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一直在追《我家那闺女》,两季以来,看闺女日常的同时,我一直很感慨,那些外表光鲜的女明星,私下里的生活竟然也一团糟,尤其是房间,一个比一个乱。

进林允、吴昕家,竟然都要自己“开山僻路”。袁姗姗、阚清子家衣服随意仍在床、沙发、凳子上,衣帽间更是衣服成“堆”。被包文婧形容为:“住在猪圈里。”

林允家也同样被吐槽,张蓝心说:“像个垃圾场。”大张伟说:“像个仓库。”王大陆对着镜头直呼:“这样的女人,敢娶吗?”


你越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如果说,一切都源自习惯,那么请问,是什么导致她们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说的好听点,就是她们还是“儿童脑”,因为被喜欢的东西包围着,孩子会觉得很幸福。

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父母从小的溺爱和纵容,没有教会孩子主动整理的意识。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作者高取志津香在第二册《整理好身边的物品》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的朋友O,小的时候总是被父母训斥“赶快去收拾”,“怎么连收拾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可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让O有了“我无法做到这件事”的想法。

如果孩子一边对父母的训斥不管不顾,一边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父母已经把东西都收拾干净连,孩子就无法形成自己收拾的意识,还会觉得就算自己不收拾也没什么,反正父母会收拾。

朋友O觉得,他们三兄弟之所以都不善于整理,父母总是帮忙收拾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是这样。所以,现在像O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你越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指导沟通有诀窍

很多父母也想培养孩子自己做家事的习惯,可是每次看到孩子帮着洗衣服,却给自己洗了个“穿衣澡”;洗个碗吧,残羹剩饭能“逃出”水池溅到更远的地方;叫他去收拾房间,结果只是把一个东西挪到另一个地方。父母面对这些场景,往往会说:“行了行了,我来吧。”

但是,这样接手的下场就是,下一次孩子还是不会。


你越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没有谁生来会整理,只对孩子说“赶快收拾一下。”孩子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的。父母不妨换一种沟通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将“赶紧收拾一下”,换成指定的话。例如:

将这两本书放到书架上。

要开饭来,请将餐桌清理干净。

这几个玩具需要放进玩具箱。

从身边的点滴开始练习,逐渐就能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父母一定要忍住,不要因为看不下去,就帮孩子把他该做的做了,孩子因此会丧失培养自立能力的机会。


你越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让孩子有参与感

整理的过程其实是个思考的过程。

在做某一项整理前,可以问问孩子,他想把这件东西放哪里?他认为怎么整理房间比较合适?思考之后再做,行动更有目的性和方法。

作者讲到他去朋友家做客,2岁的M吃完布丁后,屁颠屁颠地跑到厨房去,稍微想了一下,洗了勺子,然后把塑料杯丢进垃圾桶里。

W从小和父母一起整理玩具。她就知道了纸牌类的东西要用橡皮筋捆好,玩偶和球要放到箱子里。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分类整理。因为分类整理是一切整理的根本。而孩子的参与,就是寻找一个让自己用起来更方便的整理方式。

有些孩子整理玩具按照品类分;有些孩子根据用途分;还有些孩子按照常玩、不常玩来分。可这又有什么呢?毕竟从个人角度出发,实用、方便才是最重要的。


你越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培养整理的习惯

整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东西放到该放的位置。如果和孩子提前约定好“让所有物品回到自己的家”,他们也能掌握这项技能。

这本书里,整理完全变成了一种游戏,作者给了9种指导思想,15种让孩子学会整理的训练方式,通过各种快乐的体验,帮助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

当然,父母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有了成就感,下次才会继续坚持。


你越舍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不中用


不管多么小的事情,只要父母一边发现孩子的优点,一边引导他,他能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就算心里觉得事情难办,也会产生想要跨越困难的想法。

“整理“可以说是对事物的总结。能够跨越”不想做所以不做“这个观念,在”整理“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慢慢成长。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孩子们自立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