為三皇子,當年曾偷偷參加科舉,竟然拔得頭名,成為了重和元年的狀元。據說當年康熙也曾偷偷參加科舉考試,只不過最終只得了第三名。

明太祖朱元璋年間,洪武三十年的狀元是一個叫陳安的南方人,只是當時上榜之進士都是南方人,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於是北方學子舉報科舉舞弊,陳安被大怒的朱元璋車裂處死,狀元只當了20天。

宋代開寶八年,考生王嗣宗、陳識最先完卷,宋太宗趙匡胤看完後實在不知道該讓誰做頭名,只好讓這二人相撲比賽,最終王嗣宗相撲贏了陳識,也最終贏了當年的狀元。

歷史上的那些狀元,有人當20天狀元慘死,有人科考時吃了36個饅頭

結束--最後一個狀元

劉春霖,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

要說劉春霖這狀元來的真是命中註定,要感謝他這名字。當年本來頭名狀元已經定為廣東人朱汝珍,但是慈禧老太后看到狀元是廣東人朱汝珍,心中十分不滿,因為珍字讓她想起被她溺死的珍妃,而廣東人都是反叛之輩(太平天國等),而看到劉春霖的名字之後,大喜,春霖麼,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大吉。於是乎,本來是第二名的劉春霖成了狀元。

劉春霖之後,第二年科舉制度就被廢止了,於是劉春霖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