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不一定渺小,也可以成為一種偉大

平凡不一定渺小,也可以成為一種偉大

最近看了一期訪談節目《十三邀》,許知遠對談徐崢。對這個節目有印象是因為頭條上推送的幾個片段,主題好像是帶著偏見看世界,一個北大計算機系畢業寫政治的作家,意圖用刁鑽的角度解讀人的內心,不可否認它吸引了我。

真正讓他走進我的視野的是一期採訪日本偶像木村拓哉的節目,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由於語言文化不通不同,尷尬至極,一板一眼的問答,讓人無法共情,無疑是一期失敗的訪問。意外的竟火了,熱度不斷,反而又採訪了不少各界具有影響力的人物。

這便是我選擇這檔節目的緣由,翻看節目列表,查看著每期的嘉賓,一個名字跳進了我的視野,徐崢。《泰囧》《心花路放》《我不是藥神》一系列電影,讓一個光頭男人成為了國民男神。疫情期間,突破常規線上播放的《囧媽》讓廣大人民群眾來了一場家庭爆米花式的電影狂歡。還記得那是大年初一,看到頭條的消息,跟老公高興半天。忍住激動的小手下載某視頻APP,投屏到電視機上觀看。不知道是不是期待太高,看完後並沒有特別驚豔,感覺還不如預告片精彩。可能還是覺得徐崢跟王寶強、黃渤搭檔才最有火花吧。

平凡不一定渺小,也可以成為一種偉大


好像有點扯遠了,說回《十三邀》這期節目。對談中有一段話特別刺痛我。許知遠說:其實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60後70後還是會覺得,痛苦是很重要的事情,是很重要的經驗。徐崢回說:中國人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就是說隱忍,一種忍吞裡面找到了驅動力,找到了一種能量。這個就是你所說的痛苦所帶來的東西,痛苦它不光光痛,同時也能帶來一種能量,很多世界冠軍,很多成功的人,很多那些克服自己不利條件的人,在逆境中找到了動力。但是,在那個背後,我覺得在他心裡有一個創傷,這個創傷是需要被修補的,有朝一日,這個創傷如果被撕開,就是這一關他雖然過去了,但是他在另外一些方面會體現出一些不同的這個特質或者由於他這次隱忍所帶來的一種連鎖反應,那個傷口被藏起來了,如果有一天那個東西被扒出來,他會流乾他所有的眼淚,那個成功裡面包含著創傷,那個創傷仍然是需要拿出來被撫慰的,我們的人生到最後就發現,我們被無數這樣的這個創傷組合在一起,我們不斷的在療傷。所以我說的所謂的這個成長,其實並不是說我突然又進步了。成長的概念是說我懂得,我敢於把我過去藏住的那個傷口現在拿出來,把那個能量做一個妥善的處理,我才成長,它不再是一個問題,不再是我心裡的痛!

平凡不一定渺小,也可以成為一種偉大


聽完這段話,那些自卑、不堪、委屈一股腦的湧上心頭,莫可名狀地彷彿給這些年糾結徘徊的自己找了個出口。誠然我是80後,不成功,誠然我現在已是三十出頭,但我仍然不認為我成長了,我沒有被療愈,只有隱藏的麻木。我哭著拿起電話打給我老公,我明白我的勇氣、活下去的希望是他給的,我需要他的幫助。我願意暢想未來,因為我還有好多好多想要做的事情;我願意期待明天,因為我愛的人還沒長大;我願意放手過去,因為我身邊的每一人都勇往直前;我願意撕開傷口,找尋自我,也許當一天我能坦然面對,能心平氣和的談論,我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但是現在,我卻做不到!

平凡不一定渺小,也可以成為一種偉大


我一直在找尋緣由,試圖分析那不時迸發出來的負面情緒,試圖挽救自己,彷彿溺水的人抓救命稻草般,我害怕甚至討厭我是他們口中所說的無病呻吟。孤獨是解藥也是毒藥,讓人有時間思考,也會無限放大情緒的外延。

我曾經立下過很多誓言,工作的,生活的,學習的,統統沒實現,無疑我是個失敗者,一個永遠沒辦法實現目標的積極廢人。

家人、愛人、朋友給了我勇氣,支撐我走下去,給我生的希望,但我總是害怕,被某種情緒吞噬,留在黑暗中無法自拔。

平凡不一定渺小,也可以成為一種偉大


“平凡不一定渺小,也可以成為一種偉大,不要盲目攀比,也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思想包袱”。偶然間看到的一句話,聊以自慰並期待治癒他人!

平凡不一定渺小,也可以成為一種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