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朝代,他們軍功卓越,戰績輝煌,你心目中的明朝英雄是誰呢?

桃葉蓁蓁


正如題主所言,明朝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王朝,它曾經威播四海,令四夷賓服,八方來賀、萬國來朝,盡顯大國王者之風。尤其最令後世稱道的,當屬它的氣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稱臣、不賠款、不割地”,種種舉動,使我們看到了大明人那寧折不彎的錚錚鐵骨。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王朝中,自然是人才輩出,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他們中有文臣,有戰將,有天子,有平民,或以氣節流芳百世,或因戰功萬眾折服,或開創盛世基業而使天下歸心。在我看來,眾多英雄人物中,當以君王最為偉大,正所謂世有伯樂,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倘若無聖明天子做伯樂,何談千里馬的建功立業?而在眾多伯樂當中,尤其以永樂皇帝朱棣對大明王朝的盛世開創厥功至偉。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少年時便隨軍征戰,因功被封為燕王。戎馬多年的軍旅生涯,磨礪出了他堅韌頑強的英雄氣概,為他今後成就一番大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朱元璋長子朱標病逝後,朱棣本是其他皇子中最為優秀的一個,理當被立為太子,但朱元璋卻立朱標之一朱允文為太子,這就為日後的戰亂埋下了禍根。果不其然,在朱允文即位之後,便以削藩為名向各位親叔叔下手,朱棣的幾個兄弟相繼遭到毒手,不得不用裝瘋的手段,逃避朱允文的耳目,暗中招兵買馬,準備反擊,待時機成熟後,果斷打出“靖難”旗號,以清君側為名,宣佈起兵。經過八年的艱苦奮戰,最終攻破應天,坐上了皇位,年號永樂。在其即位之後,隨即作出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制措施,實行新政,在他的鐵腕手段與苦心經營之下,大明王朝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甚至比起太祖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登基後的朱棣成為了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不但軍事才能突出,政治上同樣具有遠見卓識,他在登基之後所採取的一系列新政舉措,可謂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開創了許多了不起的盛世基業,為大明王朝盛世基業的開創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礎,倘若後繼之君能夠把此進行下去,大明王朝斷不至於遭受亡國之禍。

永樂帝在位期間,主要做出了這些貢獻:打破太祖皇帝立下的“片板不得下海”的祖訓,解除禁海令,派鄭和船隊多次下海巡航。雖然他派遣鄭和船隊出海巡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找尋失蹤的建文帝,但鄭和下西洋卻因此成了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了不起的壯舉,使大明天朝的恩威得以遠播四海,促進了民族團結與繁榮進步,還為世界航海事業積累了寶貴的文化財富。遺憾的是,後世之君未能將此事業進行下去,甚至於到清朝時,實行閉關鎖國的愚昧國策,最終導致我們飽受列強壓迫欺凌。

除了派鄭和船隊開啟航海事業之外,永樂大帝的另一壯舉是,匯聚天下飽學之士,合力編撰出了《永樂大典》,這部豐富的百科全書內容涵蓋了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增添了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在坐朝理政方面,他更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皇帝,他從即位以來,便致力於開創大明盛世的繁榮景象,併為之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每日勤勉朝政、矜矜業業,且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又能虛心納諫,嚴於律己,同時厲行勤儉節約,杜絕奢靡享樂的浮華之風。在他的帶領下,上下臣民萬眾一心,不懈努力,終於在永樂一朝,使大明帝國走上了難得的繁榮景象,甚至有的功績,完全可稱得是上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後世崇禎皇帝雖也有永樂帝那樣勵精圖治之心,且在厲行節儉、勤於朝政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智慧與魄力上卻難以與永樂大帝同日而語,且國家虛弱已久,積重難返,最終遭難逃滅國之禍。正應了那句俗話,英雄不是那麼容易模仿的。

因此,我認為永樂皇帝朱棣才是大明王朝最偉大的英雄!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偉大的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每朝每代,皆英雄輩出,載入史冊,萬古流芳。大明王朝亦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朝代,他們軍功卓越,戰績輝煌,我心目中的明朝英雄就是盡人皆知的戚繼光。

戚繼光(嘉靖七年1528年—萬曆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遠人,現山東半島一帶。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明世宗的時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盜經常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騷擾。他們和中國的土豪、奸商勾結,到處燒殺搶掠,禍害百姓,鬧得沿海不得安寧。歷史上把這種海盜叫做“倭寇”。可沿海的官吏和士兵非常軟弱,見了倭寇,唯一的辦法就是逃跑。面對這種局面,戚繼光迎難而上,不畏強敵,力挽狂瀾。

到了浙江,他首先了解摸清掌握軍隊狀況,整頓軍紀,招募新軍。新軍招募之後,又進行嚴格訓練,根據南方氣候等特點,研究陣法,指揮佈局,教導練兵,經過嚴格的訓練,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戚家軍”遠近聞名。就這樣,倭寇在哪裡騷擾,戚家軍就打到哪裡。戚家軍經過嚴格的訓練,個個能勇善戰,他們手裡揮舞著兩把寒光閃閃的驅妖劍,遇人頭落,碰船板碎,刀來刀斷,槍來槍折,直殺得倭寇像爛田裡的癩蛤蟆一樣,咕咕直叫!一次次交鋒,戚家軍一次次取得勝利,真乃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戚繼光在長達12 年的抗倭生涯中, 率領軍隊轉戰東南沿海各地, 歷經無數次戰役, 肅清了橫行幾十年的倭寇。抗倭結束,戚繼光的故事還沒結束,他被派去駐守明朝的北邊——薊州,到了薊州後,戚繼光先做好防禦工事,加厚城牆,然後再積極訓練軍隊,嚴肅軍紀、增強軍隊實力,創立車陣,保衛了明朝北邊的安全和穩定。

嚴明紀律是戚繼光管理軍隊的最大特色。有個軍官, 論輩份是他的舅舅, 因此倚仗自己是長輩, 不服從命令。面對此種局面,戚繼光鐵面無私,當眾給舅舅以嚴格的軍紀處分.這件事給部下極大的震動, 不僅嚴明瞭紀律, 還使新的戰鬥作風日益增長.他以岳家軍為榜樣, ”凍死不拆房, 餓死不擄掠”, 深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縱觀他的一生,戚繼光戰績卓著,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李白桃紅


我心目中的大明英雄是一代聖人王陽明

王陽明是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學家。史料記載,王陽明用兵如神,當時圍剿南贛土匪、平定寧王叛亂、平息思田暴動,立下的蓋世奇功,震驚朝野!這些成就,也給王陽明心學增添了無限的魅力!我猜想,假如王陽明沒有戰功,終其一生只是講學的話,“心學”會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而存在,他的名字會以哲學家、教育學家的身份載入史冊,但不會對後世產生重大的影響。

史料記載,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對王陽明佩服得五體投地。1905年,他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大敗俄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之後,當日本天皇為他舉辦慶功宴時,東鄉平八郎高舉起一塊腰牌,上面寫著七個字:“一生俯首拜陽明”。據說,日本明治維新也是深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日本人十分看重陽明心學中強調人的精神力量和強調實踐的說法。據一位以研修生身份去過日本的老闆講,日本人堅信:“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王陽明心學中“放棄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培育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偉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年輕時在湖南一師時期所寫的作文《心之力》,其實是學習王陽明心學的心得體會,當時得到了楊昌濟老師的高度評價。《心之力》開篇就是“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與王陽明心學思想相吻合。一介書生毛澤東,在戰場上能夠指揮若定,用兵如神,或許也是得到了王陽明軍事思想的啟發。

其實王陽明指揮的三次戰役,在中國戰爭歷史上,不過是三朵浪花,不值得一提。但他指揮的這三次戰役所表現出的作戰藝術,卻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因為每次戰役,他都打得非常漂亮,省錢省力省時,令人歎為觀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