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教育的本質是喚醒",那麼,是喚醒什麼呢?

第三代嬰幼教育


這句話我非常的贊同

但是我們要知道喚醒的對象是誰?

這個對象在我看來不僅僅是被教育者,施教者也是需要被喚醒的那個群體。

世界上沒有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無論施教者還是被施教者實際上都是在不斷得學習,不斷得自我完善中的。

二者皆需要被喚醒,總要有一種來自外來的聲音去批判去帶來深刻的反思。

我總是在育兒和教育中強調同理心和理解的重要性,就是因為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批判的過程,各種思潮各種論斷的碰撞催生出更多更新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全人類全社會的一種財富,而不是誰喚醒誰的問題,因為我們其實都在路上。

人類發展的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推翻的過程,教育亦然。


成風追藝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喚醒什麼?對於0一6歲的孩子來說,喚醒的內容和方法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是喚醒孩子的自主意識。這是基於人類進化所得的主體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認知能力等而在後天環境裡得以甦醒和發展的意識和力量。自主意識是主體成為健全個體的主觀基礎,是需求、意願、客體認知和社會化的出發點。

其次,是喚醒孩子的社會化及其能力需求。人的本質是其社會性,語言、思維、愛和道德能力都是在從嬰幼兒時期的教養中獲得並發展的。對於中國人而言,仁愛、善性的品質教育,自古即受到家庭及社會重視。在西方社會,愛他人、人格完善、知識和能力發展也是家庭、學校教育的重心。

總之,教育的本質是喚醒主體人性力量的展開和發展。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生活意義在於人的潛能及本質力量的展開,教育的本質是實現人的潛能的全面展開和發展。即人的感知覺、認識、德性、人格、愛和創造力量的展開及實現。在中國,教育目標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完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說,教育的夲質是喚醒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完善。

真對O一6歲孩子,對其進行質在喚醒人的潛能發展的教養應注意:

一,肯定並鼓勵孩子語言、認知、情感、行動的需求和對之進行的主體性探索,自然而自由抒發天性,用社會文化規範和知識積極影響孩子。

二,肯定孩子自主意識、自我肯定、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孩子的社會化和認知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肯定並發展孩子的藝術潛能,用藝術與審美化育其知情意行的心理因素和主體素質,展示孩子藝術的創造力。重視藝術和審美對文化活動、認知探索、生活意義等的賦值作用。

四,對孩子進行多元文化及價值觀教育,進行多元的成績、進步及成就評價。營造家庭、學校、社會統一的多元成功評價標準體系。

美國兒童教育家勞倫斯•格里恩在其《未能充分發揮學習潛能的孩子》一書中指出,被家庭忽視、推遲的教育、家暴、窮困、疾病、學習方法不當等都會影響兒童學習潛能發展。未能實現學習潛能發展的孩子其作為人的潛能也將在未來的成長中不能全面展開。這將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心理、人格、德性、創造力、社會行為及人生成就的發展。

為達到教育的本質目的,全社會要通過全面的社會發展、教育、文化觀念、制度來實現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家庭和學校應把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做為養育和施教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朝聖遠行


喚醒愛國主義教育是目前最緊迫的!愛國是根本,然後才是喚醒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喚醒人生的目標,去追尋去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