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基層治理 服務鄉村振興 吉林市地區法院紮實開展人民法庭及巡迴審判建設工作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繫群眾的重要橋樑,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吉林中院高度重視法庭建設工作,始終立足“三個面向”和“兩便”原則,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護航吉林高質量發展。

吉林地區所轄基層人民法院10家,共設置人民法庭20個。2018年至2019年,吉林地區各基層法院收案57536件,其中,基層人民法庭收案9380件,佔比16.3%。

推進基層治理 服務鄉村振興 吉林市地區法院紮實開展人民法庭及巡迴審判建設工作

樺甸法院八道河子法庭

優化人民法庭佈局,加快巡迴審判點建設,打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吉林中院根據轄區人口分佈、區域特點,實事求是優化法庭佈局,構建以鄉鎮法庭為主、城區法庭和巡迴審判點為輔,專業化與綜合性統籌設置的法庭分佈格局。現有20個法庭均正常開展工作,按照省法院“增、撤、調、遷”要求,完成7個法庭修建任務,推進5個法庭修建工作,並糾正4個法庭與院機關合署辦公的情形,全力以赴保證6月30日前全部遷出。經吉林中院統籌調度,巡迴審判點從2017年的8個增至49個,其中包括2個全省首次設立的村級巡迴審判點,實現了鄉鎮法庭、巡迴審判點建設的全覆蓋。同時探索車載法庭、假日法庭等機動靈活的巡迴審判模式,讓“流動人民法庭”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便利訴訟的需求。2018年至2019年吉林地區開展巡迴審判317次。

推進基層治理 服務鄉村振興 吉林市地區法院紮實開展人民法庭及巡迴審判建設工作

舒蘭法院小城法庭開展巡迴審判工作

創新法庭工作理念,探索專業化審判法庭建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為貫徹落實省法院關於城區法庭專業化轉型的要求,吉林中院作為全國法院家事審判改革第一批試點單位,在豐滿區人民法院豐滿法庭加掛家事審判法庭,集中管轄城區家事案件,全面探索落實城區法庭專業化改革工作新機制。一是聚焦改革目標,構築專業化審判改革基礎。已建成的位於市中心功能齊全,建設面積550平方米的獨立審判法庭,實現心理評估+家事調解+家事審判的綜合功能保障,人性化、智能化配套設施建設,讓家事審判充滿法治溫情。家事調查官制度、離婚冷靜期制度、心理諮詢制度、人身保護令制度、離婚案件財產申報制度等一系列家事審判制度不斷健全完善並得以落實。二是轉變司法理念,形成專業化審判全新格局。整合多方力量,凝聚家事案件化解合力,兩級法院主動與轄區公安、婦聯、民政、司法行政、街道社區等部門搭建聯動協作平臺,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法院主導、部門聯動、專業介入”的家事調解工作格局。設立家事調解室,拓展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成果。在吉林市委政法委的綜合協調下,吉林中院與相關部門聯合印發《家事案件訴前調解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聘請家事人民調解員113人,特邀調解員32人,參與調解家事案件1835件,調解成功1175件,參與調解成功率達64.03%。

三是開展巡迴審判,發揮專業化審判集中管轄優勢。堅持集中管轄與巡迴審判互補,目前已設立4個家事巡迴審判點,現場開展立案、調解、審判等工作,並實行跨域立案制度,有效解決了集中管轄與便民訴訟之間的矛盾。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豐滿法院共審結家事案件3033件,調撤2111件,調撤率69.60%, 一審息訴服判率98.05%。

推進基層治理 服務鄉村振興 吉林市地區法院紮實開展人民法庭及巡迴審判建設工作

豐滿法院豐滿法庭(家事審判法庭)開展家事巡迴審判工作

調處糾紛關口前移,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實現司法便民利民功效

充分發揮人民法庭處在化解矛盾糾紛第一線、司法為民最前沿的職能作用,推進人民調解和“百姓說事點”工作創新發展和提檔升級,合力打通基層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最前關口。各基層法院基本完成在轄區設立“法官說法工作點”和“百姓說事點”的工作任務,建立了以法庭為支點,整合鄉鎮法律服務所、各村治保主任、人民調解員等各方調解力量的多元化立體式糾紛解決體系。各人民法庭多措並舉,全力強化調解工作成果。永吉法院岔路河法庭針對轄區內銀行金融機構與農戶之間的借款合同糾紛及“三戶聯保”的擔保合同糾紛案件數量大、涉及農戶多、佔用審判資源嚴重的實際情況,抓住“七點前、五點後”農戶一般在家的特點,主動到農戶家裡走訪、調解,使80%以上的此類金融案件以訴前調解或撤訴等方式結案。昌邑法院九站法庭打通特色調解渠道,根據轄區少數民族分佈特點,在土城子、兩家子兩個少數民族自治鄉建立了“少數民族調解室”,目前正著手設立宗教、慈善、婦聯等社會團體的專業調解室。

依託法庭社會功能,積極探索參與鄉村治理新模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為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和巡迴審判點社會功能,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舒蘭市人民法院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通過努力融合各種資源解決糾紛,深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訴源治理工作中探索出便民之路,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推動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的工作目標。通過法律服務站、“六公開”制度、“三個一”工作法、“法官調解室”等方式,2018年以來舒蘭市人民法院3個法庭上門調解村民矛盾糾紛356件,審結村民糾紛2680件,法庭年均受案數穩定在300件以下,且逐年大幅下降,有力促進了轄區鄉鎮的和諧穩定。

五、完善體制機制,優化隊伍建設,築牢人民法庭軟硬件建設基礎

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制定並落實法庭及巡迴審判工作的各項規範及績效考核指標,注重推進“分調裁”工作,加強涉農案件登記立案後的分流引導,完善案件繁簡分流,進一步提高審判質效。二是優化隊伍建設,把人民法庭作為幹部鍛鍊成長的重要平臺,建立定期輪崗和掛職鍛鍊等工作機制。三是積極落實人民陪審員待遇和獎懲制度,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的作用。四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儘快完成法庭修建、新建任務,實現數字化法庭的全覆蓋。

推進基層治理 服務鄉村振興 吉林市地區法院紮實開展人民法庭及巡迴審判建設工作

船營法院大綏河法庭開展普法進村屯工作

吉林地區人民法庭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人民法庭和巡迴審判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作,吉林中院將繼續深入基層人民法庭調查研究,加強全程跟蹤指導,在人才、裝備、數字化建設等方面向基層傾斜,促使人民法庭充分發揮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作用,最大程度將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一線。

文章來源: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

【江城政法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