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1敘事模式

1.1簡單故事

金庸的武俠作品珠玉在前,可能讓後來者歎為觀止,這種敘事範式金庸已經做到極致了,後來者再怎麼努力無非跟老爺子並駕齊驅。這就逼著後人求新求變,如果說古龍是在文戲上推陳出新,那麼溫瑞安則是在武戲上大展拳腳。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溫瑞安武俠小說的敘事,早期的作品中規中矩,到後面越來越失控,想要天馬行空地展開,但是又缺乏統御力,導致故事情節凌亂。四大名捕、布衣神相、白衣方振眉乃至於神州奇俠系列的故事,可以說是沒有故事。這裡的故事就像是一些好萊塢特效大片(例如變形金剛),或者是格鬥遊戲的故事那樣,純粹是為武戲提供下背景介紹的。故事本身情節簡單,沒啥內涵深意,人物動機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類:善惡之爭華夷之辨。要麼是出場就惡事做盡的人或者是組織,主角閃亮登場懲惡揚善;要麼是出場就自帶民族矛盾的金太子之流,當然了乾的也不是什麼善行義舉,主人公胖揍他們還多了一層民族大義的光輝。但是後期一些作品,作者天馬行空地有些走火入魔了,故事異常凌亂,幾乎成了作者隨筆抒情的工具,不像早期作品的故事那樣有一個明確的目的,那就是為BOSS戰做鋪墊。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1.2長短篇的特點

某種程度而言溫瑞安短篇小說的敘事類似於連載美漫,以人物(主角)為中心展開世界觀。譬如四大名捕,先定下來無情鐵手追命冷血四個主人公,然後給他們配備幫手,挑選對手,設定下時代背景,然後構思一個個故事讓他們大打出手。其中白衣方振眉系列,有著明顯的模仿楚留香系列的痕跡,一個風度翩翩的主人公,還都擅長輕功、恪守絕不殺人的底線,面臨著一個個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有兩個朋友/幫手,當然了我是誰沈太公的形象有些過於矯作。四大名捕會京師中則有著借鑑古龍創意的痕跡,兇手篇開頭的慘案類似《白玉老虎》開頭,血手篇組隊調查山莊的橋段似是借鑑《武林外史》。這樣的敘事模式好處是設定好人物之後,故事不是像金庸作品那樣是線性展開的,更像是可以

向四周輻射的,有個骷髏畫的案件冷血出馬,有個逆水寒的故事鐵手出手,理論上來說故事可以無限重複,因為本身就是無頭無尾的。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神州奇俠、說英雄誰是英雄是溫瑞安少有的

長篇作品,前者的故事相對傳統,是主人公蕭秋水不斷升級打怪(權力幫)的過程,其中一些情節的構思方面似乎是借鑑古龍風格,描述人性中窮兇極惡的一面,換言之,在爽文當中,有意添加一下引起讀者不適的內容,但是跟古龍不一樣的是整體風格缺乏那種市井氣質,因此顯得更為刻意。除此之外,在故事中會有很多的反間橋段,但是跟古龍那種能夠推劇情不斷反轉的橋段不同,這裡的反間往往是人物身份的變換對不起,我是臥底!至於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則成了幾大勢力組織之間的明爭暗鬥,理論上出場人物的級別更高,上升到四大名捕的師執輩,但是缺乏明晰的故事脈絡,作者有意添加了一些鬥智的橋段,但是比之古龍設置劇情反轉的功力相去甚遠。其實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放棄對故事的要求,專心欣賞其打鬥橋段,類似當成變形金剛這樣的電影來看。

都說古龍的小說虎頭蛇尾,其實溫瑞安的一些作品也並未做到善始善終,早期方振眉作品《龍虎風雲》中埋下千手王的伏筆到最後也沒回收;《神州奇俠》中抗金將領有時候是狄青,有時候是別人。再者嫁接歷史這一塊,金庸幾乎做到以假亂真,溫瑞安這裡往往只是借用幾個人名,甚至將歷史人物武俠化,比如蔡京在說英雄誰是英雄裡面成了內家高手,試圖將歷史事件當中的一些衝突轉化為武林沖突,用武俠思維去解讀歷史(不知道是否個例,本人小時候閱讀武俠作品到時候也曾經這樣想過)。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2人物

2.1遊俠兒主角

溫瑞安武俠作品當中的人物,跟故事一樣乏善可陳,筆下的人物一出場幾乎就是完全體,無論是武功

抑或是性格都沒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尤其是四大名捕出場就已經點滿技能樹。拋開世界觀設定、人物外觀等方面的不同,方振眉跟李布衣有多大區別?蕭秋水跟王小石又有多大區別?人物跟劇情之間缺乏互動,也就是說不會根據不同的性格匹配劇情設定,畢竟故事本身也很簡單。作者賦予他們的性格特徵,更像是為了區分不同的人。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方振眉、蕭秋水、李布衣、賴藥兒、沈虎禪等人物,都類似遊俠,並非傳統作品當中師承名門正派以行俠仗義為己任的大俠。他們的出身各異甚至模糊掉具體的出身來歷(類似楚留香),但是做的都是俠義道的事情。至於四大名捕辦案乃是公幹,這個無所謂俠義與否,只不過身份具有二重性(公門中人、武林中人),有時候夾在中間需要做出一些維護江湖義氣的選擇,四大名捕終究是武俠小說而非公案小說。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總的來說,溫瑞安武俠小說當中的主人公更多的是承載敘事功能的工具人。主人公自身往往沒有面臨激烈的價值衝突或者說情感衝突,甚至沒有九曲迴腸的感情戲,甚至可以認為溫瑞安的感情戲比文戲更薄弱。這裡並不是指責或者抨擊,絕大多數推理小說當中的人物也是這樣的功能。給人物貼上標籤(捏人)之後,開始後面的探險歷程,而後者才是重點。有一些人物不知道是否學習借鑑古龍的寫作風格,尤其是反派當中的配角,有意寫的很壞,比如說英雄誰是影響當中的任勞。至於反派,早期作品當中的反派幾乎跟遊戲當中的關底BOSS一樣,貼上個標籤然後作惡,好讓主角有屠龍的機會。這樣簡單的設定,在《神州奇俠》當中的李沉舟那裡稍稍有些改觀。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2.2不出場的主角

同這些檯面上的人相比而言,那個不出場的人物的塑造可能是更成功的,那就是諸葛先生。諸葛先生在很多作品當中並不正面出場,更像是一個正義的符號

或者是最後的防線,“武林之賢,皇上之友,文林之仙,俠道之師”,看作者的評語也足見一斑。諸葛神侯的名諱似乎也隱喻諸葛武侯,而諸葛亮的代表意味相信不用多言。諸葛先生身居高位智勇雙全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符號一個象徵甚至是一個燈塔,讓武林中人無論遇到什麼變故,哪怕在最黑暗的時刻,提及諸葛先生的時候就覺得尚有一絲希望,這才是最難得的。這在四大名捕系列的作品中表現的較為明顯,很多時候故事最後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諸葛先生就該出場了。後面《說英雄誰是英雄》中補了諸葛先生(諸葛小花)的身世來歷,反而拉低了四大名捕當中辛辛苦苦塑造起來的逼格。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3戰鬥系統

溫瑞安的武俠作品觀感類似動作電影,打鬥橋段眾多,並且毫不吝嗇用大篇幅的筆墨渲染BOSS戰,不像古龍中後期的武戲那樣言簡意賅,也不像金庸那種一招一式節奏舒緩。溫瑞安的武戲動作迅疾(如同開了倍速播放),酣暢淋漓,並且不乏盤腸大戰那樣的慘烈(血腥),這在金庸、古龍作品中並不多見,在後者那裡贏就是贏、輸就是輸,張無忌不需要拼掉一條胳膊對付玄冥二老,郭靖也不需要跟歐陽鋒鏖戰到筋斷骨折。總的來說,溫瑞安武俠作品中的打鬥類似電影《新龍門客棧》,並不力求將一招一式都介紹清楚,而是試圖通過特定角度進行描述,營造出富於視覺衝擊力的效果,同時擅長描述那種多對一的BOSS戰,拼掉幾個棋子之後帶著一點僥倖幹掉BOSS。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後面的作品當中,溫瑞安至少做了兩個方向的努力。其一是將打鬥同其它的素材相結合,典型代表就是《天威》中李布衣臨陣對決時糅合相術分析,賴藥兒為李布衣提供藥裝,將相術以及中醫的內容糅合到戰鬥過程當中,這樣一來增加了影響戰鬥結果的變量(不僅僅是武功高低)。其二是增加奇幻內容。這個體現在在方振眉系列的《小雪初晴》、《逆水寒》、《說英雄誰是英雄》當中。不僅僅是有一些奇幻色彩的武功譬如蝶變大法,逆水寒中九幽神君的徒弟手持一些貨真價實的法寶(而非小公子那樣的道具)。這樣就進一步拓展武戲的範疇,某種程度上推進了武俠的邊界而跟仙俠接壤,畢竟法術法寶傳統上屬於仙俠的範疇。這個努力比看上去要艱難的多,一方面是想得到,需要這樣發散思維的創意;另一方面更難的在於保持整個戰鬥系統的平衡性,畢竟蜀山的法寶威力巨大,直接引入的話會導致戰鬥系統崩壞,隨隨便便一張符籙一件法寶就能橫行天下。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簡言之,溫瑞安在武戲方面的努力至少有四個方面:

1類似鏡頭剪輯風格的凌厲打鬥;

2多對一的慘烈BOSS戰;

3糅合其他文化素材;

4有意識引入奇幻元素;

每一個方面都稱得上是踵事增華,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都做到了極致,後來人如果想要學習酣暢淋漓武戲,這是金庸之外另一種成熟完整並且風格鮮明的戰鬥系統,也許沒有金庸的武戲那麼寫意,但是閱讀過程當中的衝擊力更強。這樣評價也許有些冠冕堂皇,但是之前可能人們想象不到原來武俠小說的武戲可以這樣描寫。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溫瑞安作品的行文中不乏一些古詩詞的化用,無論是人物還是武功還是招數的描寫,這樣不同元素的行文風格比較匹配,不會顯得某些方面過於出戏,像後期作品那樣。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4總訣

一言以蔽之,溫瑞安的武俠小說故事下品,人物中品,打鬥上品。中早期的作品通過構思一個故事,為一系列的戰鬥場景提供理由,精彩之處既不在於動機情節簡單的故事也不在於標籤化的人物,而在於酣暢淋漓同時風格多變的BOSS戰。如果用電影來類比,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這樣各方面都很均衡的大片,古龍的武俠小說是《致命魔術》這樣的懸疑劇情片,溫瑞安的武俠小說則是《疾速特攻》這樣的動作電影。溫瑞安在金庸的實寫與古龍的虛寫之外,開闢出了另一種戰鬥系統,既非古龍那樣沿襲傳統武學招式的基礎上注入內功得到的見招拆招的戰鬥風格,也不是古龍那樣側重於描繪戰鬥中看不見的元素以造勢的風格。溫瑞安的打鬥招數不夠“寫實”,並非將招數一幀一幀得介紹清楚,更像是介紹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但是又不像古龍那樣完全掠過,通過類似鏡頭剪輯的打鬥來拼接成完整的戰鬥過程,並且戰鬥往往是分“鏡頭”的,一個“鏡頭”之後停頓片刻然後繼續下一個“鏡頭”,尤其是在多對一的BOSS戰中,一個鏡頭的不同角度交代的清清楚楚。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溫瑞安探索完善了戰鬥系統,並且利用自己的天才、積累與創意,在這個戰鬥系統的框架下貢獻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戰鬥,武戲寫到極致,帶來的審美享受其實並不遜色於文戲。如果作者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控制在劇情方面的肆意揮灑,減少在劇情方面的投入,將精力集中到武戲的構思上,也許能夠為讀者貢獻更多四大名捕會京師這樣的精彩作品。說幾句題外話,溫瑞安的作品翻拍影視更少,可能是因為故事不夠完整,篇幅往往也較為有限,但是四大名捕其實可以拍成電影電視,梳理好時間線之後一個案件拍成一個單元劇。當然了故事本身改編的難度可能較低,相對於武戲改編。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如果說金庸可讀性較高的作品在六大長篇,古龍的是中後期作品,那麼溫瑞安質量較高的作品反而在早期,後期的作品作者過於肆意了。小說終究是小說,不是散文也不是詩,故事本身就過於凌亂了,行文也過於凌亂,閱讀的時候更像是披沙(文戲)揀金(武戲)。

再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溫瑞安的武俠世界觀也拋棄了金庸那種傳統的門派設定,其中四大名捕當中除了奸相VS忠臣的二元對立,四大世家則是東堡(撼天堡)西鎮(伏犀鎮)南寨(青天寨)北城(舞陽城),名為世家但是骨幹不多,只有寥寥三五個高手。除此之外在不同作品當中世界觀的設定往往也是全然不同,不像金庸作品那樣有延續性,降低讀者的接受成本。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5品級

四大名捕會京師:上上品。不是說會京師真的比金庸古龍那些小說更好,而是因為這是另一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典型代表作,那就是打鬥,甚至可以說只有打鬥,沒有故事。會京師五個故事中,故事元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就是為四大名捕提供場景,一路惡鬥各路人馬,溫瑞安優化到了極致,沒有一絲一毫多餘的內容,就是打打打,動作、剪輯異常凌厲,一氣呵成甚至像是用了倍速,在閱讀過程當中覺得打鬥動作好快。當然了,除了最前面的冷血單挑柳激煙,最後沒的四大名捕VS一眾高手,中間三個故事其實都是那種多對一圍毆BOSS的模式,四大名捕為主力,帶著一群輔助攻擊一個實力遠遠超過他們的對手(石幽冥、楚相玉、姬搖花),一番惡鬥犧牲數人,最後憑藉著實力還有一點點僥倖九死一生過關。溫瑞安其他的作品也是武戲重於文戲,神州結義、李布衣、方振眉甚至其他的四大名捕故事,但是再也沒有會京師那種文戲簡化到極致武戲優化到極致的作品。

其餘的單體作品中,震關東追殺是冷血追殺一夥亡命之徒,先後將其除去;亡命則是追命、周白宇、白欣如替風雲鏢局護送賑災鏢銀,途中將一波波劫鏢者趕走,最後月下同無敵公子大戰。打老虎則是鐵手對付吳鐵翼,其實算不上大老虎,因為吳鐵翼雖然在官府上下勾結,但是武功太低,跟鐵手單打獨鬥都不見得能取勝。不過這個故事裡偵探的色彩更濃,不像是會京師,屬於硬漢派,全憑拳腳開路。其中震關東是作者處女作,行文尚不成熟,但是武戲描寫的天分已經鋒芒畢露。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骷髏畫:上下品。這個故事名義上是小人物惹上大陰謀的故事(骷髏畫繪製著皇宮哨防相關信息),但實際上是冷血VS“捕王”李玄衣的對決。這也是四大名捕系列一些單體作品的特點,明面上的故事主角可能是別人,但是四大名捕是作為救世主出場,在故事發展中發揮著一錘定音的角色。骷髏畫的故事相對簡單,雙方爭執不下就是為了搶奪這副骷髏畫,當然了一方是奸相集團,另一方是忠臣(諸葛先生及四大名捕)。李玄衣跟逆水寒當中的“捕神”劉獨峰一樣並非奸相爪牙,而是有著身不由己的理由同四大名捕對峙,這使得故事多多少少增添了一絲悲劇意味,尤其是最後決戰中李玄衣是為了救冷血而出手,卻被冷血誤殺。這個為朝廷盡忠職守的佝僂老人,最終連性命都奉獻出來。溫瑞安作品中少有的讓人唏噓的人物塑造。到了後期作品當中的人物,如果非要說什麼的話,那就是不說也罷。

碎夢刀:上下品。碎夢刀是唐門潛入習家莊制住習笑風,習笑風裝瘋賣傻,惹得鐵手、冷血留意,調查後發現習家莊管家唐失驚等人圖謀搶奪碎夢刀,粉碎陰謀後,習笑風卻走向癲狂,被二弟抄起碎夢刀殺死。跟骷髏畫一樣是圍繞搶奪一件東西而發生一系列的衝突,只不過這裡搶奪的是碎夢刀,遇水後能夠施展類似幻術效果的一把刀,不知道創意來源是否同古龍的孔雀翎有關。不過碎夢刀的故事裡,牽扯了一個類似《流星蝴蝶劍》那種反叛的故事,在武戲之外增加了一些智斗的元素。當然了,四大名捕系列當中一直零零碎碎的有推理元素,不過不多,重心也不是推理小說那樣偵探靠頭腦破案,而是四大名捕靠武力破案。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逆水寒:上中品。我看了下作品年表,這可能是溫瑞安最後一部值得一讀的作品了。故事算是四大名捕的一個分支,連雲寨的設定也沿用自《會京師·毒手》。故事講的是連雲寨被朝廷顛覆,寨主戚少商一路亡命天涯的故事,期間得到鐵手的幫助,擺脫“捕神”劉獨峰以及九幽神君兩路強敵的狙擊。故事中規中矩,談不上多出彩,但是至少沒有失控,牢牢控制著主線劇情。真正出彩的地方在於武戲環節大規模地引入了奇幻色彩,同

外功、內力、暗器等一同豐富了戰鬥系統,比會京師這樣的作品更進一步,溫瑞安探索構建的戰鬥系統可以說在這裡臻於完善。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白衣方振眉:上下品。龍虎風雲:長笑幫同風雲鏢局爭霸,方振眉捲入其中,對抗長笑幫,最後戰勝長笑幫主曾白水。長安一戰:方振眉勇闖高塔救好友。落日大旗:金國高手來挑戰,方振眉千鈞一髮之際趕到挫敗驚天大陰謀。小雪初晴:苗疆巫蠱秘術重現江湖,方振眉揭穿陰謀救孤女。很難相信這是作者早期的作品,因為敘事尤其是打鬥風格都非常成熟。故事非常簡單,四個故事的四個主題,龍虎風雲的主題是

善惡之爭,落日大旗的主題是民族之爭,長安一戰的主題是奪寶,小雪初晴的主題是爭權。這些主題有些討巧,尤其是善惡之爭跟民族之爭,容易調動受眾的情緒。只不過打鬥描述異常成熟,尤其是長安一戰中BOSS袁笑星出掌有風雷之聲,已經流露出奇幻色彩的苗頭,後面小雪初晴的打鬥幾乎則是奇幻為主。

布衣神相:上上品。簡單清晰明瞭的故事,白道(飛魚山莊)VS黑道(天欲宮)的二元對立,而且還是擂臺比武的方式。殺人心跳裡有個能夠操縱別人心跳的高未末;葉夢色則是刀柄會支柱之一飛魚塘發生的間諜與反間諜,暗算與反暗算,最後李布衣幹掉東瀛忍者纖月蒼龍軒;天威則是黑白兩道對攻五行陣,最後也爆發地震;賴藥兒則是神醫賴藥兒替李布衣治傷,最後同李布衣合力攻入天欲宮,同哥舒天交手。只不過在這裡溫瑞安有了兩個突破。一是人物,賦予了男主角李布衣另一重身份——相士。之前的武俠作品當中主人公好像沒有明確的職業身份,張無忌也只是兼職做個赤腳醫生(還是沒有外快可賺的那種),蕭十一郎全書中也不曾見有何盜搶行徑不知為何落得個大盜之名。二是武戲,李布衣不僅僅名為布衣神相,也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深度運用到了故事當中以及武戲當中,拓展的武戲的內涵。溫瑞安一開始就賦予李布衣相士的身份,不知道作者是否研讀《麻衣相術》,將面相手相等命理一類的東西融入到故事以及打鬥當中,這還不止,作者一口氣又弄出個老中醫賴藥兒,索性連中醫的一些東西融入到打鬥當中,有進一步豐富了武戲。在

外功、內力、計謀以及氣勢之外,又增加了一個變數——專業知識,不知道算不算降維打擊。溫瑞安沒有像金庸那樣詩詞曲賦琴棋書畫醫卜星象面面俱到,而是照準一個突破口單點突破深入展開,也算是武俠作品中的一股新意。可惜前面鋪墊很好的白道VS黑道之爭,後續沒能延續下去。說句題外話,如果我沒記錯,天欲宮這個名字也是出自蜀山劍俠傳(how old are you)。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七大寇:中上品,打鬥依然在線,故事日益凌亂,印象中其中東天青帝任古書那裡有一卷,人物名字完全cos蜀山劍俠傳。沈虎禪被冤枉殺死東天青帝,因為青帝身上有道悽慘的刀口,一波又一波的人圍攻,但是圍攻沈虎禪的人之前卻先出現衝突,彼此互相暗算,最後所有人都被幹掉,死者青帝忽然詐屍,原來是他設計讓這些人互相殘殺,以求自保。除此之外還有殺人者唐斬,值得一讀。故事沒有太多新意,但也不至於像其他作品那樣不知所云。

神州奇俠:上中品。四大名捕除了繼承幾個身份,不同故事時間的世界觀並不是統一的或者說不夠統一。神州奇俠系列的故事則相對延續,正義代表蕭秋水一夥對抗邪惡代表李沉舟一夥的故事。一開始遇到的對頭就是十九人魔級別的,後面還有八大天王,一個比一個級別更高,當然了,蕭秋水也有梁鬥這樣的支援。如果說四大名捕其餘的短篇故事像是七場四勝的系列賽,神州結義這裡則是一個完整的賽季,從常規賽到季後賽(首輪、二輪、分區決賽、總決賽)。蕭秋水也是難得的一路升級打怪,期間也有一些兄弟反叛的橋段,總的來說故事流暢,沒有太多壓抑情節,同時世界觀延續也減少了閱讀障礙。不夠就武戲而言,同四大名捕、布衣神相系列相比並無太多出彩之處。


「武俠小說史略」溫瑞安


說英雄誰是英雄:中上品。篇幅很長,大體上是王小石、白愁飛先是同蘇夢枕合力對付六分半堂的雷損,幹掉雷損後,白愁飛又暗算蘇夢枕,同王小石反目,王小石又幹掉白愁飛,統領金風細雨樓後,又要面對方應看、米有橋等人的挑戰,最後還要惡戰師叔元十三限。諸葛先生的幾個師兄弟也出馬,二師兄天衣居士被四師弟元十三限所殺,元十三限又被王小石所殺。總的來說人物很多、故事很亂、廢話不少。尤其是大段大段暢談作者對官場權術的高見,問題是作者大概沒有這方面的經歷和天分,僅僅是作者故弄玄虛的臆想而已,對比之下,教父裡面對黑幫家族處世法則的把握十分精準。故事一言難盡,如果放棄對故事的要求,安心欣賞裡面的打鬥可能是更好的選擇,故事可能真的是畫蛇添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