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近現代以來,武漢經濟建設和城市發展有四個高峰期對武漢的四大公交運行模式有催生之緣:1896年武漢始有機動渡輪,適逢張之洞治鄂時期;1929年2月武漢公共汽車上街運營,正值民國黃金十年;1958年9月武漢電車通車,那是新中國一五建設時期的光輝成果;2004年7月武漢軌道交通開始運行,得益於21世紀大武漢騰飛。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武漢輪渡


武漢被長江、漢江所隔,而成三大城區,千百年來渡江過河是城市交通的一件大事。歷史上也有官辦的渡船,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公交化的機械輪渡航運,始於1896年。這也是武漢公共交通的元年,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


據清末日本駐漢口領事館領事水野辛吉1906年所著《漢口》第七章“航運”第一節 汽船航運業(蒸汽機為動力的船隻)中記敘:


漢口武昌之間渡江船。漢口與武昌,為長江所隔離,兩市區間交通因此受障害不少。加上漢水在這裡匯流於長江,江流之中處處皆呈漩渦狀。颱風或漲水季節,民船航渡頗感危險。雖然平時橫渡(長江)僅二哩之航程,但實際上不得不費二小時的時間,即使是武漢兩市之間的渡江汽船。面對此問題,一般中國人都因此而感到時間之耗費與航行的危險。


目前,以民營二渡船公司,利記公司和厚記公司,各有小蒸汽機船兩隻。但是,兩市間的渡江乘客超過一半還是選擇民船航渡。利記公司,是明治三十三年開業(公元1900年),資金1萬2千兩。擁有航渡蒸汽機船二隻:利江號(7噸),利源號(6.5噸)。春夏每日每艘往返22趟次,秋冬每日往返20趟次。厚記公司,系繼承仁記公司營業,明治二十九年開業(公元1896年),有資金1萬3千兩。擁有渡船楚裕號(6噸),楚盛號(6.5噸)二隻。春夏每日每艘往返22趟次,秋冬每日往返21趟次。


以上4只皆為客船,乘客船價每人50文。到了1926年北伐軍佔領武漢後,市政府整合了所有的民營輪渡,實行國有公營。後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49年武漢輪渡回到了人民懷抱。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1962年開始使用的銅模,正面邊框外六邊形剛勁有力、內弧線舒展平穩。主圖驕傲地宣洩著火紅年代城市公交的磅礴大氣。武漢長江大橋為背景的橫幅構圖,以地標交待了地域,“武漢輪渡船廠”六個仿宋體渾雄蒼勁,一排漢語拼音字母活潑秀麗。精細而靈巧的線條,將正中的“漢輪”兩字變形裝飾成一艘昂首前行的輪渡。船首劈開的浪花簇擁著輪渡船隻的出廠編號。請輪渡老水手辨認,答:是在武漢的輪渡船上掛了40多年的銘牌的母模。其上下間最大尺寸110毫米;左右寬200毫米;厚4毫米。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武漢輪渡上會見武漢婦女代表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1959年,毛澤東主席先後乘坐武漢輪渡的崇陽號、延安號、武漢號、井岡山號、湖北號等輪渡視察工作,暢遊長江。


1956年5月31日8時50分,毛主席在省市領導的陪同下,從漢口江漢關附近的軍用碼頭登上武漢輪渡武康輪。穿著灰制服,青布鞋的毛主席一進駕駛室,便親切地問候船長艾小桂、舵工胡傳照:“你們好!你們辛苦了!”船員們連聲說:“主席好!主席辛苦!”


武康輪緩緩離開碼頭向上遊駛去。毛主席問道:“這條船是不是我們造的呀?”當聽說是武漢船舶修配廠建造的後,他高興地說:“好呀,我們不但要學會造小洋船,將來還要造大洋船!”


武康輪乘風破浪,經漢陽晴川閣,穿過長江大橋二、三號橋墩。毛主席站在駕駛臺上仔細查看了水上、岸邊的大橋工地,並聽取了大橋工程師負責人的彙報。

下午2時左右,武康輪徐徐行駛到武昌漢陽門碼頭附近水域,毛主席率領王任重等領導下水,在長江中暢遊了兩個多小時。游泳結束後,毛主席在輪渡上品用了武昌魚等湖北菜餚。這以後輪渡上開始配備炊事員,有了小夥房,一改上岸吃飯的老規矩。


從5月31日到6月3日,毛主席乘坐武康輪三次暢遊長江,寫下了氣勢磅礴的《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武漢公共汽車


1929年2月10日,農曆癸巳年的正月初一。漢口的16輛雪佛蘭牌公共汽車開始上街運行了。汽車是向安利英洋行購進,改裝成21座的木質車廂客車。後來又陸續添置,至1931年有運營車31輛。同今天比,雪佛蘭公共汽車真是迷你型的,載重2噸半。車票以站計價,每站1分,按站遞增。後改按段計價,每段3分。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1929年,漢口水塔前的公共汽車


《湖北省政府公報》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24日刊文中,介紹公共汽車的“修理車場”:……第一車場已勘定三教街第四號即舊俄領事館加之改造,該地內由大門右首進去有曲尺形大園地適於停車,可停車二十輛,門房後改建整潔,堅固之車伕宿舍七間。

從1930年汽車經銷商的廣告中,可以看到當年漢口公共汽車:“所經路線,長十英里。每日十六小時內,每輛可行單程廿四次。每次平均載客一百二十人。……獲利豐厚逐漸增至二十四輛。”遺憾的是1931年的大洪水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道路垮了,乘客逃水荒去了。配件、油料奇缺,維修困難,物價上漲。馬車、人力車因為成本低,逐漸佔領客運市場。而公共汽車在漢口經營了不到三年,就歇菜了。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1930年的雪佛蘭汽車廣告


1938年10月日本鬼子佔領武漢,1939年日商與偽武漢市政府成立武漢交通公司,先後在漢口、武昌開通了公共汽車。至1945年8月停開。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1940年,漢口三民路上的公共汽車



1945年10月漢口市政府公共汽車管理處成立,辦公地點設在漢口慎昌街32號慎昌大樓。發給每位職工管理處徽章一枚,要求工作時佩戴,以示其職業身份,在乘坐漢口市公共汽車時無須購買車票。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漢口市政府公共汽車管理處徽章:別針式。單色,藍。金屬。直徑,35毫米,厚3毫米,背面自編號066



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時,共有30輛公共汽車,其中11輛能行駛。在慎昌街舊址,新的武漢市公用汽車公司成立,並開足了馬力在社會主義建設大道上昂首闊步。

武漢電車


武漢無軌電車於1956年籌備,合著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步伐,埋杆架線建整流站,工作艱辛確保進度。1958年9月20日開通第一條線路(漢口三民路—漢陽文化宮—武昌大東門),配車25輛上海牌58型無軌電車。公司、供電保養車間、停車場都設在武勝路電車大院裡。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1958年9月20日1路電車開通,市民在六渡橋夾道歡呼


文革期間武漢電車製作毛主席像章一枚。按收藏界分類歸屬工業企業類。章的正面是毛主席側面太陽像,有武漢長江大橋,一輛無軌電車,藍色的江面上有船,紅色的天空裡有飛機,還有幾個毛體字“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整個圖案交待了城市和行業特點,“武漢”“電車”一目瞭然,在文革中出品的數以萬計的各色像章裡,別具一格較為少見。章的背面有“1路電車開線十週年紀念”“1968.9.”等文字。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武漢電車像章,直徑70毫米厚4毫米,紅、黃、藍色,金屬,別針式佩戴


武漢軌道交通


武漢軌道交通,於2004年9月建成輕軌1號線一期工程——輕軌1號線,宗關-黃浦路。後延長為吳家山—堤角。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武漢軌道交通乘車牌


結束語:武漢市民出行多半選擇低價節能的公共交通——輪渡、公共汽車、電車、軌道交通。這四種交通工具的誕生日正好與武漢發展的幾個重要時期的節點相吻合,而且一開始就是中國人創建管理,有別於上海天津的公交初創由外國人控制建管。輪渡、公共汽車、電車一直運營至今,實乃城市繁榮則公交興旺。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打撈城市記憶 鉤沉三鎮往事


武漢公交行業的徽章

1876年的武漢


編輯:田聯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