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引言:四千多年前的東夷大地上,一個多災多難的苦孩子降臨人間,他就是司馬遷《史記》所稱虞夏商周時期的舜。舜降生的時候天降大虹,外族入侵,父親同時被太陽灼傷了雙眼。可以說舜的出生,險象環生,在當時看來是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只因那時的人類,並未對自然有太深的認識,隨著舜的不斷成長,也代表著人類開始對自然進行了解,並對自然做出了系列正確的回應。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擁有了治水的本領,德高望重之上,就可以承襲天下大位,也是上古時期歷代統治者選用繼承者的依據。

依據史料所載,歷史上海河流域水患猖獗,尤其是上游在山西,下游在河北的桑乾河水系、滹沱河水系,"水流急湍,上寬下窄,上游水流攜帶大量泥沙,進入平原後流速驟減,泥沙淤積,河床填塞,尾閭不暢,極易成災"。

唐堯部族所居的唐縣、望都一帶,恰處太行山西坡與華北平原銜接地帶,北有洋河、南有滹沱河、西有唐河,河網密佈,正是水患多發地域。唐堯所以西徙,究其道理,為避水患當為主要原因。因為大多古籍在談到唐堯時都有關於水患的記載。《尚書·堯典》說:"堯之時洪水為患為甚";《寰宇通志》說:"堯時上游之水無所癢,壅而四出";《晉乘搜略》說:"堯時黃水為患,震及帝都。"等,不一而足。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可以看出,上古堯時期,對自然災害雖能認識,但往往趨向於被動,後雖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鯀治水九年,毫無功績。而後,舜的出現,深得唐堯賞識,攝政28年,期間主要治理華夏以及東夷水患,及後來的禹,都將治水本領作為繼承人的首選素質。

舜的出現開始代表著人類靠近自然,開始對自然產生了一定的瞭解。

影視劇中提到,舜與父親分別後,隨母親一同到山林中生活,突有一天,母子兩人在高處觀察天氣異象,及時報信讓部落的人倖免於洪水。眾人雖逃生,但房屋糧食悉數被毀,族人將洪水氾濫誤認為是觸犯了神靈,妄圖通過用幼童祭祀來消除這場災難,後經幼年的舜相救,而事後也證明,自然災害並非神靈所致。以及後來,舜母子發現了動物焦躁不安都往山上奔跑的異常現象,舜趕回部落報送地震來襲的消息。

舜幼年的表現,是屬人類對自然啟蒙階段,是一步步在向大自然的探索。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在對自然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面對洪水災害的發生,舜能大膽創新,改封堵為疏通,取得良好的效果。

舜在位期間,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鯀連年治水,哪裡有水就堵哪裡,一是過去的封堵材料實為不佳,二是降水分佈並不均勻,並未能及時預料災害發生的地點。舜改變了鯀原來的封堵方式,採取疏通、分流,一勞永逸,解決了洪水災害。

從舜的治水方法上來看,人類只有通過不斷加深對自然的認識,尋求和諧共處的方法,才是最根本的途徑。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影視劇後的反思:只有人類一味的索取,從而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的發生,那麼,究竟人類是大自然的主人,還是大自然是人類的主人,二者應如何對待?

  1. 如果說,上古時期是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不夠,是自然本身附加於人類的災害,那麼許多年後,災害的頻繁發生,說明了什麼?

對於自然,人類出現以來,幾乎都是索取,而從未回饋,用現代的觀念來看,就是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是自然對人類發出了警告,也揭示出人類並不能和自然作對。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2.在對待人與自然的角色上,到底該如何區分呢?

有人說,人類的起來源於類人猿 ,但能夠經過進化,主導自然,就論證了人類的優越性。人類是地球上現在出現過的最具優勢的動物。不僅分佈範圍比任何一種其他組織起來的生命形式都要寬廣得多 ,而其他生命形式在他面前都幾乎俯首稱臣。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人類依靠著自己的科技不停地改造自然,不停地從自然中奪取自己想要的資源,在自然中留下人類的印記,難道還不能證明自然是屬於人類的?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後者認為,人類作為一個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僅人體的生命活動都要遵循自然規律。在自然界長期的演化當中,人類雖然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種的智能,並建立起極其複雜而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雖然人類同其他生物和無生命的物質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徵,特別具有高度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可是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而且始終同自然之間保持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聯繫。換句話所,沒有人類,自然照樣存在。自然不依存於人類;但是人類是要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才能生存,也就是人類始終將依存於自然。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論證同樣表明,只有人類與自然不斷的和諧相處,才能換來更加的長久。

那麼,人類應從哪些方面來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1. 要樹立正確的生態自然觀念

人類不僅僅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產物,更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我們必須從自然獲得生活的資源,要時刻與自然進行著物質和能量交換;人類更應與自然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高度相關的統一體;人類必須跟自然“共生、共存、共榮”和諧相處。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2.正確認識生態自然觀念當中,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一般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類對自然的影響與作用,它包括從自然界索取資源與空間,享受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功能,向環境排放廢棄物;二是自然對人類的影響與反作用,它包括資源環境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制約,自然災害、環境汙染與生態退化對人類的負面影響。

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是:肯定人類是自然界的相對主體,人類的社會經濟必須繼續向前發展。同時,要清醒認識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和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與自然和諧共處中,實現人類自身的持續發展。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更讓我們堅定對自然的深刻認識是很有必要的。

人類與自然關係發展的總趨勢正在從衝突走向和諧,環境保護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們對此應報以科學謹慎的樂觀態度,更要相信人類自身的智慧。未來社會里,我們應選擇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持續發展。人生天地間,和諧相處是終極目的。在未來社會里,人類應該主動地、自覺地、積極地保護自然,維護自然生態的平衡。因為人也終究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不是“人定勝天”的。人類一定要充分認識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努力按自然規律適當改造自然,但永遠不能有徵服自然的觀念。

影視劇《大舜》揭示:上古時期,人類在自然面前顯示了脆弱

小結:一部影視劇,透露著中華文明,其更多的是在於對古之先賢,對大自然認識智慧的形成。我們所處如今的文明,正是建立在他們的基礎之上。對於自然的認識,我們還未能通透,任重而道遠,只有人類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繼續靠近自然,探索自然,才能更好地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得以長遠。

我是軼暄暄,歡迎大家留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